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遼西夏金元禦醫製度(1 / 2)

遼帝喜歡漢醫治病

遼、西夏、金、元四個朝代都是我國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相對於漢人,他們在醫療上還是相當落後的,但是醫療製度關乎統治者的安危,因此這四個朝代,醫療同樣得到足夠的重視,並且都參照前代的經驗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製度。

遼是契丹族人建立的,他們沒有醫藥,治病還崇尚巫祝,但是他們對中原文化還是抱著學習和接受的想法,入主中原後,他們也得到了大量的宋代留下的書籍、醫療設施等等,遼代皇帝還組織人馬來翻譯這些文獻,學習漢人的醫學知識。遼代實行的雙軌官製,即北院官和南院官。北院官治理國政,基本都是遼官;南院官管理民事及征戰,基本都是漢官。在醫療方麵設有太醫局,屬於北院管理,官職有太醫局使、副局使及都林牙使。另外還設了承應小底局,由數名湯藥小底官組成,他們負責皇太後、皇後、太妃、太子等的醫療。湯藥局由南院管理,專門負責製藥。逐漸遼代的皇帝也習慣了漢人的做法,生病的時候也會讓禦醫來診治,當時漢醫李爽、陳秘、王繼恩、趙安仁等都曾在太醫局裏任職,遼代皇帝也很重視學習中醫,遼景宗耶律賢就是學習頗有成就的一位皇帝,他的針灸術非常有名。

西夏王看病求助鄰國禦醫

西夏是比較落後的少數民族,在跟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不斷接觸中,才逐漸改變了以前治病不用醫藥的看法,並開始學習宋朝傳下的醫學知識,但是始終沒有建立自己的醫療製度體係。西夏國的皇宮貴族生病的時候,如果本國不能醫治,他們還會向外求助,西夏王李仁孝曾經派人到金國求助,希望他們派人來醫治患病的西夏大臣,當時的金世宗完顏雍派出了保全郎王師道前去,金世宗擔心如果治療有誤會影響兩國的交往,還格外指示王師道說,在西夏國治病時要見機行事,如果病人病情嚴重,就不要治了,否則治壞了反倒讓西夏國不滿意;如果病情不重,能夠治愈,也不要耽擱太久,必須在一個月內回來。王師道到西夏國後,按照金世宗的旨意,不到一個月就治好了西夏大臣的病。

金代漢族禦醫備受歧視

金代的基本設置都沿襲宋,同時根據女真族的特點做了一些調整。金代設有太醫院、禦藥院、尚藥局等宮廷醫療機構,金代把宋代的翰林醫官院改為太醫院,歸吏部領導。尚藥局、禦藥院則歸屬管理宮廷事宜的宣徽院。金代太醫院裏設置正五品太醫院提點、從五品太醫院副使、從六品太醫院宣判、從八品總判院事、從九品太醫院管勾,還有都監、同監等。金代的太醫院官階已經增至25階,最高的為保宜大夫,其次為保康大夫、保平大夫、保頤大夫、保安大夫、保和大夫、保善大夫、保嘉大夫、保順大夫、保合大夫、保衝大夫、保愈郎、保全郎、成正郎、成安郎、成順郎、成和郎、成愈郎、醫全郎、醫正郎、醫效郎、醫候郎、醫痊郎、醫愈郎等。尚藥局裏的官員有正五品的尚藥局提點、從五品的尚藥局使、從六品的尚藥局副使。禦藥院設從五品的禦藥院提點,正八品的禦藥院直長,還有禦藥院都監和同監,掌管宮廷的禦藥。金代太醫院的醫生也多是由宋時漢人的禦醫來擔任。金代雖然在醫療上比較重視,但是禦醫因為大多數是漢人,因此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金國的幾代皇帝一怒之下殺死禦醫的事情也非常多。比如海陵王完顏亮生性殘忍,他的皇子得病死了,完顏亮降罪到太醫院,把太醫院副使謝友正殺頭,並將禦醫安宗義等施以杖刑並予以革職。另一名太醫使祁宰,醫術精湛,因治病有功多次受到獎賞,有一次在給王妃看病時,祁宰看完顏亮心情不錯,就大膽地向完顏亮上奏自己對國事的看法,完顏亮覺得一個小小禦醫,還想操心國家大事,十分惱怒,二話沒說,就將祁宰斬首。金世宗時,無辜的祁宰得到了平反,他的兒子也當上了尚藥局都監。金宣宗完顏時,禦醫侯濟、張子英給皇太孫治病時也因用藥不當,遭到杖責除名的懲罰。在漢人禦醫服務少數民族統治者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兩者之間始終存在著矛盾。

元代太醫院院使官階高達正二品

元代是這四個朝代中最昌盛的時期,醫療機構方麵在宋、金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發展。設有太醫院、典醫監等機構。太醫院仍作為醫藥衛生的管理部門,掌管各種醫療事宜、提供宮廷禦藥、管理醫療人員,隸屬宣徽院。太醫院一度曾改名為尚醫監,後又恢複太醫院之名。元代當時把人分為十個等級,即官、吏、僧、道、醫、工、匠、娼、儒、丐,醫排在第五,說明元代對行醫之人的尊重。元代太醫院的最高管理者已經位居正四品,還曾經升級為正二品,這在中國曆代可能是禦醫所能達到的最高官位了,足見元代對醫療的重視。元太醫院一般設有太醫院提點、院使、副院使、院判等,醫生的官階包括保宜大夫、保康大夫、保安大夫、保和大夫、保順大夫、保衝大夫、保全郎、成安郎、成和郎、成全郎、醫正郎、醫效郎、醫候郎、醫痊郎、醫愈郎等15個官階,不同時期也稍有不同的變化,基本職責沒有太大變化。太醫院下麵設有廣惠司、回回藥院、禦藥院、禦藥局、行禦藥局、禦香局、大都惠民局、上都惠民局、醫學提舉司等機構,分別管理宮廷和民間的醫事活動。其中,禦藥院統一負責宮中各種藥品的管理,包括各地進獻的名貴藥材,同時還要製作宮內需要的成藥。回回藥院,主管禦用的回回藥物的炮製和用藥事宜,都是由回族的醫生來擔任。元代的禦香局,是管理各種後宮禦用香料的機構,從唐代以來,後宮對於化妝美容都更為重視,也開始有了專門為宮內的各位娘娘製作美容用品的機構。典醫監是隸屬儲政院的為東宮太子提供醫療保健的機構,有掌印官、卿、太監、少監、丞和經曆、知事等,掌印官在元代蒙語裏又叫做“達魯花赤”。典醫監下設有廣濟提舉司、行典藥局、典藥局。行典藥局負責東宮的藥品采辦,典藥局則是對東宮的藥品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