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辛辣刺激食品。如蔥、蒜、韭菜、生薑、辣胡椒等,及橘子、荔枝和各種酒類。
忌早投補藥。瘡瘍餘毒未淨之際,切勿過早服用補品,如燕窩、蜂王漿、冬蟲夏草、人參之類,以免火毒重熾,死灰複燃。
建議多吃蔬菜,多飲水,還要少管閑事,少思慮。
(五)要辨清體質忌口
中醫學將人的體質大致分劃為八類,也有的分為十二類,不同體質的忌口是不一樣的,忌口不辨體質,隻會給健康添亂。現擇要如下:
(1)氣虛體質。主要表現為神疲乏力,氣短,容易出汗。
忌食肥厚滋膩食物,如鴨肉、甲魚肉、牡蠣、芝麻之類。生蘿卜、空心菜、芹菜、金針菜等難以消化的食品也以少食為好。
(2)血虛體質。主要表現為麵色無華,頭昏眼花,皮膚幹燥,心悸少寐。
忌食辛香酸辣等調味品,如茴香、生薑、咖喱粉、山楂等。也不宜吃苦瓜、甘藍、牛蒡根、鬱李、鳥蛇肉等偏涼性的食物。
(3)陽虛體質。主要表現為手足不溫,怕冷喜暖,大便溏薄,舌淡苔白。不要吃寒涼之品,如絲瓜、銀耳、西瓜、綠豆、甲魚、螃蟹、鴨肉等。綠茶也應少喝。
(4)陰虛體質。主要表現為形體消瘦,手足心熱,口幹,心煩,舌紅。
不要吃羊肉、狗肉、鹿肉、雞肉、黃鱔、蝦、帶魚、韭菜、刀豆、核桃、茴香等溫陽生火的食品。
(5)氣鬱體質。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頻頻歎氣,胸脅脹痛,心煩少寐。
忌吃油膩、辛辣的食品,如雞、鵝、帶魚、黃鱔、韭菜、辣椒、胡椒、生薑等。此外還宜遠離煙酒。
(6)血瘀體質。主要表現為顏麵、口唇偏暗,皮膚常現青斑,性情急躁,舌色暗紅邊有紫點。
不要吃豬肉、牛肉、雞肉、蝦蟹、魚、核桃、韭菜、蜂蜜等肥厚滋膩之品。
(7)痰濕體質。主要表現為體形肥胖,周身困重,口黏有痰,舌苔厚膩。
忌食肥肉、羊肉、芝麻、韭菜、雞鵝等甜黏食物,也不可進食油炸、火烤等燥熱食品。
(8)平和體質。主要表現為精力充沛,很少發病,睡眠飲食均正常。
不要過飽過饑,少食過於油膩及辛辣之品。
請聯係參看辨證的用補。
(六)飲食搭配不合理——有害
每一種食物各有其特性和包容性。兩種食物配合得當,相互補充和包容,功效增加,對身體是有益的。倘若二者搭配後,互相抵製和排斥,不僅削弱了自身優勢,甚至產生負麵物質就有損健康了,列舉如下:
(1)忌雞蛋與豆漿同吃。豆漿中含有一種胰蛋白酶,會和雞蛋蛋清裏的黏液蛋白互相結合,產生不易被人體吸收的物質,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反而降低二者原有的營養功用。
據研究報道,豆漿中的營養因子(如胰蛋白酶、單寧、大豆皂苷等)含量極為有限,經加熱煮沸,加水稀釋後其活性成分就消失,會妨礙營養素的吸收。
關鍵是:加熱煮沸,煮透,加水不少於20倍。
(2)忌土豆燒牛肉,以前土豆燒牛肉在俄羅斯作為生活改善的象征之一。牛肉營養價值很高,但纖維較粗,消化較慢,土豆也含有很多營養素,二味同燒,口感不錯。可是兩者所需的胃酸濃度不同,會延長胃的消化、吸收時間,因此隻宜少吃,不可多食。
(3)忌菠菜燒豆腐。菠菜又稱紅嘴綠鸚哥,惹人愛吃惹人看。可是它有一個特點,就是含有大量草酸,與豆腐中的鈣結合,會形成不溶性草酸鈣,人體無法吸收利用而使鈣缺乏。
怎樣趨利避害呢?先將菠菜在開水中焯一下,2~3分鍾,100℃的溫度可以破壞草酸,然後把開水倒掉;然後菠菜與豆腐同煮,如此既能消除草酸對人體的不利影響,又是一道美味菜肴。
(4)忌茶葉煮蛋。茶葉中大量的鞣酸和生物堿,與蛋白質結合形成鞣酸蛋白,使腸道蠕動減慢,容易導致便秘。與雞蛋裏的鐵元素結合對胃有刺激,且不利於消化、吸收。
(5)忌煮牛奶時加糖。牛奶在加熱時,所含賴氨酸會與糖發生反應,生成有毒的果糖基賴氨酸,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牛奶燒煮時不要加糖,等稍涼再加糖,就不犯忌了。
(6)忌紅白蘿卜同吃。白蘿卜具有豐富的維生素C,而紅蘿卜中卻含有很多抗壞血酸酶,它會破壞白蘿卜中的維生素C,所以紅白蘿卜最好不要在同一天裏佐餐。
(7)忌螃蟹與柿子混吃。柿子裏含有後大量鞣酸、果酸,與蟹肉所含的蛋白質會凝結成不溶性物質,加上柿子、螃蟹均性寒,容易引起腹脹、腹痛、腹瀉症狀。
(8)忌胡蘿卜與白蘿卜一起做吃。胡蘿卜、白蘿卜對人體都有很多好處,胡蘿卜富含胡蘿卜素及維生素A等多種脂溶性維生素,一般提倡油炒或肉炒,生吃不科學,熟吃更營養。白蘿卜有一定的助消化作用,並含有幹擾素誘生劑,能刺激腸胃產生幹擾素,起到抑製腫瘤功效。不過其助消化、防癌腫效用在生吃時才能體現。可見,若將胡蘿卜、白蘿卜放在一起調製涼菜或一起燒燉熱菜,都會導致其中一種營養價值的降低。
食物的組合非常豐富,平時隻要稍加注意,就既可獲得美味的享受,又能避免不合理的搭配,將影響健康的不利飲食因素降到最低。
(七)吃藥不忌口——功效打折扣
服用中藥講究忌口,注意飲食的配合、禁忌,否則會影響中藥有效成分的吸收,並減低療效。
服用何首烏、地黃,忌食蔥蒜、蘿卜;
服用人參、黨參時,最好少吃蘿卜;
服用黃連、甘草時,忌食烏梅、豬肉;
服用薄荷時,忌食魚、蟹、鱉肉;
服用鱉甲時,忌食莧菜;
服用白術、蒼術時,忌食桃、李、杏;
服用人參、黃芪、首烏、地黃、鹿茸等,忌食水果、海帶等堿性食物;
服用丹參、茯苓時,忌食醋;
服用荊芥時,忌食蝦、蟹等海鮮;
服用厚樸時,忌食煎炒豆類;
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
服中藥時,不要在湯藥裏加糖,也不要用糖水過口,以白開水過口最安全。
最後指出,忌口請記住三不要:
(1)不要不相信“忌口”。“忌口”知識是前人實踐的積累,其中不可避免的夾雜著不少偶然性,需要我們繼續實踐,加以整理提高,但大部分是值得參考的。
(2)不要過分擴大“忌口”。把“忌口”的範圍擴大,這樣不能吃,那樣該禁食,限製了飲食營養的正常攝取,反而會使病情加重,不利於身體健康。
(3)不要把“忌口”看成是固定不變的。人體是一個活動的有機體,經過合理的生活安排,藥食的恰當調理,體質是會發生良性改變的。原來經常感冒的,現在不輕易感冒了,過去一吃某種食物就犯病,現在吃了也沒關係,說明“忌口”不是一成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