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1 / 3)

五、五官科

1.鼻淵:用麻黃6克、肉桂6克、甘草6克、半夏9克、炮薑9克、白芷9克、附塊9克、鹿角霜12克、巴戟12克、辛夷12克、熟地15克、黃芪30克,每日1劑,水煎服。治療本病1例.服藥6劑而愈。

2.石娥:用陽和湯合交泰丸加味:麻黃6克、桂枝6克、兒茶6克、甘草6克、幹薑9克、白芥子9克、黃連9克,生熟地各24克、鹿角霜12克、巴戟12克、桔梗12克、一患者咽喉常痛,有異物感,吞咽食物則不痛,曾服六神丸、黃連上清丸不效。服本方2劑後,咽喉痛減,繼進2劑而愈。

六、男科

1.陽痿:用熟地25克、鹿茸1.5克(衝\麻黃3克、肉桂6克、白芥子6克、製附子15克、炮薑12克、蜈蚣2條、黃酒250毫升兌水煎服。治療1例陽痿,服藥6劑後諸症減輕,原方繼服12劑,臨床症狀基本消失,性功能正常。

2.陽縮:熟地30克、肉桂9克、鹿角膠9克、白芥子6克、幹薑6克、烏藥6克、小茴香9克、吳茱萸6克、麻黃3克、甘草6克、生薑2克,水煎服,每日1劑。一患者,患陰囊攣縮病已半年,刻下小腹隱痛重墜,睾丸冷痛等症,服藥5劑後囊縮腹墜痛消失,唯覺黎明時分腰酸痛如折,原方加杜仲12克,熟附片6克,進5劑而愈瀏。

3.急性睾丸炎:用陽和湯加味:肉桂、幹薑、小茴香、製乳沒穀12克,鹿角膠、白芥子、延胡、橘核各15克,熟地20克、麻黃、各6克,每日1劑,水煎服。曾治療1例睾丸腫痛患者,8劑而愈。

4.精液不液化:用製附子15克、鹿角膠15克、熟地20克、為桂10克、幹薑10克、白芥子10克、麻黃6克,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服。一患者,患精液不液化症而導致不育,隨症加製附子、肉蓯蓉、黃精等。服藥20餘劑明顯好轉,1個月痊愈。

5.前列腺肥大:用肉桂、幹薑、白芥子、僵蠶、桔梗各12克,鹿角膠、車前子(包煎)各15克、麻黃10克、熟地20克、琥珀(衝服)6克,甘草3克。每日1劑,水煎服。治療1例前列腺肥大患者,15劑而愈。

七、腫瘤

1.胃淋巴母細胞瘤:用陽和湯加減:鹿角霜、炒白芥子、補骨脂、肉豆蔻、生曬參、茯苓、炒白術、薑半夏各9克,陳皮6克,炮薑、炙甘草、吳茱萸、生麻黃各3克、肉桂末(衝服)2克。水煎服,每日1劑。隨症加減,治療本病患者1例,服藥共1年餘,收到較好療效。

2.甲狀腺腺瘤:用熟地24克、鹿角膠(烊化)12克、炒白芥子12克、丹參12克、當歸9克、昆布9克、海藻9克、川芎6克、肉桂末(衝)3克、幹薑3克、生麻黃3克、生甘草3克,水煎,釋日1劑。治療甲狀腺腺瘤1例,癌腫為3‘5X3’5X3厘米。服藥15劑後腫塊開始縮小。原方肉桂易桂枝6克,加白芍12克,續服39劑而愈。隨訪未複發。

3.多發性骨髓瘤:用熟地40克、阿膠15克、鹿角膠15克、當歸15克、黨參50克、黃芪60克、白芥子9克、炙麻黃5克、路路通10克、炮薑12克、製附子25克、丹參12克、枸杞18克,寄生12克、川斷12克、元胡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30克、半邊蓮30克。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2次溫服。隨症加減,治療本病患者1例,效果滿意。

此外,用陽和湯加減治療三叉神經痛、重症肌無力、夏季熱、蕁麻疹、慢支合並肺氣腫、腸係膜淋巴結核、腎結核’、癲癇小發作、遺尿、癱瘓、滲出性胸膜炎、皮膚變應性結節性血管炎、帕金森病、麻疹、乳腺炎、乳房纖維瘤、乳腺小葉增生症、子宮內膜異位症、結核性盆腔炎、牙痛、硬皮病、下肢潰瘍、多發性麵部癤腫、寒冷性多形紅斑、非化膿性肋軟骨炎等都有一定療效。

【注意】①陰虛有熱及破潰日久者忌用;②服用劑量過大有引起煩熱、限瞼浮腫、排尿困難等中毒症狀,服用時不宜過量。

防風通聖丸(散)

【處方來源】金·劉完素《宣明方論》防風通聖散方。

【藥物組成】甘草400克、石膏200克、黃芩200克、桔梗200克、防風100克、川芎100克、當歸100克、白芍100克、大黃100克、薄荷100克、麻黃100克、連翹100克、芒硝100克、荊芥穗50克、白術(麩炒)50克、梔子(薑製)50克。

【功能】解表通理,清熱解毒。

【常規用途】主要用於外感風邪,內有蘊熱,表裏俱實,惡寒壯熱,頭痛咽幹',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瘰鬁初起,風疹濕瘡。

【常規用法】水丸,口服,1次6克,每日1~2次。

【藥理研究】本方劑主要有抗菌、抗病毒、解熱、抗炎、瀉下等作用。

【臨床新用】

一、內科

1.偏頭痛:用防風通聖丸每次6克,1日2次口服。治療偏頭痛患者15例,其中8例2個月未發作,3例發作明顯減少,有效率為80外。用防風通聖散加減:赤芍30克、蒼術20克、川芎18克、羌活、白芷、桔梗、滑石各15克,防風、連翹、焦梔、黃芩、柴胡各12克,荊芥、細辛各9克,酒大黃、麻黃各3克。水煎服。治療1例偏頭痛伴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服用1劑,次晨痛大減,四肢關節痛亦緩解。上方加泡參,連服8劑頭痛、四肢關節痛均痊愈。

2.頑固性頭痛:對頭部劇烈抽痛,常因情緒波動而誘發,且伴有耳鳴口幹,心煩易怒,大便秘結,舌尖紅,無苔,脈弦有力者,給服用防風通聖丸,每次6克,1日3次,療效較佳。日本也有人用阬風通聖散內服治療1例頑固性頭痛50年,長期服用止痛藥無效的女性患者,服藥僅3日,竟霍然而愈。

3.支氣管哮喘:用防風通聖散,每日1劑,水煎服。一患者,反複發作哮喘數年,服藥5劑後哮喘大減,繼服原方20劑,多年頑症,竟獲痊愈。馬氏認為本病多為痰伏肺胃結成巢囊,濁氣吸入,與痰相戀,致窒塞關溢,呼吸之氣,轉觸其痰。用防風通聖散攻遂通利,解表清理,直搗巢囊之痰。每次6克,1日3次,多能奏效。虛者慎用。

4.歸、黃芩各10克,防風、枳實各12克,白芍15克,石膏20克,滑石18克,川芎、桔梗、薄荷、黃連各6克,甘草3克。2劑,水煎分成4服,每6小時服1次。治療1例急性菌痢,藥後即愈。馬氏用防風通聖丸,每次9克,1日2次。治療時行疫邪,疫毒壅盛胃腸之急性菌痢,而獲捷效。

5.腸癰:用防風、荊芥、桔梗、甘草各6克,芒硝8克(衝、當歸、赤芍、川芎、梔子、黃芩、大黃各10克,銀花、大活各30克,水煎412

服。治療1例闌尾炎患者,1劑後大便日行3次,熱退痛減,去芒硝續進7劑,血象、體溫正常而愈。

6.急性尿路感染:用滑石、甘草各25克、生石膏、梔子、白術、黃芩各20克、防風、大黃、荊芥、連翹、當歸、車前子各15克,白芍、麻黃、桔梗、川芎各10克,薄荷5克。水煎3次,分早、午、晚服。治療1例急性尿路感染患者,2劑後明顯好轉,後用此方與八正散配伍化裁,續服3劑而愈。

7.眩暈:用防風通聖散去桔梗加生牡蠣30克、野菊花12克,4劑。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治療1例眩暈患者,屬怒氣傷肝,肝鬱化火,上犯清空之證,藥僅1劑,頭痛減,4劑後明顯好轉。去芒硝,再服10劑,症狀全除。

8.腦溢血:對屬肝陽化風、熱邪蘊結於裏者,可用防風通聖丸,每次6克.1日3次口服。對改善預後,促進康複者有一定療效。日本天數格氏以防風通聖散內服治療1例腦溢血,右半身不遂,言語已障礙3年的患者.服藥1個月後諸症迅減,服藥3個月後.能完全自由活動。

9.腦動脈硬化:對症見頭痛目眩,視物昏花.麵部潮紅,目赤口苦,肢麻失眠,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數,血臘、膽固醇偏高者,給予防風通聖散「.服,每次6克,1口2次,有一定療效。

10.腦病後遺症:對於急性腦病如流腦、乙腦、結腦及腦血栓等,經治療緩解後,多數留有前額或某一部位疼痛.各種治療均不顯效時,可用防風通聖散(丸),每次6克,1日3次服。一般可在3~4天獲得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