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嬪妃患咳嗽,整日不能安睡,非常難受,負責診治她的李禦醫用了很多藥都不見效,因為這個嬪妃當時正受寵,所以李禦醫非常擔心,如果治不好,可能自己性命不保,果然,宋徽宗下詔說如果三日內再治不好,就要將李禦醫殺頭。李禦醫回家後,十分苦悶,這時忽然聽到外邊喊:“咳嗽藥,一文錢一貼,吃了晚上就能睡好覺!”情急之下,他就買了十貼,這是一種淺綠色的藥粉,用碎蔥薑蒜泡成的淡齏水滴幾滴麻油後服用。李禦醫怕藥性太強,於是把服用劑量減少了一些,分兩次給徽宗的愛妃吃下,結果當晚這個愛妃竟然真的不咳了。後來李禦醫向賣藥的小童索要醫方,原來隻是用蚌粉在新瓦上炒紅,拌入少許青黛製成的粉黛散而已。
宋徽宗喜歡吃冷食,經常腹痛,禦醫給他服用了很多藥也不見效。於是請來民間醫家楊吉老來看,楊吉老診脈後說,皇上的這個病需要服理中丸,徽宗一聽,大為不滿:“禦醫給我開的也是理中丸啊,吃了很多了,也沒有用!”楊吉老說:“您的疾病是因為食冰過多,所以我這個理中丸所用的湯使不同,要用冰煎藥,這樣藥丸能夠直達病原,才能治好。”徽宗半信半疑地吃了楊吉老做的理中丸,竟然真的痊愈了,楊吉老也因此入宮做了禦醫。楊吉老說的“湯使”,是指中藥湯劑中的引經報使藥,引經報使藥又叫引經藥,它是一種可以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原的藥物。如果運用得當,藥力就會大大增強。同樣的理中丸在禦醫和民間醫生手裏因為用了不同的引經藥,就發生了如此大的差別,讓人不能不感歎醫術的深奧。在今天,這個理論在中醫藥學上仍然被運用,諸如桑白皮是肺經的引經藥,在治療肺燥所致的咳喘方劑中就會加入桑白皮做引藥;香附、柴胡是肝經的引經藥,在治療肝氣鬱滯、脅肋脹痛時會加入柴胡、香附為引藥等等。
宋孝宗患了痢疾,禦醫們也是束手無措,禦醫總管也是屢屢受到責罵。有一天,他路過一家小藥鋪說能夠治痢疾,就把掌櫃召進宮中,這位掌櫃是個隱名的江湖郎中,問了孝宗的情況後,得知孝宗喜歡吃海鮮,經常吃螃蟹,痢疾就是因為吃海鮮過多造成的。於是就開了一個藥方,采新鮮的河藕用金杵臼細細搗成汁,把藕汁和熱酒調和後服用。果然孝宗的痢疾很快就治好了。為此,孝宗賜予藥鋪掌櫃金杵臼,又加官為防禦。這家小藥鋪就打出了“金杵臼嚴防禦”的招牌,從此名聲大振。
禦醫局限在宮中給皇帝治病,接觸的病人自然不如江湖遊醫那麼廣泛,而且治病時也多會采取相對保守的治療方法,因此有時不能藥到病除;相反,這些江湖遊醫,由於他們見識多廣,又敢於用藥,被召進宮中給皇上看病往往能收到奇效。所以這些“民間禦醫”在宮廷醫療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治病有功不忘謝扁鵲
許希小的時候得了一場大病,後來經過一個神醫治療了很長時間,才好了起來,但是家中為了治他的病耗費了不少家財。許希病好後,開始發憤研習醫書,並在家鄉行醫治病,慢慢有了名氣,後來他的父母過世,許希獨自一人到京都闖蕩,結識了不少著名醫家,跟他們學到了很多東西。他最擅長針灸,名氣越來越大,很多顯貴人士也來找他看病,他曾經受詔到宮中給宋仁宗的姐姐看病,治好後許希更是名聲大振。
景年間,宋仁宗胸口總是劇烈疼痛,非常難受,禦醫們開了很多藥方,吃完了仍然不能緩解病證,於是許希受詔入宮給仁宗診治,許希看過之後說,皇上的病要在心下包絡之間的地方針刺三下就可以治愈了。皇帝身邊的禦醫、大臣和後妃們一聽都大吃一驚,說心髒是重要的部位,在心髒附近施針實在太危險了,宋仁宗聽左右這麼一說,也有點擔心後怕,正在猶豫不決的時候,有討好皇上的侍臣願意為仁宗以身試針,看到許希試針之後侍臣並沒有什麼異樣,宋仁宗才允許許希為他施針,許希針刺之後,仁宗的心口疼真的給治好了,宋仁宗高興地任命許希為翰林醫官,又賜給他金銀綢緞。
許希向皇上行禮感謝皇上恩典之後,又轉身向西方行了個禮。宋仁宗大惑不解,就問他為什麼。許希說,扁鵲是臣的老師,今天治好皇上的病,不是臣的功勞,是臣的老師在暗中幫助,臣怎麼敢忘記老師呢?臣希望皇上能夠恩準我用這些金銀興建一座扁鵲廟,來表達我心中對老師的敬意。仁宗立即同意,並封扁鵲為靈應侯,扁鵲廟修好之後,引來很多學習醫術的人到這裏參拜,後來宋政府把太醫局也設在扁鵲廟的旁邊,許希在這裏教學行醫,官至尚藥奉禦。
針灸從唐代開始作為一個分科在治療中就起到很好的作用,唐高宗時就曾請禦醫為自己的頭部紮針放血,從而治愈了頭痛的頑疾。宋代對於針灸就更為推崇,許希用針灸治療比起其他禦醫用藥治療效果立竿見影,也說明了針灸療法的獨到之處。許希在生前還著有一本《神應針灸要訣》,記錄了自己對針灸療法的心得體會和針灸治療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可惜這本書沒有流傳下來。
不做禦醫留美名,卻做奸臣亂朝政
王繼先是南宋時期一個很受寵的禦醫,但是他又勾結秦檜,攪亂朝政,一生功過參半,最後也沒得到好結果。
王繼先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他們家族以“黑虎丹”聞名,號稱“黑虎王家”。王繼先繼承家學,對醫術也非常精通,他因為給太後治病,藥效顯著,因此入宮成為宋高宗的禦醫,世人也稱他“王醫師”,還被授予了和安大夫之職。建炎年間,金軍突襲揚州,高宗半夜倉皇而逃,因驚嚇過度,出現了陽痿的症狀,高宗非常苦惱,於是請來王繼先,王繼先給高宗服用了淫羊藿,這是一種壯陽益氣的藥,高宗服用後,果然有了效果,從此就更加依賴王繼先。
王繼先還奉詔帶領張孝直、柴源、高紹功等人重修本草,修訂後的成書命名為《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又稱《紹興本草》,這也是南宋唯一的一部藥典性本草著作。這本書主要修訂的是唐慎微的《證類本草》,《證類本草》也是宋代醫學史上一部比較重要的書籍,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高度評價了此書。《證類本草》刊行後幾經修訂,王繼先校訂後的《紹興本草》也是其中的一次修訂。修訂成書的《紹興本草》有32卷,收錄了藥物1748種,還新添了如爐甘石、錫藺脂、豌豆、胡蘿卜、香菜、銀杏等6種草藥,這部書對於南宋的醫學也算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是王繼先在醫學上的主要業績。
不過,王繼先沒有把他的聰明才智全部用到醫學研究上,這可能跟他本人的性格也有關係。他為人奸詐狡猾,又善於阿諛奉承,雖然隻是一個禦醫的身份,但仗著高宗對他的寵信,在朝中專橫跋扈,橫行霸道,誰也不敢惹他。他與秦檜兩人臭味相投,很快結為兄弟。王繼先利用禦醫之便,向秦檜報告高宗的舉動,兩人勾結一氣。到後來金兵進犯時,他竟然還慫恿朝中大臣向金兵求和,他的這些做法招致了很多朝臣的不滿,侍禦史杜莘老上書彈劾了王繼先,在上書中,列舉了他的十大罪狀,如廣造宅第、侵占民房、私置兵甲、誣陷親人、貪汙行賄、霸占民女等等,宋高宗礙於大臣們的強烈反對,也隻好遵從大臣們的意願,將王繼先及其家族子孫統統罷官,貶至福州,全部家財也被沒收。從此,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禦醫也就銷聲匿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