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明代禦醫故事(2 / 3)

禦醫許紳把嘉靖帝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於是受到了嘉靖帝最高規格的獎賞,被封為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官居一品,這在禦醫史上也是禦醫所受到的最高禮遇了,金銀財寶的賞賜更是不計其數。按理說這下可以過上大富大貴的日子,前途一片光明,可是許紳經過此事後,想起當時的情景還是膽戰心驚,久而久之,落下心病,經常神誌恍惚,最後終於一病不起,他知道自己的病是因為這次事變生出來的,不是藥物所能治療的,果然不久,許紳就死了,死後還被賜諡號“恭僖”,並封他的兒子做了官。許紳之死也讓我們看到,作為一個禦醫不管醫術怎樣,如果不能承受相當的心理壓力,就很難生存下去。

一書寫就針灸十大真經

楊繼洲在明嘉靖帝時成為禦醫,在萬曆年間也一直做太醫院的醫官。他行醫四十多年,臨症經驗十分豐富,最擅長的就是針灸。楊繼洲學習醫學也是家傳,他家裏收藏了很多醫學古籍,他一直都堅持不斷地研讀,最終自己也寫就了一本《針灸大成》。

這本《針灸大成》彙集了明代以前二十餘本重要的針灸醫學名著,並總結了楊繼洲自己行醫多年的經驗,一共分為十卷,可以說卷卷都彙聚了針灸的真經。卷一講的是針灸的源流。卷二是針灸辭賦,是總結各代針灸名家臨症的技巧,將它們變成辭賦,便於記誦。卷三是針灸歌訣,也是將各種針灸經驗加以提煉,其中的《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被曆代針灸家所推崇。卷四彙集了各代名家包括他自己的針灸補瀉法,對於針灸醫家有著很實際的價值,楊繼洲還提出了在一些重要部位禁針、禁灸的概念。卷五論述了針灸的幾個主要穴位的用法和配穴的方法。卷六和卷七論述的是人體十四經脈和經穴,介紹了針刺部位的深淺、主治的病證等等,還對針灸和藥物結合治療做了論述。卷八為治療部分,分門別類地介紹了各種病證運用針灸治療的經驗。卷九采取問答形式,講述各種疾病的病因、病理以及針灸治療方法等,其中有一部分是楊繼洲的醫案總結。卷十主要介紹的是小兒推拿療法。

這部書總結了前代的針灸精華,並融入了楊繼洲自己的實踐心得,書中很多的觀點都是有創新的。諸如提出了將按摩和針灸結合在一起,並通俗易懂地將按摩經驗編成口訣,在臨床上實用價值很高,稍有一些針灸常識的人都能通過這些口訣進行簡單操作。在針灸補瀉法的論述中,楊繼洲還提出了自己總結的十二字手法、下手八法,燒火山、透天涼等數十種單式和複式補瀉手法,這些招式看起來像武俠招數,其實對於針灸的醫家來說,到今天也仍然十分形象生動,具有實際意義,這也是楊繼洲的貢獻所在。

在治療方法上,針對不同的病證,他也提出了不同的針灸手法,治偏正頭風痛,楊繼洲認為,有痰者的針灸方法是“風池刺一寸半,透風府穴,此必橫刺方透也”。無痰者,則應該“合穀針至勞宮”。口眼歪斜者,則要“地倉針向頰車,頰車針向透地倉”。兩眼紅腫者,則以魚尾針透魚腰,還提出了節氣灸的保健療法。雖然是一部針灸的著作,但是在書中也提出了針灸、藥物並重的思想,在楊繼洲自己治療的醫案中,有以針灸為治療手段的,也有以藥物治療為主的,還有兩者兼用的。對每個病證一般都會介紹兩種以上的處方,一個是主方,另一個是備用方,因此他記錄的三百多種病證,處方卻達到了一千多個。

從古代秘籍中發現的靈感

李時珍的名字在中國的醫學史上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他家也是四代行醫,十幾歲的時候曾一心想通過科舉做官,但是屢屢失敗,最終還是決定繼承父業,學習醫術,苦讀十年之後,終於有所成就,開始隨父親一起出診行醫,醫術日益長進。經常有當地的王府貴人請他去看病,有個富順王的孫子有怪食癖,愛吃燈花,李時珍看過之後,知道是因為肚中有蟲才引起的,用了驅蟲藥就把他治好了。後來恭王朱英儉把他請到王府內做了自家的專職醫生,恭王的兒子得了暴厥症,也是李時珍把他搶救過來的,恭王在嘉靖年間向朝廷推薦了李時珍,李時珍得以進入太醫院做了太醫院院判。在太醫院時候,李時珍有機會和宮中的名醫們交流,了解了更多的藥材種類,也積累了更多的臨床實踐經驗。同時他得到很多機會閱讀前代大量的醫學秘籍,從這些書中汲取了不少營養,但是他也越來越感到,這些書籍有很多欠缺之處,比較混亂,也缺乏整理,這樣肯定是無法普及的。由此激發出他的靈感,要寫一本更為全麵、準確、實用的醫學書籍,這也就是後來我們看到的《本草綱目》。

李時珍在做禦醫的時候一方麵沒有得到充分施展才華的機會,另一方麵他不願意拘泥於宮中,僅為少數皇親貴族看病,加上著書需要很多實踐的準備,所以李時珍在太醫院僅僅幹了一年,就辭掉了官職,全部精力投入到撰寫《本草綱目》中。李時珍的這部《本草綱目》之所以能夠聞名於世,也與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分不開。為此,他參考了各類古今書籍近千種,並且跋山涉水到各地進行實地考察,前後花了二十七年的準備收集資料的時間,經過三次大的修改,最終才得以完成,寫成這本書時李時珍已經年近七十。

《本草綱目》一共有190餘萬字,52卷,收錄了1892種藥物,其中新增的藥物包括植物藥171種,動物藥88種,礦物藥59種,其他藥56種,共計374種。書中還繪製了1109幅圖,其中1031幅都是他親自繪製的,還包含附方11096個。書中每藥都以正名為綱,附釋名為目,然後以集解、辨疑、正誤,來詳細介紹其土產形狀,最後介紹氣味、主治、附方等等。綱目分明,條理清晰,博而不繁,詳而有要,考證準確,論據充分,是比以前任何一部本草著作都更加係統、完整、準確的本草書籍。

《本草綱目》有幾個最突出的特點,一個是打破了前代按照藥的上、中、下品來分類的原則,而是采用了根據藥物的屬性來進行分類的規則,這對藥物學的分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次,在書中李時珍提倡科學用藥,對於那些迷信仙丹的說法提出了批判,他認為那些服食水銀、雄黃可以成仙之說都是荒謬之談,說“血肉之軀,水穀為賴,何能堪此金石重墜之物在胃腸乎?求仙而喪生,可謂愚也矣!”另外,李時珍特別重視養生學,書中采集了不少養生保健的醫方,載有服藥健身長壽的案例數十例,有益肝補腎方、補脾方、健脾益胃藥粥、保健藥酒等等。這本書不僅是一本藥學書,在其他自然科學方麵,如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地質學、化學、物理乃至天文、氣象等許多領域,都有涉及,顯示了李時珍極其深厚的知識底蘊。雖然《本草綱目》在李時珍死後三年才得以刊行,不過它的出版,引起很大的轟動,此後不僅在全國流行,更在世界範圍成為一部重要文獻。

李時珍還著有《瀕湖醫案》、《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著作,雖然李時珍做禦醫沒有功成名就,但是確從做禦醫的經曆中激發出一部創世巨作,在中醫藥學的發展曆程中具有裏程碑的意義。

出自宮廷畫師之手的藥物寶典

《本草品彙精要》是一部曆經重重磨難的藥物寶典。這部藥典是明孝宗朱樘下詔編修的,最初是由太醫院使劉文泰負責主持編寫,劉文泰是個不學無術、一心想升官的貪心禦醫,他曾經多次行賄禮部尚書邱,希望能夠從院判升到院使,後來遭到吏部尚書王恕的阻止,劉文泰聽從邱的主使,設計誣陷王恕,最終王恕遭貶職,劉文泰的這種行為在朝野當中受到群臣的指責。

明弘治年間,明孝宗下詔修訂本草,為此還引發了翰林院和內閣與宦黨和太醫院之間的爭奪主編權力的爭奪,明孝宗最後又改任司禮監太監張瑜為首,太醫院從院使到禦醫、醫士,還包括宮廷畫師共49人參與編修,編纂小組設有總督、提調、總裁、副總裁、纂修、驗藥等職位。《本草品彙精要》為了迎合明孝宗愛書畫的喜好,所以參與編修的人員裏加入了宮廷畫師,製作時沒有用當時已經成熟的雕版印刷技術,而是由8位禦用畫師用他們的筆精心手繪出來的,這是我國的第一部大型彩繪藥物圖典。兩年之後,這部獨一無二的藥典完成後,這部書包括正文42卷,另有目錄、序例1卷,把入藥之物分為玉石、草、木、果等10部,每部分為上、中、下三品編寫,收錄藥品1815種,圖文並茂,其中工筆彩繪圖有1371幅。明孝宗非常滿意。不幸的是明孝宗不久後偶感風寒,被劉文泰等人盲目下藥醫治,結果竟然一病不起,沒過多久就一命嗚呼了。張瑜、劉文泰等人都因此被關進大牢,劉文泰後來幸免於死,被遣返回鄉。而剛剛由他們修訂好的《本草品彙精要》雖然獲得皇上的首肯,但沒有諭旨批準發行,加之主編都被治罪,所以這部精美的醫書也被列為禁書,沒能刊行於世。直到清康熙時,有人發現了該書的定稿本,獻給愛好醫學的康熙帝,康熙立即詔命重抄摹繪,發行了康熙重繪本,至此這本書也算能夠得以流傳下來。此後,這本書不斷被重抄摹繪,抄本多達十六種,並隨著對外經濟的發展,還傳到了意大利、德國、英國、日本等地。16種重繪本中隻有4種是完整版本,而且都流失到了國外,由於藥典的繪圖精美,流傳到國外,不諳中醫的外國收藏家把它作為一種書畫藏品,而它的醫療價值一直被忽略。20世紀30年代初,收藏在羅馬國立中央圖書館的《禦製本草品彙精要》開始被國人關注,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在21世紀初與羅馬方麵達成了協議,獲得了拍攝全部精裝本的權利,並於2002年在國內首次出版了這部《禦製本草品彙精要》的全部36冊精裝本。經過500多年之後,這個舉世矚目的藥典終於得以以真麵目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