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金黃散
【處方來源】明·陳實功《外科正宗》。
【藥物組成】天花粉500克、薑黃250克、大黃250克、黃柏250克、白芷250克、天南星100克、陳皮100克、蒼術100克、甘草100克。
【功能】消腫,解毒,止痛。
【常規用途】用於無名腫毒,乳癰初起紅腫,濕瘡、丹毒、兩腮紅腫,灼燒疼痛。
【常規用法】外用,調搽敷患處;如欲化膿者,用蜜調敷;流注,附骨疽等用蔥酒調敷;丹毒、漆瘡等用板藍根葉泡汁調敷,加蜜亦可;火傷麻油調敷。
【藥理研究】現代藥理實驗表明,本方具有抗菌消炎、解痙止痛、止血解毒等作用,並有抗胃酸分泌,促進潰瘍愈合等作用。
【臨床新用】
1.潰瘍病:將如意金黃散原方中生南星改用製南星後口服。胃潰瘍不加用其他任何藥物,球部潰瘍疼痛明顯者,可於晚上睡前服用普魯本辛30毫克。連續用藥3周。治療50例,結果:疼痛緩解48例(占96%、其中1周內緩解者25例,2周內14例,3周內9例;潰瘍愈合者45例,2例顯著縮小,3例無縮小。
此外,尚有用金黃散合氫氧化鋁凝膠內服治療潰瘍病而收良效者。
2.類風濕性關節炎:如意金黃散外敷,每日換藥2次。
3.慢性胰腺炎:金黃膏(用金黃散與凡士林按2:8比例調勻成膏)外敷,用於本病腹部有囊腫包塊者。
4.胃炎:口服如意金黃散治療糜爛性胃炎30餘例,灌腸治療慢性結節性胃炎4例,均獲得較好療效。
二、外科
1.癤、甲溝炎、子痛、淺靜脈炎、結節性血管炎、軟組織炎:用金黃膏外敷,藥物製法:將金黃散(自行配製:大黃2.5千克、黃柏5千克、薑黃1.5千克、白芷5千克、南星1.5千克、陳皮1.5千克、蒼術1.5千克、厚樸1.5千克、甘草1千克、天花粉5千克,共研製細末並過80目篩)角白蜜調成糊狀,裝缸配用,用法:無傷口患者將藥敷於紅腫處約5毫米厚,紗布包紮,每日更換1次;切開弓1流或破的傷口按外科常規放置引流條(藥線、黃連紗布條、鹽水紗布條等),然後在傷口周圍紅腫浸潤區敷藥,用法同上。治療癤30例,其中19例是多發性癤,采有內、外兼治,餘均使用金黃膏治療。結果全部患者癤腫平均開始消退3天,完全消退12.2天;甲溝炎20例,凡屬早期者外用金黃膏,中期者切開引流,拔甲加金黃膏外敷。結果早期患者)5例,平均7天治愈;中期患者5例,平均12天治愈。其療效優於常規治療組;子痛1例,內服中藥、外敷金黃膏4次,紅腫脹痛大減,活動自如,10天而愈;淺靜脈炎、結節性血管炎10例,外敷金黃膏,有止痛、消炎、縮小結節的作用;軟組織損傷5例,外敷金黃膏6天腫脹減輕,疼痛消失。
如意金黃散加芙蓉葉細末1/5,以蜜調成糊狀,敷局部,可用於急性附睾炎。
2.疔瘡、癰、蜂窩組織炎:用如意金黃散外敷,配合中藥內服,治療頸癰6例,臀癰4例,有頭疽(癰)10例,手足疔瘡13例,結果424均於5~20天內症消腫退,或潰口愈合而愈。
有配合內治用於偏腦疽(項後疽)者,方法:局部剪去毛發,用鹽水清潔後,取如意金黃散與清茶同蜜調成糊狀厚敷,每日換藥2次。
癰腫初起,用鮮馬齒莧或綠豆芽等洗淨搗爛.調本散外敷;深部膿腫或蜂窩組織炎用蔥酒搗爛調敷;還有用金黃膏治療熱癤、體表膿腫、蜂窩組織炎等。
3.靜脈炎及幹性壞死:取金黃散適量,以醋調成糊狀局部外敷,每日2次。治療因注射引起的靜脈炎5例,幹性壞死3例,結果用藥後2~3天即痊愈。
將如意金黃散與凡士林按2:8比例製成膏劑備用。對局部紅腫疼痛的炎症,或發黑變硬之壞死,每天外敷如意金黃膏1次;若已潰爛,傷口日久不愈,而無明顯膿性分泌物者,用3%雙氧水洗淨傷口後,撒上少許珍珠八寶丹或月石珍珠散,隔天換藥1次。治療因注射化療藥物時,不慎將藥液漏於皮下而導致的局部組織炎症10例,潰爛4例,壞死3例,其中局部組織潰爛、壞死的7例已用硫酸鎂外敷、普魯卡因局部封閉,以及外科一般處理,但日久不愈,改用如意金黃散治療,2周內全部獲愈;炎症10例及時外敷如意金黃散,5~7天後局部紅腫疼痛全消,無1例發生壞死、潰爛。
4.痔:用如意金黃散2袋,生肌散1.5克,冰片粉1.5克,凡士林250克,混合調拌成軟膏備用。敷藥前坐浴,根據病變大小將藥膏塗敷患處,敷料固定。治療炎性外痔、內痔嵌頓及肛門膿腫初起等共62例,療效顯著,能迅速消腫止痛,且安全可靠。
也有用於內痔便血者,方法:將如意金黃散30克、澱粉2克,加入熱開水150毫升中,調成糊狀,待微溫,每次以甘油灌腸器抽吸10奄升,插入肛門,推進藥物,每日1次。如並發潰瘍性直腸炎者,藥物劑量增加至20毫升;並發炎性外痔或血栓性外痔者,加用20”如意金黃膏外敷。治療54例,用藥3天內便血停止者;1周以內者20例;2周以內者6例。經隨訪,停藥半月內未見便血。另有8例便血明顯減少,或僅便後少許擦血。總有效率為80%,6例無效。
5.急性闌尾炎:取如意金黃散用酒、醋或麻油調敷,每日1次,適用於紅腫熱痛的腸癰。
6.毒蟲咬(螫)傷:局部紅腫疼痛,用鮮馬齒莧搗爛(或用醋)調本散外敷。
7.急性淋巴結炎:局部腫、硬、痛、觸之痛甚,或灼熱色紅者,以本散加芙蓉葉細末1/5,茶水調敷。
8.下肢慢性潰瘍:局部紅腫,滲液較少者,用綠豆芽搗爛,調本散外敷。
9.急性淋巴管炎:取如意金黃散適量,用溫開水調成泥狀,圍敷紅腫處及紅線上。
10.褥瘡:初起皮膚發紅,腫脹,浸潤明顯,尚未潰破,屬瘀滯期者,以茶水調本散外敷局部。
11.化膿性關節炎:關節腫脹、疼痛灼熱,用本散加芙蓉葉細末1/5,黃酒調敷局部。也可用蜜水調本散外敷。
12.流行性腮腺炎:用板藍根或大青葉洗淨搗爛調如意金黃散外敷,幹則以醋濕潤。
此外,還有用金黃散外敷前肉與西醫結合治療硬膜下腔積液者。
三、皮膚科
1.疥瘡:如意金黃散1袋,精製硫黃粉10克,用豬油調勻後,塗擦於疥瘡之上。如用米泔水洗澡待幹後擦藥更好,並禁食煙酒及刺激性食物。治療數十例疥瘡患者均賽痊愈。
2.多發性癤腫、慢性毛囊炎:將金黃散取適量蜂蜜調成糊狀,勿過幹亦勿過薄,以能塗上勿流下為度,過稠時可加入少許金銀花露。對癤腫尚未化膿者最為適宜;癤腫個數多時,應將膿頭先挑破,但勿加擠壓,然後逐個敷上藥膏,但勿塗成一片。配合芩連解毒湯治療108例,總有效率在75外以上。其中多發性癤腫75例,治愈55例,進步6例,未愈複發者6例,中斷治療者3例。
此外,將金黃散以金銀花露或菊花露調糊狀,敷於患處,治療單純性毛囊炎初起;還有用金黃膏外敷治療頭部乳突狀皮炎者。
四、五官科
1.麥粒腫:取凡士林70克、無水羊毛脂10克加溫熔化,速將如意金黃散30克兌入攪勻,繼將冰片(或樟腦)2克用95%酒精少許溶化後兌入再攪勻,待冷即成金黃散油膏。敷貼方法:將患眼局部清潔後,於結膜囊內先塗入抗生素眼膏,以保護角膜不受刺激,再將金黃散油膏攤於敷料上,外貼患眼,用膠布固定。少數較重病例,可內服清熱解毒中藥方(由蒲公英30克、金銀花10克、甘草3克組成)3~5劑。治療154例,敷3次消退或破頭排膿而愈者100例,敷3次以上者54例,都在1周內痊愈。
也有用如意金黃散適量,加少量白糖,以開水調敷患處,每日1次。
2.眼眶蜂窩織炎:用清茶、米醋或麻油調如意金黃散敷胞瞼。敷藥時,先用蘸有麻油或蜂蜜的紗布蓋好眼球,以免藥渣磨損黑睛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