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藥局——直接為帝王服務
隋唐尚藥局因為掌管著皇帝及後宮的醫療,所以地位是最高的,太醫署的最高長官的官階也必須在尚藥局最高長官之下。隋文帝時門下省設有六局,尚藥局也是其一,設典禦2人,侍禦醫、直長各4人,醫師40人,尚藥局的典禦為正五品,侍禦醫也有正七品。隋煬帝時尚藥局改在殿內省六局之下,設奉禦2人,正五品;直長4人,正七品;還有侍禦醫、司醫、醫佐員等。唐代又將隋的殿內省改為殿中省,置監1人,下設六局,尚藥局仍在其中,設有奉禦2人,直長2人;侍禦醫4人,從六品上,負責診療;司醫5人,正八品下;醫佐10人,正九品下。以後尚藥局又改稱奉醫局。有按摩師4人,咒禁師4人,書令史2人,書吏4人,直官10人,主藥12人,藥童30人,合口脂匠2人,掌固4人。尚藥局的尚藥典禦,也就是後來的奉禦主要是管理為帝王製作禦藥、診斷處方等工作,直長為副手,輔佐他們;侍禦醫則主要為皇帝診斷疾病;司醫負責協助侍禦醫的工作;主藥、藥童則是進行藥物加工製作的。
藥藏局——專為太子的保健機構
從隋代開始專門為太子設立了保健機構,屬門下坊,設有六局,管理太子醫療的叫藥藏局,分別設置監、丞各2人,還有4名侍醫。太子藥藏監為正七品。唐代太子東宮的門下坊改為佐春坊,藥藏局設從六品下的郎2人,丞2人,正八品上侍醫4人,後又增設典藥9人,藥童18人等。藥藏郎為主管,丞輔佐郎。皇太子如果生病了,先由侍醫診斷後提出處方,典藥、藥童根據處方製藥,藥製好後,由醫官和大臣品嚐之後才能給太子服用。此外,太子內官中還有掌醫3人,從八品,主要是治療太子宮中宮女的疾患。
醫療管理製度執法嚴苛
唐朝對製藥有明確的規定,將藥材分為上、中、下三品,上藥為君,中藥為臣,下藥為佐。合藥時要按照一君三臣九佐的不同分量入藥,製成湯、丸、膏、散之用。唐代的嚐藥製度也很繁瑣,禦藥製成後,要由中書、門下長官及諸衛上將軍各派一人和殿中省監和尚藥局奉禦共同監督,然後由醫佐以上相關人等試嚐,嚐完後封印,寫上藥方詳細組成,注明製成的年、月、日,最後每個到場的人都要簽名。皇上要吃的那天,奉禦還要先嚐,殿中監接著再嚐,最後皇太子還要嚐,都沒有問題了,才能給皇上服用。尚藥局製作用的禦藥材,每季都要由太常來檢查,如果有變質腐爛的,就不能再用。
在唐代對禦醫的管理製度很嚴格,唐律中明確規定,製作禦藥如果跟處方不相符,包括藥量不符、合成方法不對、服藥說明書寫錯誤等,依律可處以絞刑。如果分揀藥物時出錯,也要受到一年徒刑的懲罰,而相關醫官也要遭到降職處罰。禦醫如果在診治皇上疾病時出問題,那罪過更是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