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禎還主持了修定本草的工作,修訂工作花費了四年時間,這也是元代唯一的一次修訂本草,成書後定名為《大元本草》,今已失傳。許國禎的兒子許跟隨父親學醫,學成後與父親共同侍奉忽必烈,並在太醫院內任職,也得到世祖忽必烈的喜愛。
忽思慧——中國元代的“大長今”
忽思慧是蒙古人,他最擅長的是食療,這在宮廷中也是皇帝非常關心的事情,所以忽思慧做了宮中的飲膳禦醫,專門負責宮中的飲食調理,負責皇帝及後宮的營養保健工作,他對各種食品的營養保健功能、滋補藥品的作用、飲食衛生乃至食物的毒性等都非常有研究,因此他做出的禦膳不僅有營養,而且在保健和治療疾病上也有一定的幫助。元仁宗時,因為數年在外征戰,四處奔波,操勞過度,腎氣虧虛,患了陽痿症,十分痛苦。忽思慧根據元仁宗的情況,做了“羊腎韭菜粥”為他調治。元仁宗每天堅持喝粥,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病就痊愈了,不久王妃也懷了孕,仁宗喜上加喜,大大獎賞了忽思慧,同時讓忽思慧將此粥列為宮廷膳食良方,此後也經常服食。
忽思慧作為一個飲食禦醫,不光會做各種有營養的膳食,還不忘整理自己的心得,並結合前代各家本草、名醫方術、民間飲食的經驗,在公元1330年編撰了《飲膳正要》一書,這是我國古代第一部較為係統的介紹飲食保健營養的專著,對今天的飲食搭配、合理進食及治療慢性疾病等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飲膳正要》共分三卷。第一卷分“養生避忌”、“妊娠食忌”、“飲酒避忌”、“聚珍異饌”等六部分;第二卷分“諸般湯煎”、“神仙服食”、“食療諸病”、“食物利害”、“食物相反”、“食物中毒”等十一部分;第三卷分“米穀品”、“獸品”、“魚品”、“果品”、“菜品”、“料物性味”等七部分。其中包括藥膳菜肴94種,湯粥類35種,抗衰老藥膳方劑29種等,並配有插圖。
書中收集的各種食療配方,集合了回、蒙、漢各族的飲食,對於研究各民族的飲食特點也非常有價值。如“燒水劄”用酥油、水和麵,包水劄(水劄是一種水鳥),入爐內烤熟;還有將羊放在地坑中烤熟的“柳蒸羊”,都是很有民族特色的食品。還有一些非常簡單的食療食品,如茄子饅頭等,在《飲膳正要》中還收錄了一些如“回回豆子”、“赤赤哈納”等罕見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