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是不能解決,可按以下方法進行訓練:上台演講,記住八個字,把握講題,忘掉一切。忘掉台下聽眾,切莫在意別人對你的演講如何看待;把下麵的一切看成是原野,看成菜畦;忘掉自己,沒有什麼方法比忘我更好,繼續你的演講。隻要下定決心,任何害羞、恐懼都會消除。
4.自信加行動一定會成功
一個人沒有理想,沒有抱負,也就沒有未來,所謂:“哀莫大於心死”,人生最悲哀的事就是沒有希望。人要有理想,工作就不會覺得辛苦,有了理想,生活就有力量。
理想必須是崇高的,而不是歪門邪道,否則就會走向犯罪的深淵,有了理想還得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實現這個目標,達到這個理想。有了自信要去實踐,實實在在地去做,自信加行動,才能成功。
能成功的人從不苛求條件。法國名記者博迪,在1995年時,因心髒病突發引致腦部梗死,四肢癱瘓,不能言語,隻有左眼可以活動,所幸頭腦清醒,他決心完成病前已經構思就緒的作品。不能說,不能動,怎麼寫稿呢?出版商派了一名記錄員來做他的助手。博迪隻會眨左眼,就通過眨左眼來相互溝通。助手按順序把法語的字母讀出來,讓博迪選擇,對的,博迪眨一次眼,如果眨兩次,表示字母不對。經過超常的艱辛,無法形容的困難,寫出了《潛水衣與蝴蝶》,現已經出版。
這個真實的故事說明了什麼?世界上聰明人不少,而成功的總是不多,很多聰明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已經具備了可以走向成功的條件,還在期待捷徑,還在蹉跎時光;而能成功的人,卻從不苛求,而是竭力創造條件——就算他隻剩一隻眼睛可以眨。
(八)學會遺忘
人們生活在複雜的社會環境和人際關係中,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不順心的事,將這些不順心的事統統記在心上,頻頻刺激大腦、心靈,既加快衰老,又會引發疾病。故應及時忘掉該忘的事,輕輕鬆鬆地生活,以減少大腦保衛係統的刺激,維持身心健康。
1.執著惦記害處多
過度沉湎於坎坷的回憶,在回憶中不能自拔;一味惋惜美好的過去,在惆悵裏徘徊……反複的心理刺激和複雜的不良情緒,不斷地消耗著自己的心理能量,體內植物神經功能和內分泌係統會出現劇烈變化,如腎上腺素大量分泌,血壓增高,血糖含量上升等,並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胃、胰和膽汁的分泌失調,引發高血壓、糖尿病、心髒病、胃腸病,甚者癌性病變。可見執著惦念不利健康,要學會遺忘,莫讓心態受累。
2.積極學會遺忘
遺忘是一種瀟灑、一種解脫,遺忘是養生的良藥。
(1)忘掉悲痛。親友遭遇不幸,常使人沉浸在悲痛之中,若長期不能擺脫就會影響身心健康。要把世事看穿、看淡一些,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學會遺忘,才可重塑新生活的信心。
(2)忘掉怨恨。生活中小矛盾、小煩惱的事情很多,如同事間的無端摩擦,鄰裏間瑣碎疙瘩……不需人們牢記,如果為此而怨天尤人,必然擾亂身心平衡。應該想開一些,拿得起放得下,忘掉怨恨就心平氣和,遠離疾病。憂傷損壽,豁達延年。
(3)忘掉得失。生活離不開名利,但要正確對待,在名利麵前不爭不貪,表麵上吃了虧,卻保證了身體健康,實際上並不吃虧。若拘泥於、執著於名利得失,往往茶飯不香,身不能安,活得沉重艱難,多不自在,談什麼幸福愉快,忘掉得失便是解脫。
(4)忘掉氣惱。反複品嚐受過的挫折、不愉快的爭吵,容易急躁、惱怒,氣上心來,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想的愈多,心理愈加不平衡。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必須學會遺忘,忘掉氣惱,你會感到全身輕鬆。
(5)忘掉疾病。生了病應該正確對待,尋求治療並與醫生密切配合,爭取早日康複。如果你需要臥床休息,就不要勉強自己,放下牽掛!即使是重病,對疾病不要太嚴肅,不要預期下一刻你會更痛或更難受,也不要太在意別人或自己所給予的祝福力量的局限。實現健康的最佳藥物是活得安詳,無憂無惱。放下我執,忘掉疾病,健康的心能加速疾病的痊愈,有了正麵的態度,疾病就不會顯得那麼嚴重。
(6)忘掉年齡。人的生理年齡客觀存在,而心理年齡可主觀推遲。醫學科研人員做過調查,發現78%的早衰者,在生理衰老前,先出現心理衰老現象,如有“年齡大了”“老朽,不中用了”等感覺,這種消極的心理是健康長壽的大敵,防治心理衰老對延緩生理衰老至關重要。
忘年交,和青年人交朋友,正是防止心理衰老的有效措施之一。老年人和青年人結為推心置腹的摯友,在青年人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精神感染默化下,能使老年人忘記年齡,萌發童心,把生理功能調節到最佳水平。
3.尋找新的生活樂趣
要跳出“不思量,自難忘”的怪圈,就要學會遺忘,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那麼簡單。
(1)要主動到大庭廣眾中尋找新的生活樂趣。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並不斷有新的追求和充實的精神世界,有趣的生活會給你帶來愉悅。
(2)投身到工作中去。過分清閑,無所事事,往事回憶將糾纏不休,而緊張繁忙的工作能將你緊緊吸引住,那些無益的思緒就會被擠走。
(3)集中注意力。可使人的感覺更加正確和均衡,更好的控製自己的理想和行為。促使注意力集中的方法有:眼睛凝視一個物體,心裏想著它的大小、形狀、顏色等;想象一隻小鳥在天空中自由飛翔,逍遙地活動。每天利用10分鍾時間進行默默練習,可以使你心情平靜,忘掉過去,起到全身放鬆的效果。
(4)從事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當我們仍然不能遺忘煩惱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做一些體力勞動,心裏想著如何把自己手中的活幹好,一旦思維走進生活,你的心理也會隨著勞動而解放。
……
幸福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而健康、快樂、長壽應該是最幸福的。21世紀人們相互祝福的最好禮品就是健康——送禮送健康。
怎麼送健康呢?最好的最健康的就是“養心十味妙藥”。此方由唐朝無際大師所設立,無際大師又叫希遷和尚,拜在六祖之徒青原行思門下,時人這樣生活更健康尊稱石頭和尚。
無際大師的十味妙藥:大師諭世人曰:凡欲齊家、治國、學道修身,先須服我十味妙藥,方可成就。何名十味?好肚腸(一條)、慈悲心(一片)、溫柔(半兩)、道理(三分)、信行(要緊)、中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個)、陰騭(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藥用寬心鍋內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於平等缽內研碎,三思為末,六波羅蜜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進三服,不拘時候,用和氣湯送下,果能依此服之,無病不瘥。
告誡人們要想發展家業,治理國家,學習道理(包括哲理),保養身體,必須做到:
一個要好肚好腸善良地幫助別人,千萬不可一肚子壞水;對世界充滿愛心,不分親疏,不分種族,一片慈悲愛人民;待人和藹溫柔,搞好人際關係;凡事要講道理,不可任性驕橫,胡攪蠻纏;言必信,行必果,要說到做到,言行一致,不要嘴上說一套,手上做一套;人都要有正氣,切忌損人利己,無中生有,平地起風波;孝順父母是中華美德,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他對別人能好得了嗎?要實事求是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當然老實得發傻,辦傻事也不行;奉獻不求回報,奉獻得越多越好,不要計較自己的行為是否被人知道或理解;隨時隨地地做好事行方便,堅持下去,終身不息。
把這十味藥放在“寬心鍋”,用文火慢炒,不焦不躁,就是經常自我反省,還要放在公平缽內慢慢研細,做事要三思而行,為人要快樂自在,淡泊寧靜,泛成菩提子大小的藥丸,用和氣湯送服,不要間斷。
“養心十味妙藥”有六大功效:第一淨化心靈,升華人格;第二淡泊名利,寧靜安詳;第三消災去禍,避凶趨吉;第四防治疾病,強身健體;第五延年益壽;第六享受生活。
有人要說:“既然恬淡寧靜,為什麼還要享受生活?”恬淡寧靜指的是精神境界,享受生活講的是現實環境。一個人既要奉獻社會,還要享受生活,有奉獻就有回報,離開享受生活,他拿什麼去奉獻社會,修士、隱者也離不開衣食住行,享受生活還包括業餘愛好,如學習、充實知識,以及音樂、書畫……時代在發展,必須與時俱進,才能適應新的需求,沒有享受生活,就無法或很好地奉獻社會。不要以為心理問題是老年人、中年人的問題,心理病症已經是影響學生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多數表現為胸悶、心慌、記憶力下降、睡眠障礙等症狀,這些學生患者主要因為父母管得較嚴,加上學習壓力過大,思想負擔重,導致臨時性的情緒失調。因此,要通過與朋友交流,尋求正麵的幫助,以及心理疏導,及時自我調節等方法,盡快釋放壓力,以求心理放鬆平衡。
心理平衡是養生保健的第一重要措施,如果不進行認真的精神修養,就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即使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采取合理的飲食調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等,也難以使氣血達到真正的平衡。
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一切保健作用的總和,你隻要注意心理平衡,就能掌握健康的金鑰匙。
精神修養是人生自覺、自律、自我錘煉的漫長過程,這件事情做好了,生命才能體現出真正的未來狀態:健康的體魄,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