正文 兩件特殊的藝術品(3 / 3)

在創作這尊雕塑的過程中,王朝聞得到了不少熱心朋友的幫助。清華大學建築係教師王遜就曾對王朝聞提起過:“建築家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女士對藝術很有見地,她希望能夠與你當麵討論工藝美術問題。”聽到這樣激動人心的消息,王朝聞自然高興得手舞足蹈,立馬請王遜陪同,一同前往梁府登門拜訪。林徽因女士當時正臥病在床,王朝聞本來怕影響她的病情,打算稍作停留就離開,好讓她安心靜養。但是林徽因女士非常熱情,一陣寒暄之後,馬上就滔滔不絕地談論起藝術話題。眾所周知,林徽因女士是我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建國後對首都城建的總體規劃提出了諸多非常具有建設性的參考意見。她以極大的科學勇氣和對人民、對曆史負責的精神,反對拆毀城牆、城樓和某些重要古建築物的錯誤主張,竭力主張必須完好地保存北京古城的真實麵貌,並提出了修建“城牆公園”這個既能保存古文物又可供人民憩息的新設想。1951年,她擔任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委員會委員,承擔為碑座設計紋飾和花圈浮雕圖案的任務。此外,她十分關心我國傳統手工業的複興,為瀕臨停業的景泰藍、燒瓷等傳統工藝品設計了一批獨具民族風格的新式圖案,並親自參與了試製工作,她還為工藝美術學院培養研究生。林徽因在和王朝聞的談話過程當中闡述了不少獨特的見解,其中有關桌子造型曆代變化沿革的議論對王朝聞很有啟發。王朝聞覺得果然不虛此行。

王朝聞回到家裏,連口水都沒來得及喝,就馬上做了一個小型的膠泥草稿。這樣一來,憑空想象的劉胡蘭形象就有了立體的姿態,雖然草稿看上去十分粗糙,但王朝聞感覺自己已經胸有成竹了。他選擇了劉胡蘭走向鍘刀的那一個瞬間。按照他的藝術觀點,這一瞬間最能體現劉胡蘭的精神特質。在與死神的直接對話中,也最能反映出劉胡蘭大義凜然的精神氣質。在這樣的精心思索下,王朝聞還特地修改了一處細節:原先設計的稿子上劉胡蘭的手上綁著繩索,但是王朝聞始終覺得藝術的表現不需要機械地服從生活細節的真實。如果還是將雙手擺在後麵,則看上去十分被動,不利於充分展示劉胡蘭最後就義時的英雄形象。因為這隻是自己一閃而過的想法,連王朝聞自己都不能夠確定這樣的修改會不會畫蛇添足,產生負麵影響。於是,他就拿著自己的修改草稿找到了董希文和李可染兩位前輩,請他們幫忙出謀劃策,為自己提一些寶貴的修改意見。兩位先生看過草稿之後,都為王朝聞的這一修改拍手叫絕。於是,王朝聞最終把劉胡蘭的形象確定了下來。

以前在延安,因為條件所限,王朝聞隻能完成一些頭像、胸像和浮雕像,而這次需要完成的是一尊全身像。對於王朝聞而言,難度可想而知。但他並沒有因此而退縮,反而鼓足勇氣,迎難而上,在美院的雕塑創作室內首先完成了裸體草稿。在得到周揚同誌的肯定之後,王朝聞再接再厲,整整用了數個月的時間埋頭創作,終於完成了這尊近乎真人尺寸的劉胡蘭像。她的頭微微昂起,虎視眈眈眺望遠方。眼眉微促,眼睛炯炯有神,似怒視敵人,似不懼死亡。一頭短發隨風揚起,一張稚氣的臉上顯示出與年齡並不相稱的沉著。前進的雙腿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為共產主義英勇犧牲的決心在她緊握的雙拳中展露無遺。如此堅定的信念,讓這位年輕的共產黨員給人視死如歸的印象。劉胡蘭,以短暫的青春年華譜寫出永生的詩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