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人格比生命更重要(3 / 3)

不要說太忙,那是沒有勇氣說出感激話語的借口,不要說怕打擾他人的生活時間,那是害怕別人誤會自己有其他的目的,每個人都有寂寞的時候,都需要來自遠方的問候。再忙,也要問候一聲,讓朋友、親人、愛人聽聽自己的聲音也好。因為沒有誰希望自己被別人忽略,包括你自己。再忙,也要問候一聲,朋友、親人、愛人在你問候的時刻心情會很好,好心情同樣會感染你的心情。再忙,也要問候一聲,拿起手機,撥打熟悉的號碼,將自己的關心和牽掛帶給對方。

感恩,是一種高貴的品質,正因為有了感恩,才創造出了和諧的社會。一個不忘感恩的民族是值得尊重的,他是你我生活中的一根準繩,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一瓶催化劑,是人類幸福指數攀升的一個標誌。

真摯的愛是永久的恒星

有的人,擦肩而過,瞬間就可以忘記,而有的人,我們一生都不會忘,時常想起,並且感覺溫暖。那就是我們生命裏的朋友。感恩朋友,因為朋友總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來到身邊,伸出無私援助的手,鼓勵我們渡過難關,給我們信心和溫暖。

1962年,作家劉白羽由北京到上海治病。當時他的長子濱濱正患風濕性心髒病,他放心不下,便讓濱濱也到上海看病。遺憾的是,由於治療效果不佳,濱濱的病情不見好轉,又要返回北京。劉白羽萬般無奈,隻得讓妻子汪琦帶病危的兒子回家。

母子倆回北京的當天下午,劉白羽心神不定,煩躁不安。這時,巴金、蕭珊夫婦來到了劉白羽的病房。倆人進門後,誰都沒有說一句話,默默地坐在沙發上。其實他們非常了解濱濱病情,都在為他擔憂,生怕路上發生意外。病房裏靜悄悄的,巴金伸手握住劉白羽微微發顫而又汗津津的手,輕輕地撫摸。蕭珊則一邊留意劉白羽的神情,一邊望著桌子上的電話。

突然電話響了,蕭珊忙搶在劉白羽之前拿起話筒。當電話中傳來汪琦母子已平安抵達北京的消息後,三個人長長地舒了口氣,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原來,巴金估計那天北京會來電話,怕有噩耗傳來,擔心劉白羽承受不了,於是偕夫人蕭珊專門前來陪伴他。當倆人起身告辭時,劉白羽執意要送到醫院門口。他緊緊地握住巴金的手,一再表示感謝。巴金卻擺了擺手,淡淡地說,沒什麼,正好有空,隻想陪你坐一坐。

在最沮喪、最無助的時候,那個願意陪你坐一坐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不是虛偽的,他們真誠大方,在波瀾起伏的人生裏與自己一起,攜手渡過一個個難關,一起享受快樂。無論緣分多與少,在真正的朋友麵前,我們不用偽裝自己;在很多年沒見的時候,我們還是很默契,如同從未離開。

朋友之間的愛是真摯的,沒有權力與利益在作祟,也沒有計較多少在作祟,無須大肆渲染,無須虛情假意,也無須唯美的表達方式。一個動作、一條信息、一句話就能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力量與信心,來麵對艱難,來麵對坎坷。真正的朋友對待彼此永遠是最好的,是沒有心結的。朋友是本好書,讓我們在歲月裏咀嚼,領悟生命原來不僅僅有毫無保留地親情之愛,相濡以沫的愛情之愛,也同樣有偉大的毫無保留的友誼之愛。

朋友,不是隨便對你說“嗨,你好啊”的人,他是可以讓你依靠和號啕大哭的肩膀,是一個能敞開心扉接納你的痛苦與煩悶的人,他可以毫無保留地為你獻上最貼心的關愛,盡可能地滿足你的需求,他與你永遠並肩前進,不分先後。

有一篇文章這樣寫道:

一個普通的朋友從未看過你哭泣,一個真正的朋友有雙肩讓你的淚水濕盡;一個普通的朋友會帶瓶葡萄酒參加你的派對,一個真正的朋友會早點來幫你準備,為了幫你打掃而晚點走;一個普通的朋友討厭你在他睡了後打來電話,一個真正的朋友會問為什麼現在才打來電話;一個普通的朋友找你談論你的困擾,一個真正的朋友找你解決你的困擾;一個普通的朋友在吵架後就認為友誼已經結束,一個真正的朋友明白當你們還沒打過架就不叫真正的友誼。

友誼是一杯香醇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友誼是一束和煦的陽光,讓人心生溫暖。有人說:“不管時光怎樣流逝,千變萬化,唯一不變的是我們之間的友誼。”這是多麼偉大的感情啊,這種愛沒有自私,這種愛重塑了我們生命中的歡笑,感恩朋友像大地一樣賦予我們博大的胸懷,驅逐了我們的孤獨與寂寞。感恩友情的關愛與饋贈,我們一生都享用不盡。

如果現在的你在茫茫人海裏感到萬分孤獨,那麼友誼是安慰心靈痛苦的良藥之一。失去朋友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盡管我們可以擺出許多理由說自己隻是出於無奈、性格誌趣越來越不相投、對方的缺點越來越多等,但是我們必須在這個問題上注意一個敵人,即那個已經為我們所熟知的頑敵:苛求完美,忘卻感恩。

尋找沒有缺點的朋友的人,永遠不會有朋友。誰也不可能找到一個和自己步步合拍、一模一樣的人,寬容之心會讓友誼得到諒解,並使友誼升華。

不要再跟你的朋友鬧矛盾了,不要再懷疑你的朋友了,人的一生中能有有一個誌同道合、肝膽相照的朋友是多麼幸運的事,它讓你在人生路上不孤單,你應該感謝有這麼一個人來到你身邊。

永不對生活絕望

生活在當下,誰都會有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可這往往會折射出兩種不同的人生觀與人生態度。我們在這裏要說的是,永遠不對生活絕望,是對生命的尊重,更是發現你潛能的開始。

蔡耀星因家境貧窮,小學畢業便當了學徒。16歲時,他在工作中誤觸高壓電,傷勢非常嚴重,好幾家醫院都拒收,醫生都搖頭說“沒救了”。後來他輾轉進入了一家醫院,醫生從死神手中搶回他一條命,但是他雙手全被截去,這注定他往後一輩子都是“無臂殘障者”。由四肢健全一下子變成“無臂人”,真是晴天霹靂啊!

然而禍不單行,父親車禍過世,母親改嫁,妹妹也遠嫁,他一個人獨居多年,但生活還是要繼續下去。沒有手,怎麼吃飯?蔡耀星看狗如何吃,就學狗一樣直接用嘴吃飯!沒有手,怎麼穿衣服?他學會用嘴巴、用腳指頭,慢慢將衣服套上!穿褲子呢?他利用樹木分叉出的枝杈來鉤住褲子,以方便他順勢起身、將褲子套上……所以,在他家中,姐姐、姐夫為他釘了好多釘子及其他“暗器”,來協助他完成每一件事情。別人都是“雙手萬能”,可是,他卻是“雙腳萬能”,凡是洗頭、洗臉、刷牙、寫字、拿書、拿電話、梳頭、擦屁股……全都靠雙腳來完成!連洗米、煮飯、切菜、切肉,也都用雙腳來操作,一腳的好“功夫”,真是神乎其技了。

“我相信‘意念的力量’,我要堅定目標!雖然以前我靠養雞鴨、撿蝸牛為生,但我還是天天訓練體力,在水中遊、在路上走、在沙灘上跑,我不管別人怎麼看我,但我要為自己而活!希望有一天,我還能參加殘疾人奧運會,這是我最大的夢想!”蔡耀星眼中閃耀著期盼與夢想!而這番豪言壯語,蔡耀星並不是隨便說說而已,因為,無師自通的他,早已在前些年參加運動會,成為蛙泳50米、100米,仰泳50米的金牌得主;近幾年又獲得蛙泳、仰泳等多項金牌,被人們敬稱為“無臂蛙王”。

取得各種成就的蔡耀星一直有接受教育的夢想。後來,在陳素嬰老師的協助下,蔡耀星去就讀夜校。每天,他都堅持上學,風雨無阻,用腳打計算機、用腳捧書、用腳寫考卷,也用腳挺住自己多舛的人生。

在多場的學校演講中,蔡耀星告訴年輕學子們:“人生充滿希望,去做就對了!”“每天愁眉苦臉也是一天,還不如快快樂樂地過每一天!”

對生命有深沉的愛戀,所以不對生活絕望。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要保證自己最低的自理能力,總要除物質之外再給自己找點精神的東西作為生命的支撐。蔡耀星就把這兩點做得好到了極致,他的命運是悲慘的,但他卻很勇敢地麵對生活,學著做一些平凡又偉大的事情,若不是意外的傷殘,他怎會想到自己能夠用腳代替手,做這麼多旁人無法想象的事情?蔡耀星就這樣用行動告訴我們沒有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隻是你沒有去做,不了解自己身體內部蘊藏的潛能而已。

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總是把滿腔熱情投入到他當下的工作中,這種積極的心態也有助於自身潛力的開發。永遠不要聽信那些消極悲觀看問題的人,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記住你聽到的充滿力量的話語,因為所有你聽到的或讀到的話語都會影響你的行為。

永不對生活絕望,擁有積極的心態,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素質。樂觀積極的心態,能夠使人上進,能夠激發人潛在的力量。潛能無時無刻不在,你的心態將是決定潛能發揮與否的一大關鍵因素,隻要你保持積極心態,就能激發自己的無限潛能。無數成功人士的奮鬥曆程已經驗證: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積極心態的人所取得的,並由那些以積極的心態努力不懈的人所保持。擁有積極的心態,即使遭遇困難,也可以獲得幫助,事事順心。

提升自我,延伸潛能的生命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無論人生達到了怎樣的高度,總有上升的空間,所以應該不斷地提升自己。但是,人生路上畢竟不會永遠一帆風順,要想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辦法隻有一個,即提升自己。隻有不斷增強自己的能力,才能與風雨搏擊。

一個黑人小孩邁克在他父親的葡萄酒廠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將一個個木桶擦拭幹淨,然後一排排整齊地擺放好。令他生氣的是:往往一夜之間,風就把他排列整齊的木桶吹得東倒西歪。

小邁克麵對這種情景,傷心地哭了。父親撫摸著邁克的頭說:“孩子,別傷心,我們可以想辦法去征服風。”於是,邁克擦幹了眼淚,坐在木桶旁邊想啊想啊,想了半天,他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去井裏挑來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後把它們倒進空空的橡木桶裏,然後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覺了。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邁克就匆匆爬了起來,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木桶一個一個排放得整整齊齊,沒有一個被風吹倒的,也沒有一個被吹歪的。邁克高興極了,他對父親說:“要想木桶不被風吹倒,就要增加木桶自己的重量。”邁克的父親讚許地笑了。

小邁克終於從中學會了讓木桶不倒的方法,毫無疑問,這個方法會讓他終生受益。在狂風中屹立不倒的參天大樹必然有龐大的根係,它們的每一條根須都深深地紮進土地中,向大地汲取能量。如果想在狂風中保持站立的姿勢,我們在當下就應該不斷加固自己的根基。每個人都不應該忽視學習,每天進步一點,便沒有什麼能阻擋他抵達成功。成功與失敗的距離其實並不遙遠,很多時候,它們之間的區別就在於你是否每天都在提高你自己。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盡管他們的資質很好,卻一生平庸,原因是他們不求上進。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愈多,才能愈豐富,生活才能愈充實。自強不息、追求進步的精神,是一個人卓越超群的標誌,更是一個人成功的征兆。

彼得生活在一個貧困的工薪階層家庭中,因為經濟困難,他剛剛高中畢業,便不得不放棄去大學深造的機會,到一家百貨公司打工。雖然每周隻有5美元的薪水,他仍然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每天都盡職盡責的對待工作,努力充實自己,想辦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經過仔細觀察,他發現無論有多麼的勞累,主管每次都要認真檢查那些進口的商號賬單。由於那些賬單都是用法文和德文書寫的,他便開始在每天上班的過程中仔細研究那些賬單,並努力鑽研與這些商務有關的法文和德文。

一天,他看到主管十分疲憊,但仍一一核查那些賬單,便主動要求幫助主管檢查。由於有以前那些準備,他幹得相當出色。從那以後,檢查賬單的工作便由彼得接手了。

又過了兩個月,彼得被叫到辦公室接受一個部門經理的麵試。麵試彼得的經理年紀比較大,對他說:“我從事這個行業已經40多年了,你是我發現的為數不多的每天都要求自己進步、日益把工作做得更加完善的人。從這個公司成立開始,我一直從事外貿工作,也一直想物色一個得力的助手,但是因為這項工作涉及的麵太廣,工作又勞累繁雜,尤其是需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否則一個小小的差錯也會使公司蒙受巨大的損失。這項工作最大的要求就是員工要把工作做到毫無差錯、盡善盡美,我們認為你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盡管彼得對這項業務一竅不通,但是他憑著那股盡職盡責的認真勁,對工作不斷鑽研、學習的精神,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半年後他已經完全勝任這份工作並做得相當出色。一年後,他接替了那位經理的工作,成為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部門經理。

潛意識就像富饒的土壤,我們要像農夫一樣辛勤地耕耘,才能有所收獲。在當下的生活中,你隻有努力把事情做好,才有展現自己潛能的機會。潛能也是有生命的,你隻有通過努力地提升自己,讓自己的實際能力與內在潛力接近時,潛能才會爆發出它全部的力量。

麥克阿瑟將軍在南太平洋指揮盟軍的時候,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這樣的座右銘:“你有信仰就年輕,疑惑就年老;你有自信就年輕,畏懼就年老;你有希望就年輕,絕望就年老;歲月使你皮膚起皺,但是失去了熱忱,就損傷了靈魂。”這是對“熱忱”最好的讚詞。保持熱忱的進取心,便能點燃智慧的心燈,靈魂的火焰才有足夠的力量把造成天才的各種材料熔於一爐。

愛默生曾說:“人類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屬於過去的人,一種屬於將來的人;一種是維持現狀者,一種是改變現狀者。”維持現狀的人滿足於現階段的狀態,而努力改變現狀的人每分每秒都在為更好的未來做準備。有一句格言:“隻因準備不足才導致失敗。”這句話可以寫在無數可憐失敗者的墓碑上。改變世界要從提升自我開始,在知識的海洋中,你的智慧隻是其中的一粒沙、一滴水,我們擁有的隻是一顆不斷進取的心靈,唯有在當下的生活裏不斷地學習,才能安撫它的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