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1 / 3)

血府逐瘀湯

【處方來源】清·王清任《醫林改錯》血府逐瘀湯。

【藥物組成】祧仁12克、紅花9克、川芎4.5克、當歸9克、牛膝9克、枳殼6克、赤芍6克、桔梗4.5克、柴胡3克、生地黃9克、甘草3克。

【功能】活血逐瘀,行氣止痛。

【常規用途】用於胸中血瘀,血行不暢所致頭痛、胸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或內熱煩悶,心悸失眠、入暮漸熱及血疲經閉、痛經。

【常規用法】每服1丸,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

【藥理研究】據現代藥理證實,本品能改善血液循環,調整凝血及抗凝血係統,鈁止血栓形成。同時,具有鎮痛,抑製腫瘤生長,保肝,抗炎,抗過敏,抗類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作用。

【臨床新用】

一、內科

1.冠心病:賴氏等報導用本方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治療48例冠心病,結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大部分病例於一周內生效。吳氏等亦用本方加瓜蔞薤白半夏湯治療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53例,服藥3天內生效,胸悶、心前區隱痛消失。

2.高脂血症:餘氏等報導用本方治療氣滯血瘀型高脂血症20例,結果顯效11例,改善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5%。

3.五心煩熱:以丸改湯(當歸15克、赤芍10克、川芎12克、生地30克、紅花10克、桔梗15克、柴胡10克、枳殼12克、川牛膝15克、粉丹皮15克、丹參20克、土鱉蟲10克、大黃6克、黃連10克、黃芪30克、甘草3克)據證加味,每日1劑,水煎服。連服月餘即可取得滿意療效。

4.傍晚發熱:以丸改湯加減(紅花10克、赤芍10克、鱉蟲15克、黃芪15克、桃仁15克、當歸6克、桔梗6克、川牛膝6克、川芎6克、生地20克、青蒿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1劑,連服7天即可取得滿意療效。

5.急性彌慢性血管內凝血:顏氏報導以本方為主治療22例急性彌慢性血管內凝血,結果治愈16例,好轉1例,死亡5例。

6.結核性胸膜炎:夏氏報導用本方治療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52例,結果全部獲愈,且無一例留有胸脅疼痛等後遺症(均經X線複查積液完全吸收,臨床症狀消失。

7.頑固性盜汗:以丸改湯加味(桃仁9克、紅花6克、當歸9克、川芎6克、赤芍6克、生地15克、桔梗5克、柴胡5克、牛膝5克、炙甘草6克、黃芪25克、白術12克、防風9克),水煎服,每日1劑,多數患者連服10劑即可取得滿意療效。

8.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鄧氏等報導用本方加減(當歸12克、生地12克、牛膝15克、紅花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柴胡10克、枳殼9克、桔梗9克、甘草3克),水煎,日1劑,同時服用馬利蘭20毫克.日3次。連服3日獲愈。

9.尿瀦留:以本方加減服藥3劑治愈1例神經性尿瀦留患者。

10.慢性肝炎:時氏用本方加茵陳、夏枯草、車前草治療1例患病5年的慢性肝炎患者,治療1個月,黃疸消退,腹水明顯減少,精神好轉,繼服3個月,症狀消失,肝功能恢複正常。另1例慢性肝炎合並經前期頭痛患者,本方加減治療亦獲痊愈。

11.肝硬化腹水:駱氏報導以本方加紅參、丹參為基本方臨證加減治療肝硬化腹水18例,治愈7例,好轉10例。治療早期肝硬化亦有一定效果。

12.原發性肝癌:以血府逐瘀湯為基本方共治療19例早期原發性肝癌辨證屬肝瘀血鬱者,在緩解症狀,延長生存期方麵取得一定效果。

13.胃炎:用本方加減治療胃炎、包括胃竇性、慢性肥厚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辨證屬氣滯血瘀者均有良效。

14.胃癌:用血府逐瘀湯加大黃、蟲丸治療胃癌1例,服藥15劑,症狀明顯好轉,精神轉佳。

15.十二腸球部潰瘍:用血府逐瘀湯去甘草加蔻仁、黃芪、黃芩、薏苡仁治療1例,服藥4劑諸症明顯減輕,半年痊愈,鋇餐造影,龕影消失。

16.肺結核:用血府逐瘀湯加味治療1例辨證為熱結血瘀的浸潤性肺結核,服藥3個月,病灶吸收,症狀基本消失,繼續調理隨訪3年未見複發。

17.肺心病:本方去地黃加瓜蔞、丹參、杏仁治療1例肺心病患者,脤藥9劑,症狀明顯緩解。

18.血胸:用本方加減治療血胸50例,均經X線片確診肋骨骨折合並中量(胸腔積血約1000毫升)以下血胸。兼有氣胸者10例,合伴休克者3例,予本方加減治療,並配合肋骨骨折以闊膠布固定、抽氣、糾正休克等,結果全部獲愈,且無1例遺留胸膜粘連氣。

19.心肌病:用本方加黨參、桂枝治療1例竇性心動過速,服藥9劑,心悸消失,心率恢複到70~80次/分。本方合保元湯加減心力衰竭16例,有效率達93%。另外,該方加減治療頻發性室性早搏。左束支前上支傳導阻滯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20.嗜鉻細胞瘤:嶽氏報導用血府逐瘀湯加鬱金、薑黃治療嗜鉻細胞瘤1例,同時脤用大黃廑蟲丸,共5月餘,諸症基本消失,能堅持工作。

21.垂體侏儒症:唐氏報導用血府逐瘀湯治療1例垂體侏儒症,生長發育遲緩,服本方130餘劑,並配服十全大補丸,結果身高增長&厘米,性功能也有改善。

22.尿毒症:程氏報導用本方合增液湯加減,治療1例多囊腎合並尿毒症患者,連服月餘,諸症明顯減輕,經繼續調理病情穩定。

21粘連性腸梗阻:張氏報導用本方治療粘連性腸梗阻52例,結果腸梗阻解除者,服藥5~10劑15例、11~15劑12例、16~25劑16例、26~40劑8例,腹痛、惡心,嘔吐等症大都消失。

24.糖尿病:張氏報導用血府遂瘀湯加味治療糖尿病,療效顯著。方用:當歸9克、生地9克、紅花9克、桃仁12克、枳殼6克、川芎6克、柴胡6克、赤芍6克、桔梗6克、黃芪6克、天冬6克、牛膝6克、丹參6克、甘草3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連服17劑諸症消失,血糖降至正常。

25.頑固性眩暈:方氏報導用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尾15克、牛膝15克、赤芍15克、生地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枳殼10克、川芎10克、法半夏10克、柴胡15克、菖蒲7克、丹參30克、葛根30克),連服11劑,病獲痊愈。又以本方隨症加減連服7劑治愈2例頑固性眩暈。

26.自汗:以丸易湯(當歸15克、川芎6克、赤芍6克、生地9克、桃仁10克、紅花6克、柴胡9克、枳殼9克、桔梗6克、川牛膝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5劑即可取得滿意療效。

27.臌脹:以丸改湯加減(當歸9克、生地15克、紅花6克、枳殼9克、赤芍6克、柴胡9克、鱉甲15克、桃仁6克、黃芪15克、茯苓皮20克),水煎服,每日1劑,一般治療3個月即可取得良好效果。

28.重症汗出:用血府逐瘀湯加味(當歸10克、川芎6克、白芍12克、生地12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柴胡10克、牛膝10克、桔梗10克、地骨皮10克、青蒿10克、甘草6克劑汗出自止,胸間熱氣亦除,諸症隨之而愈。

29.神經官能症:以丸改湯加減(當歸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牛膝10克、柴胡9克、枳殼9克、赤芍9克、丹參30克、生地12克、熟大黃3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多數患者連服10劑即可痊愈。

30.消渴:以丸改湯加減(當歸15克、赤芍9克、生地15克、丹參30克、桃仁10克、紅花6克、牛膝10克、柴胡6克、枳殼10克、桔梗3克、花粉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劑痊愈。

31.肌衄:以丸改湯加減(桃仁12克、紅花9克、當歸10克、生地9克、川芎5克、赤芍8克、牛膝10克、大青葉20克、玄參15克、丹皮10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10劑可取得較好療效。

32.三叉神經痛:以丸改湯加減(川芎30克、當歸9克、桃仁9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白芷10克、鉤藤12克、全蠍10克、蜈蚣3條、製乳沒各10克、廣地龍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偏風寒者加防風、細辛;偏風熱者加菊花、白蒺藜、石決明;痛止,麵部口唇發麻加黃芪。共治療本病43例,結果:痊愈26例,顯效11例,有效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