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電磁輻射的防範
各種電子設備,包括電腦、手機、電視機、計算機以及種種家用電器,在給人們工作和生活帶來方便和快捷的同時,也在悄悄地危及人們的健康。電器在使用過程中都有可能大量地產生各種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亦稱“電子霧”。電子霧看不見,摸不著,聞不著,但卻潛在地對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理、組織構成嚴重威脅,大致有以下幾點:
(1)輻射危害。
①引發過敏性疾病。家用電器會產生靜電,靜電會吸附大量懸浮的灰塵,從而使麵部及皮膚暴露處受到刺激,產生皮疹、發癢症狀;人體尤其是兒童受電磁輻射後,會降低身體的調節功能,造成過敏性體質,引發哮喘。
②易得電視眼病。長時期盯著屏幕,幹擾眼肌的生理調節,大量消耗著感光物質,會使眼球充血、幹燥、眼睛疲勞。由於眼球視網膜的感光功能失調,還會引起視力下降、視覺障礙。
③降低免疫功能。持續不斷的接觸電磁波輻射,往往使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可致白血球減少、脫發、乏力、失眠等症(在電台發射塔附近尤為多見)。
④可能導致癌症。電磁輻射的電離激發化學鍵斷裂及產生大量自由基,能引起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膜的損傷,細胞功能喪失,細胞周期紊亂以及遺傳變異。所以家用及辦公電器是致癌的重要環境危險因素,有可能致癌。
⑤產生頸肩腰背疼痛。連續幾個小時地操作電腦、看電視,頸腰部位活動少,局部血液流動緩慢,肌肉緊張,會使血液發生黏度變化及無菌性炎症,容易出現頸肩腰背疼痛、眩暈、指麻等症。
長期和電腦鍵盤打交道,手腕關節的過度反複運動,導致腕關節的損傷,容易得“鼠標手”,出現食指或中指疼痛、發麻和拇指無力,嚴重時可引起手部肌肉萎縮。
⑥影響生育。頻繁使用手機可能導致男性精子數量下降,最多減少30%,有損男性生育能力。經常把手機別在腰上或放在褲兜裏的男性受害尤為嚴重。手機掛在胸前不僅危害心髒健康,還影響女性的內分泌功能,對孕婦來說,較高強度的輻射會對胎兒造成傷害,甚至導致流產。
⑦使人發胖。長時間看電視會使人發胖,因精神集中於熒屏,肢體懶於活動,倘若再一麵吃零食一麵看電視,不斷攝入含有糖類和脂肪的食物,身體不活動,能量消耗少,皮膚脂肪堆積,體重會逐漸增加。
⑧產生離群心理。尤其是兒童、青少年,過早學電腦、看電視時間長,對心理發展不利,減少了人際交流的機會,缺乏家庭成員間的交流,性格容易變得孤僻不合群,一直沉溺於消遣娛樂,奮發向上的精神淡漠了,注意力不集中,對上課、做作業、勞動感到厭煩沒有興趣。
(2)防範措施。對長期使用電器的人來說,做好防範工作非常重要,大致有以下7條:
①坐姿要端正。采取自然端坐位,無論看電視、打電腦都要保持正確的坐姿,後背坐直,頸部要挺拔,不要躺在床上看電視。打電腦時應兩肩自然下垂,上臂貼近身體,手肘彎曲成90°,操作鍵盤時應使手腕保持水平。
②高度要適中。電腦屏幕的位置應安裝在與操作者胸部同一水平線上;膝蓋彎曲成90°,雙腳要著地,不要交叉,以免影響下肢血液循環。看電視時眼睛的視線和電視機基本保持平行。
③距離要適當。眼睛與電腦屏幕的距離應在40~50厘米,使雙眼平視或輕度向下注視熒光屏,這樣可使眼球暴露於空氣中的麵積減到最低,並有利於減輕頸部肌肉的緊張。根據電視機的大小,決定眼睛與屏幕的距離,小電視機相距1.5米左右;大電視機相距2~2.5米。
④勞逸要結合。操作電腦30分鍾就應休息一下,可活動活動身子,可到室外散散步,或眺望遠處,避免長期連續操作。
⑤看電視不宜超過2小時,在節目休息間歇,重複播放各類廣告時,就站起來在室和室之間踱步,或舒展一下手臂,或看遠處夜景。沒有特殊節目,白天不看電視,晚上要開著熒光燈看,以免眼睛過於疲勞。
⑥手機通話應長話短說,盡量壓縮通話時間,不要用手機聊家常,身邊有固定電話就不要使用手機,以避免不必要的輻射傷害。
⑦皮膚要清潔。屏幕的電子霧及其表麵靜電聚集的灰塵,折射到臉部和皮膚裸露處,是一種有害刺激,會引起色素沉著等皮膚病變。打電腦結束或看完電視,一定要及時使用水清洗顏麵及手臂,保持皮膚清潔,以減少輻射波、塵埃的刺激。
另外,電視機旁或電腦桌下,放一盆清水,或放一盆吊蘭,也是很好的防範。
重點要記住:室內保持通風換氣,使有害物質盡快排出。
看完電視不宜馬上上床休息,及時清洗皮膚後,應散步活動幾分鍾,按摩一下眼睛和耳朵,幫助聽覺、視覺的恢複。
手機不使用時最好放在公文包裏或抽屜中,因為手機即使在待機狀態也會對人體造成損傷。男性特別要遠離身體敏感部位,為了孩子的健康,媽媽不要經常在孩子身邊用手機。
手機接通的最初7秒,不要馬上貼身接聽,因為此時的電磁輻射最強。
兒童和孕婦不宜使用電熱毯睡覺。
膳食要合理。電磁輻射無處不在,不可避免,除家用、辦公電器外,還有與射線有關的工作人員、高海拔地區的居民、常年高空飛行的人員、放療患者等,都是受輻射劑量較高的人群,除采取必要防範手段外,合理膳食是無可替代的有效措施。
多吃水果蔬菜有助於減輕輻射損傷。日常生活中多吃水果和新鮮蔬菜,無論對普通人群還是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都是大有好處的。
常用的主要食物有:蘋果、葡萄、櫻桃、梨、橘子、芒果(個別人有過敏),以及茶葉、洋蔥、胡蘿卜、白菜、豆芽、豆腐、紅棗。它們富含的槲皮素具有防護作用。槲皮素是人類飲食中最主要的生物類黃酮。據科研報道:槲皮素對電離輻射損傷有一定程度的防護作用。而這種防護功效可能與其清除機體的自由基並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有關。動物實驗表明:槲皮素顯著緩解了被照射大鼠機體氧化應激反應,同時也有助於抗氧化並保護肝髒細胞。科研人員強調:槲皮素的確能有效抵消輻射帶給機體的不良影響。
適量地搭配葷食。補充適量的葷食也是必要的,如牛奶、雞蛋、動物肝髒、瘦肉等,以補充人體的維生素和蛋白質。但要注意掌握“適量”這個度,不要喧賓奪主,葷食攝入過多,有害無益,隻會幫倒忙。
此外,建議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平時多飲茶水,以利排泄放射物質。
5.注意衛生死角
生活中一些看似正常其實很不衛生的習慣,如白紙包裹食品、衛生紙擦嘴等,正是這些被忽視的生活細節,給人體健康帶來了傷害。
(1)掃帚。家庭的客廳、臥室、廚房,天天都用掃帚,掃帚一到灰塵跑掉,表麵上幹幹淨淨,實際上是病原微生物在搬家。
建議:掃地前先噴灑一點水,防止灰塵飛揚;掃帚用後立即清洗,掛在通風的向陽處,利用日光殺菌消毒;家庭應置備多把掃帚,分別使用,不可一把通用。
(2)衛生紙。許多衛生紙的消毒是不合格的,細菌含量超標(如大腸杆菌、痢疾杆菌等),使用不當導致許多不良反應,產生腸炎、腹瀉等腸胃症狀。有些衛生紙含有滑石粉等雜物,以此擦嘴可能引起哮喘發作。
建議:酒足飯飽後當用餐巾紙擦嘴,不可用衛生紙代替;也不要用衛生紙擦拭餐具與水果,否則會帶來更多細菌。
(3)燒酒(白酒)。一些人常用白酒來擦拭碗筷,以為可以消毒,殊不知,醫學上消毒的酒精度數為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是50%,根本達不到消毒目的,即便是醫用酒精,用來消毒碗筷也不理想。
建議:采用可行的煮沸方法。用過的碗筷等餐具清洗幹淨後,加水高溫煮沸3~10分鍾,可達到徹底消毒的效果。條件允許的不妨使用消毒碗櫃常規消毒。
(4)白紙。白紙看起來白淨,可是白紙在生產過程中常加用很多漂白劑,紙漿雖經衝洗過濾,仍然含有不少有害化學成分,用來包裹食品很不衛生。
建議:不要用白紙包裹食品,以免汙染,影響健康;更不能用看過的報紙包裹食物,那樣對人體危害更大。
(5)洗衣機。洗衣機也是常被人們忽視的汙染源,很多寄生蟲、細菌、病毒都能通過衣服而引起感染。
建議:洗衣機不可多人衣服一起洗;健康人與病人的衣服要分開清洗,尤其是與傳染性皮膚病或消化道疾病病人的衣服不能混洗;汙染的床單、衣被等,可取漂白粉,加水配成0.5%的液體,浸泡半小時,再用清水洗,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滴露性質比較溫和,也是比較適合家庭使用的。
(6)衛生間。過去許多衛生間采光不好通風差,陰暗潮濕異味重,空氣環境嚴重汙染,細菌、真菌極易滋生和繁殖,影響人的健康,引起呼吸道過敏、麻疹等病症。
建議:經常打開衛生間的門窗通風換氣(或在窗戶上安裝大一點的排風扇,效果才好);保持衛生間下水道的暢通,洗澡後及時清理人的毛發及其他容易堵塞下水道的汙染物;衛生間的拖把(濕墩布)容易產生黴菌,穢味極重,用後應以清水洗淨,放陽台晾幹;馬桶內的髒物及時清洗,並用馬桶刷洗刷幹淨,再用水衝一次。馬桶刷清洗後應放在底部有通風孔的小筒中,以保持幹燥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