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夜來風雨聲(3)(1 / 3)

讓我想一想我最初認識的何錚是什麼樣子吧,那個何錚很朋克、很尖銳,他染著栗色的頭發,燙成玉米穗那樣的頭發長到肩膀,左耳朵上穿著兩個閃亮的銀環。

而現在的他,穿著規矩的T恤往返在校園裏,頭發剪得很短很短,臉上帶著不合時宜的凝重。

他需要工作。我想告訴你,讓何錚這樣自我的人在一個小公司剪輯一些粗俗不堪的後期帶子,這本身就是一件折磨人的事,如果不是為了你們的生活,現在的他不需要這麼做。季雨啊,這些道理你應該懂的。

你知道何錚找到這份兼職有多麼不容易嗎?當時學校附近的一個電影工作室正在招人,何錚去的時候一群人正討論著新廣告的方案,何錚就站在門口意氣風發地說了一句:“你們好,我叫何錚,在北辰大學學電影剪輯的,我想來你們這兒兼職。”

工作室的頭兒抬起頭看著這個不速之客,撂下一句話:“誰讓你進來的?”

“我自己進來的,我的特長是剪輯和拍攝,這是我的作品。”何錚穿著切格瓦拉頭像的大T恤,遞過去自己的東西,也不管他們是不是要看。

“我們這兒不招兼職,隻要全職。”

“你看過之後再說吧,裏邊有我的聯係方式。”何錚說完就走了。

帶子被人扔了出去。

第二次何錚去敲門。

“進來。”

他摸著後腦勺道:“那個……我想來這兒工作……”

“怎麼又是你?”

“我真的特別需要一個工作……”

“你行嗎你,年紀輕輕的,專業學好了嗎?”

“這是我做的後期帶子,麻煩你看一下吧。”

“行,放下走吧。”

第三次。

何錚在門口畢恭畢敬地說:“各位領導,請問上次我交來的帶子你們看了嗎?”

“什麼帶子啊?”

“就是那盤。”何錚指著角落裏一盤布滿灰塵的帶子,跟幾個飯盒放在一起。

“哦……行,一會兒就看,你先走吧。”

事實證明,何錚的確行。那些人看了那盤帶子後,他得到了那個一個月薪水並不多的工作。他做的短片很先鋒,畫麵一直以高速剪接,那些跳躍非常真實。那時何錚才大三,能有這麼高的水準讓人不敢相信。

小雨,從小到大我都一直認為何錚是個天才。對不起小雨,我們一直瞞著你,我和何錚早就認識。但在你第一次指著他問我“你覺得那個電影剪輯專業的男生怎麼樣”的時候,我就知道我不能告訴你這些。你說過,何錚是一個很有感染力的人。沒錯,任何時刻隻要有他在,場麵一定是歡騰的、熱烈的,他總會有一些出其不意的話讓大家笑開了懷。你總說從他身上能看到希望,對未來充滿確定性的希望。

我和何錚從小一起長大,我們對彼此有多麼熟悉你想象不到。你很敏感,所以我們總是故作陌生。

我們從小一起光著腳丫奔跑在北戴河的海灘上,在海邊廢棄的別墅裏捉迷藏,在露天的燒烤攤上喝啤酒、吃海鮮,在東山大下坡的街道上大撒把飛車……我看著他從一個懵懂的孩子變成一個尖銳而善良的男人,看著他愛上你,看著他騎著機車載著你在文化廣場的大街上呼嘯而過。

但我想,我們之間這份熟悉其實什麼也不是。我從來沒有徹底了解過他,從來沒有。

拿到去俄羅斯簽證的那一刻,我想,我終於真的要逃開這座城市了。這種想逃離的心情,在幾年前就曾經有過,那時候我在北戴河那座小小的城市裏待煩了,總想著快一點離開家鄉。

你去過北戴河嗎?你知道那個地方有多小嗎?我就是在那個小小的地方長大的孩子。我熟悉那裏所有的街道,所有的房子,幾乎所有的人,我閉上眼睛都能數出那座城市的紅綠燈。

那時的我懷抱著一個巨大的夢想,在我看來,所有的愛情、友情都像是風花雪月的電視劇一般可笑,我的夢想就是能考上北大,我要坐在未名湖邊看著那一汪寂靜的湖水。我曾對何錚說過,我要做一個文學家,研究張愛玲,研究《紅樓夢》,研究《百年孤獨》……

那時我們已經高三了。談理想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生活應該回到那個被老師規劃得看起來很完美的軌道上去,我應該放棄我暫時的文學家夢,變成一個隻會背誦傻得不能再傻的小事例,然後引用到高考作文裏的好學生。

雖然從小到大我都是個現實的小孩,但那段時間我很困惑,何錚的困惑不比我少。至少在所有老師看來,我和何錚都是很優秀的好學生,我們就應該照著這個完美的軌道繼續我們的人生,而沒有人問過我們是否在乎人生被他人規劃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