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3 / 3)

日受體功能亢進症:以導赤散加味治之:生地15克、木通15克、梔子10克、甘草6克、竹葉10克、蓮子心3克、朱砂1.5克(衝、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用至症狀消失。治療1例,12劑而愈。

2.淋病:以導赤散加減(生地15克、木通15克、淡竹葉15克、甘草梢6克。隨症加減:砂淋加海金砂、篇蓄、金銀花;血淋加白茅根、生側柏、小薊;氣淋加厚樸、香附、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7天為1個療程。治療淋病15例,其中砂淋5例,氣淋7例,血淋3例。結果,治愈9例,好轉6例,總有效率達100%。

3.尿路結石:以導赤散原方加海金砂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服至症消石排。治療尿路結石9例,其中腎結石2例,輸尿管結石6例,膀胱結石1例。經服此方3~9劑,6例結石排出,症狀消退;2例結右下移,症狀消退;1例無效,總有效率88%;排石率為66%。

4.白塞綜合征:以導赤散加味(生地12克、竹葉9克、木通9克、甘草6克。痛者加川芎12克;發燒者加石膏18克、知母9克;體弱者加黃芪12克、白術9克、防風9克;潰瘍麵積大者加赤小豆18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口腔潰瘍者用碘化鉀0.25克加入3乂雙氧水4毫升內,衝洗口腔或漱口,每日1次,每次維持1分鍾左右,吐出後用清水漱口。治療8例,其中男2例,女6例。5例出現眼部虹膜睫狀體炎或結膜炎症,7例外陰出現潰瘍。皆有口腔粘膜潰瘍。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3年。療效:多數服藥3天後病情開始好轉,發熱者平均5天燒退;口腔潰瘍自第4天開始消退;眼部炎症及外陰潰瘍亦逐漸消退;全身症狀及病變消退較好。5例近期療效較好,半年未見複發。3例半年內僅有1~2次反複。慢性前列腺炎:以導赤散合二妙散(生地15克、木通10克、竹葉10克、黃柏15克、蒼術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治療本病18例,症狀均有明顯改善。

5.血尿:以導赤散加味(生地12克、木通12克、竹葉12克、鮮茅根30克、梔子10克、石菖蒲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治療3例,均獲痊愈。

二、外科

紅斑性肢痛症:以導赤散加味(生地20克、木通5克、竹葉5克、生甘草梢5克、川柏10克、車前子10克(另包)、丹參12克、玄參12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治療1例,服上方共10劑,疼痛消失,病告痊愈。

三、婦科

|1.產後尿瀦留:用導赤散加味(生地25克、雲苓15克、車前草15克、竹葉15克、木通15克、陳皮15克、黃芪15克、山藥10克、甘草梢10克),加溫水煎約1小時,去渣後取中藥湯約1000毫升備用,服前加溫,每次服100毫升,6~8小時服1劑。療效標準為:服藥後1小時內排尿者為顯效,2小時內排尿者為有效,3小時仍未排尿者為無效。治療115例,結果:顯效80例,有效35例。

2.妊娠齒魈:以導赤散加減(竹葉10克、生甘草6克、玄參12克、麥冬12克、連翹12克,黃芩15克、梔子12克、白茅根25克、藕節15克、白芍15克),水煎服,毎日1劑,早晚分服。治療1例,服藥4劑其病告愈,直至臨產,未見複發。

四、兒科

1.小兒手足口病:以導赤散加味(生地10克、竹葉15克、木通5克、甘草7.5克。辨證分型,隨症加味,濕熱型:原方加板藍根15克、重樓6克、黃芩1.5克;熱重於濕:原方加生石膏20克、知母15克、連翹6克,板藍根15克、大青葉12克、重樓6克、僵蠶5克;濕重於熱型:原方去生地,加澤瀉15克、蒼術5克、黃柏6克、板藍根15克、重樓6克),水煎服,每日1劑,煎2次,早晚分服,服至症狀消失。治療50例,其中濕熱型26例,熱重於濕型15例,濕重於熱型9例。結果:服藥3~6劑痊愈者46例,總有效率為92%。

2.小兒心熱夜啼:導赤散加減(生地、木通、竹葉、甘草。加減:心熱甚加川連、黃柏;腹脹加枳殼;乳食內滯加枳殼、焦穀芽、炒麥芽、瓜蔞等;夜啼加蟬衣)療效較滿意。

五、皮膚科

1.帶狀皰疹:以導赤散加味(生地15克、木通15克、竹葉10克、甘草6克、細辛3克、銀花60克、連翹60克;隨症加減:口渴重用生地;皰疹大而漿液多者重用木通;心煩重用竹葉;劇痛細辛可加至5克;但需久煎;位於肋部加柴胡6克;位於下肢加牛膝6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脾胃弱者分4次服,用至皰疹消。治療12例,服3~4劑而愈者5例,服6~8劑而愈者7例,總有效率100%。

六、男科

男性不育:用導赤散加味(生地'、赤芍、雲苓各15~恥克,木通、竹葉10~15克,丹皮、澤瀉、丹參各10~20克,甘草梢3~6克,黃柏6~10克。尿濁加萆蘚;腰酸加續斷;會陰部腫脹加白芍;前列腺液或精液中有紅白細胞加女貞子、旱蓮草;夾有膿細胞加蒲公英、滑石;卵磷脂小體減少加何首烏、枸杞子、治療因慢性前列腺炎或精囊炎引起的男性不育症20例,全部治愈。

七、五官科

1.皰疹性口腔炎:以導赤散加味(生地18克、淡竹葉6克、木通6克、甘草梢6克、滑石6克。隨症加減:煩躁口渴、舌尖邊紅加川連、麥冬;便秘加大黃、黃芩等),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2~4天為1療程。治療20例,結果:有效1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3%。

2.潰瘍性口腔炎:用導赤散合三黃湯化裁:生地9克、竹葉9克、木通3克、甘草6克、黃芩10克、黃連6克、大黃5克(後廠八生石膏15~30克。隨症加減:高熱驚厥加鉤藤、僵蠶各6克;潰瘍融合成片加銀花、公英各15克;頜下淋巴結腫大加夏枯草9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眼至潰瘍愈合。治療33例結果服本方3天痊愈者26例,5天治愈6例.顯效1例,總治愈率97%,總有效率100%。

3.複發性口腔潰瘍:以導赤散加味治之,藥用:生地12克、竹葉6克、木通6克、甘草梢10克、生石膏20克、銀花10克、連翹10克、黃芩10克、大黃(後下)10克、芒硝10克、黃連3克,水煎服,每日1劑。治療該病1例,眼藥5劑口腔潰瘍、疼痛消失.且大部分愈合。惟大便稀溏。於原方去大黃、芒硝、減石膏量,加玄參15克、桔梗10克。連服25劑獲愈,追隨訪問3年無複發。

4.舌癢:以導赤散合瀉心湯加減(細生地10克、細木通4克、甘草梢3克、川黃連4克、炒黃芩6克、炒山梔10克、車前子8克、水煎服,每日1劑。治療1例,服藥3劑舌癢即愈。另據報導:用導赤散加味(生地10克、木通10克、竹葉10克、黃連10克、龍膽草8克、柴胡8克、連翹20克、甘草6克、香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治療1例,服藥3劑好轉,6劑而愈。

5.眼科疾病:用導赤散合四苓散加黃芩,水煎服。同時外搽眼膏,每日2次。治療1例眥角瞼緣炎,共服藥10餘劑症消而愈。導赤散加黃芩,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治療1例二眥結膜充血,10劑而愈。

導赤散合調胃承氣湯加川連、桃仁,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治療1例翼狀胬肉,2劑後去芒硝,加黃柏,再服4劑胬肉消失。

導赤散合瀉白散,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治療1例瞼緣炎,3劑後充血減,上方加黃芩再服3劑而愈。

此外,尚有用導赤散合葦莖湯治療上鞏膜炎;導赤散合四苓散加桑白皮治療結膜淋巴液瀦留;導赤散加川連、黃芩治療泡性結膜炎與角膜炎;導赤散加川連、黃柏、桃仁、大黃治療角膜邊緣潰瘍等多種眼疾,臨床均獲滿意療效。

另有報導,導赤散加味或合五味消毒飲治療喉癰。

【注意】溏泄及體虛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