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城市空氣質量差、灰塵多,所以經常關閉門窗,這是很不科學的衛生習慣。因為室內空氣汙染對人體健康的不良影響,遠較室外空氣汙染嚴重,人們在室內不斷地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氣,使空氣中的氧氣越來越少,開窗通風是保持新鮮空氣的切實可行的辦法。

睡覺時應留些窗隙或門縫,以便讓室內外空氣得以流動。如果緊閉門窗,入睡3小時,二氧化碳就會增加3倍以上,細菌等有害物質會成倍增長,對健康是非常有害的。當然,迎風而睡不可取,這樣容易使人生病。

裝有空調的居室,應經常開窗換氣,使室內外空氣對流,室溫應恒定在24℃左右,室內外溫差不可超過7℃,否則出汗後入室將加重體溫調節中樞的負擔。在夏季,空調調到25~27℃比較合適,而濕度以調到50%~60%為宜。老年人和嬰幼兒對溫度感覺差,體溫調節功能也差,使用空調要特別注意,以防圖享受而付出不必要的代價。空調環境內切忌吸煙,因為冷煙對人體危害更大,長期活動在空調居室的人,要適當到戶外適應一下自然溫度,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這樣就不容易患感冒。

(2)起床先晾被。人體本身也是一個汙染源,皮膚每天分泌皮脂,出汗,皮屑脫落。在一夜睡眠中人體的皮膚和肺部會排出大量的水汽,排出新陳代謝化學物質150多種,這些水分、氣體、空氣中的灰塵有些會散落,吸附在床上用品上,所以清晨起床要開窗通氣,將被子晾在陽台上或通風處,以散發、祛除濕氣和有害物質的汙染,千萬不要一起來就疊好被子。

外出回來,不要直接坐在床上,更不可和衣就睡,以免身上和衣物上的灰塵汙染床上用品。

建議床上用品應定期清洗和晾曬,每2~3星期清洗更換1次。

(3)室內不養鳥。鳥糞、羽毛帶有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羽毛飛揚,鳥糞踏碎後,病原體會在空氣中彌散,長時間反複吸入體內,會誘發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炎症,甚至引起肺炎。有養鳥愛好者應另辟通氣的小室單獨豢養,不可人鳥一室。

(4)臥室慎放花草。花草大多夜間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因此室內氧氣便會減少,此其一;有些花草會散發出濃鬱奇香,長期待在濃香環境中,會減低食欲、減退嗅覺,所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此其二;有些花草的莖葉及其花粉含有的生物堿會引起皮膚過敏和哮喘發作,如廣玉蘭、迎春花之類,此其三。此外,有幼兒的家庭更要注意,水仙花的根球很像水果,誤食後可發生嘔吐、腹瀉等症狀。仙人掌、仙人球布滿尖刺,一旦觸及會引起皮膚刺癢。

(5)裝飾勿忘衛生。居室裝修大多考慮如何美觀豪華,而對室內環境、功能和安全、衛生不太注意。裝修製造有害氣體,據檢測報告,新裝修房100%有“毒空氣”,空氣嚴重汙染,苯、甲苯、二甲苯、氨等有毒成分是正常水平的3倍以上,甲醛最高超標達8倍之多。這些有毒氣體有強烈的致癌作用,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癌症、過敏性疾病、白血病、月經紊亂,還會殺死精子,破壞生育能力,使人疲倦乏力、頭痛、健忘。兒童和孕婦對甲醛尤為敏感,危害就更大。

應對方法:盡量采用環保產品進行裝修,置放橘子皮、檸檬或菠蘿來淨化室內有害氣體,新裝修的房子不要立即入住。有條件的可安裝排風扇或抽油煙機,每日定時流通空氣,有效通風換氣100天,待甲醛等毒氣釋放顯著減少後方可居住。懷疑有毒氣存在時,可請衛生監測部門用儀器來測量一下。

2.陽光充足

萬物生長靠太陽,植物的光合作用離不開陽光,人體的新陳代謝同樣需要光照。

(1)陽光有許多好處,陽光與空氣、水一樣都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保健品,它的好處是:

①具有強大的殺菌殺毒作用。陽光中的紫外線能直接殺死細菌和病毒,倘若空氣中缺少它,像流感、流腦一類依賴空氣傳播的疾病就會猖獗起來。因此,人們以此波長做成人工紫外線燈進行消毒,已被廣泛地應用在各有關領域。

②具有改善機體感覺的作用。陽光使人心情舒暢,提高情緒和勞動效率,以及具有調整睡眠節律,提高全身緊張度,改善新陳代謝等功能。

③具有穿透溫熱的作用。陽光中的紅外線有較強的穿透能力,可使皮膚表層、組織深處受到溫熱作用,所以冬天曬太陽有暖融融、懶洋洋的感覺。此外,還有促進細胞增生、消炎、鎮痛等作用。利用它的波長製造的人工紅外線燈管,常用於醫院理療。

④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增強體質促進骨骼正常化。有些嬰幼兒童牛奶、雞蛋、鈣片吃得不少,還是得了佝僂病。為什麼?說明很少曬太陽。

⑤促進新陳代謝和造血機能。陽光使人體酶係統生理更加活躍,還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增加末梢血中的白血球,改善網狀內皮組織細胞的功能及吞噬細胞的活力。

⑥適當曬太陽有益抗癌。人體90%維生素D是由紫外線照射皮膚而產生的。而體內缺乏維生素D可引起結腸癌、肺癌和前列腺癌,適當曬太陽能夠顯著提高其生存率。

綜上說明,人類的健康離不開陽光。據英國科學家研究表明:適當進行日光浴有助於延緩衰老,達到年輕化可延長5年的效果。為此,國家住宅工程中心會同權威機構修訂出台的《健康住宅標準》指出:每套住宅至少有一間居室每天日照時間在2小時以上,明確提出居室建築的陽光要求。

(2)曬太陽也有禁忌。短時間曬太陽對健康有益,但如果曬太陽時間太長,可能會引起皮膚癌。人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數小時,會發生日射病、日光性皮炎。長期在日光下工作的人群,皮膚老化,易生皺紋,顏色黝黑。

日光照射還能誘發和加重紅斑狼瘡、皮肌炎,此外患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嚴重心髒病、尿毒症、肺結核活動期、糖尿病及神經衰弱等疾病的人,也不宜多曬太陽。

(3)曬太陽也要講方法。陽光雖可貴,但照射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選擇最佳時間:一般上午6~10時,下午4~5時為宜。曬太陽的時間每次5~10分鍾,以後逐漸延長至1小時,持之以恒,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注意照射部位:應避免陽光直射頭部,可戴上草帽和墨鏡以保護頭目。要適當變換體位,不可老是照在一個部位。也不要隔著玻璃曬太陽,因為隔著一層玻璃效果會減少30%。

空腹和剛進食時不宜曬太陽。

曬太陽前別洗澡,因為洗澡可將人體皮膚中的合成活性維生素D的材料(7脫氫膽固醇)洗去,降低了人體鈣吸收的作用。

夏天曬太陽要防中暑,冬天應避免感冒。

3.廚房衛生

不要以為廚房是衛生的,除了大家共知的細菌外,還有噪聲、視覺、嗅覺的汙染,而冰箱衛生也是人們經常忽視的地方。

(1)水龍頭的衛生。據多國“衛生委員會”調查發現(2009):家庭廚房水龍頭上的有害細菌比衝水馬桶手柄上的細菌多得多。有14%的廚房水龍頭附著大腸杆菌,8%的水龍頭帶有可引起肺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1/5的水龍頭有假單胞菌。可見水龍頭並不衛生,因此每次使用後必須用清水衝洗,每天用清毒劑至少徹底清除一次。

(2)抹布的清潔(含海綿)。廚房裏用得最多的是洗碗抹布或海綿,而80%的抹布帶有多種危害健康的病菌,是廚房病菌紮堆的場所。據發現:一塊廚房用海綿中含12億個有害細菌,一塊隻用一天的洗碗抹布上的有害細菌的含量足以讓人生病。

為此建議:把洗碗抹布或海綿放在洗碗機裏清洗消毒,或放在消毒櫃裏消毒,也可把它放在微波爐裏加熱30秒,每天至少一次。

(3)冰箱的清理。冰箱應定期除霜、清洗,保持幹淨。物品儲存最好不要超過一個月,以減少冰箱異味。用酒精浸過的幹布擦拭冰箱門上的密封條,清除附著的微生物。經常清理冰箱內的剩菜剩飯,食用前必須加熱消毒。

常規的使用知識:冰箱的溫度應保持在10℃以下;用保鮮袋將食品分別包裹後放冰箱保存,防止生熱交叉和食物串味;剩餘食品應充分加熱煮透,待涼後再放入冰箱;冰凍的肉類和魚類,在烹調前應提前取出徹底化凍,再充分燒煮。

(4)降低噪聲。櫥櫃櫃門的開合聲、碗碟瓶罐的碰撞聲、抽油煙機的運轉聲……都是噪聲,影響人們的聽覺。過度的噪聲汙染會導致人的聽覺不適,出現耳鳴、耳脹、耳痛等症狀,使人心煩、注意力不集中。

建議:設計合理的儲物架,妥善安置好各種瓶瓶罐罐,安裝減震、吸音的門板;油煙機噪聲要控製在65~68分貝(國家規定)。盡量把噪聲的汙染降至最低。

(5)減少油煙。炒菜時產生的油煙廢氣,加上天然氣的泄漏,對人體的危害相當大,會引起咽喉腫痛、眼睛幹澀、乏力等症狀。

建議:加強廚房的排換氣係統,減少廚房明火的產生;盡量改變一些烹調方式,少起油鍋少煎炸,多使用微波爐、電飯鍋。力所能及地消減嗅覺汙染。

(6)注意色溫。由於色溫(光源顏色溫度)會引起人體生理上的一些變化,錯誤的色彩搭配和光線運用對人體有害。

建議:一般中老年人家庭的櫥櫃應選用中性和淡雅的色調。廚房裏的照明燈是不可少的,倘若安裝一些輔助光源就更理想。過於強烈的色彩或過於沉靜的色彩,都不太適合於中老年人,也不要使用反光材料,以免引起頭暈眼花。注意居室溫度與室外溫差不宜過大。

此外,碗筷的常規消毒當然不可忽視,還有用得很多的菜板、灶台等,也是細菌彙集的地方,每天都必須打掃擦洗幹淨,最好結合應用消毒劑清潔,以盡量消除或減少廚房裏有害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