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把創新服務做到網上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不少餐飲企業也參與到了網絡營銷的隊伍中來。尤其是在互聯網思維的衝擊下餐飲企業的利潤出現大幅下降,高端餐飲企業陷入“重災區”的時候,餐飲企業都轉向了電商革命。
隨著習近平主席關於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重要批示的提出,許多高端餐飲業也放低了身段,紛紛借助線上平台來增加客流,吸引客戶。說到底,互聯網思維是一種從用戶角度出發的思維,企業必須用心去感受用戶需求,並降低體驗門檻才能將電子商務做好。對傳統餐飲行業來說,電子商務的重點還是應該放在利用互聯網思維實現服務模式的升級上麵。
國內產品講究老字號和口碑,線下餐飲企業的最大優勢就是對產品的認知和積累,然而這不是短期內能夠建立起來的。著名的餐飲企業是有限的,大多數餐飲公司都比較普通。在這種情況下,傳統餐飲企業還是要靠特色化生存,突出自己的個性化色彩。這就需要利用互聯網思維有效整合線上線下資源,為消費者打造更加舒適的服務體驗。
曾看到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家餐飲企業專門針對網上訂餐來店消費的客人送貴賓卡,折扣比團購還要便宜。這家店會把獲得貴賓卡的客人姓名記下來,統計會員的消費頻次,一個月來了三次,下個月就可以爭取四次、五次。同時,還在會員生日的時候打電話送祝福,贈送小禮物,為過生日的會員提供更大的優惠。
由此可見,對於餐飲企業來說互聯網思維不應該隻是一張微薄的賬單,更不是噱頭,應該從中挖掘出更深的資源,獲得更多的客戶數據,在此基礎上建立客戶管理係統才是提升服務的根本。因此,對餐飲行業來說,互聯網隻是工具,借助線上平台掌握客戶資料,為線下服務所用,最終實現服務升級,吸引更多的客戶才是目的。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精準推送。精準、高效的服務內容是餐飲行業利用互聯網思維實現服務模式升級的關鍵。例如,對於帶孩子的客戶,服務人員不要推薦辛辣刺激的飯菜,飲料也要以鮮榨果汁等不含添加劑的飲品為主;當同一位顧客來了幾次都點了同一道菜的時候,可以根據他的口味向其推薦味道相近而有新意的其他菜肴。在適合的情況下提醒老顧客合理飲食,推薦養生的飲食方式。這些都是互聯網思維下做好服務升級的關鍵點。而向顧客提建議的基礎是根據後台訂單統計、數據分析、微信互動等所收集到的信息。
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掃一下二維碼就能獲得折扣優惠的餐飲企業也不在少數。看似小小的優惠卻能引來不少顧客的關注。相關研究表明,對一些年輕人來說逛街購物與用餐幾乎是分不開的。因此一些大宗購物中心美食區的店門口如果貼一張掃一掃門口的二維碼就能獲得優惠的廣告,顧客常常會比較多。
(2)平台聯動。現在餐廳變成了人們娛樂休閑的地方,很多用餐人士把餐廳內有沒有WiFi,能不能微信搖一搖作為選擇餐廳的標準,尤其是年輕人對聚餐場所的挑選。
從餐飲行業本身來說,要想讓消費者能夠全麵了解你的菜品,相信你的品質,就必須利用互聯網全麵展示產品的核心價值,比如打造自己的官方網站或者在一些論壇上發布餐廳用餐環境的照片、最核心的菜譜、菜品營養成分、熱量、原材料采購的安全追溯體係甚至企業文化、創始人故事等,讓消費者不必親曆其境就能初步對餐飲企業形成認知。
企業利用平台進行互動少不了建立微博和微信公眾賬號。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公共平台,微博和微信為餐飲行業的服務應用打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其宣傳力度要比傳統的廣告宣傳大得多。因為年輕人都喜歡把自己的“遭遇”通過微博或者微信傳達出去,一次用餐的感覺好與壞會很快地傳達給一些人,尤其是一些粉絲較多的人物的傳達力更強。
(3)創造服務的極致點。在互聯網思維下,要創造幾個服務的極致點以帶給顧客超出預期的滿意或者驚喜,顧客就會主動分享。線下體驗、線上分享將會是未來餐飲“遭遇”的展示主流。
(4)有效溝通。攜程之所以能夠把OTA做到最好,其必殺技也不過是與客戶溝通。目前攜程把線上分享、預訂、支付做得無人能比,並且還做到了線下,整合了酒店前沿服務和後續景區服務。這就是基於互聯網時代的市場競爭。攜程利用互聯網思維建立線上渠道的生態圈,並且線上傳播與分享做得比酒店好。營銷專家認為,在市場生態中,如果酒店不做這樣的整合,最終會淪為渠道商的供應端。在互聯網時代酒店的上下遊、客源、支付方式、訂房方式和溝通方式都已發生了根本的轉變,誰能跟上時代的變化,誰才是未來行業的主導者。
未來智能終端將真正改變人們的生活。4G全IP數據網絡把互聯網搬到了手機上,人們的購物、應用、辦公都能夠在手機上完成,真正的實時即時溝通會影響到商業模式的變革,餐飲行業隻有利用互聯網思維實現服務模式的升級,才能應對互聯網帶來的衝擊。
零售行業:體驗化服務+社交化消費
IBM零售團隊每兩年對全球四百多個CEO、CFO、CIO、物流管理師等人做訪談,長期跟蹤,結合IBM在全球的大項目進行總結。根據IBM零售團隊和商業研究院一起對中國零售市場所作的研究表明:一個零售企業的成長會經曆3個階段。第一個是確立一種市場地位的階段,第二個是高速的成長和擴展的階段,第三個是商業模式的蛻變,是一個持續發展、永續發展的階段。
目前我國零售行業正處於商業模式蛻變時期,在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國內零售企業業績下滑,讓體驗化生態變得更為重要。有人認為,零售行業真正的體驗文化還是在社交上。消費溝通將會成為零售行業差異化的重要利器,這表明零售行業要進入品類業態組合的精細化零售管理的新時代。
(1)體驗化生態。很多企業已經認識到了消費者體驗的重要性,把消費者的體驗提高到了第一戰略上來。然而消費者仍然感到銷售廠家提供的體驗不盡如人意。這是因為很多企業過度強調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重要性,忽略了消費者對品牌認知的體驗,在零售店的展示、產品包裝等問題上下的功夫不夠。企業內部沒有人注意到點對點的消費者體驗,也沒有注意到產生體驗消費過程中各部門間的複雜關聯性。在此基礎上設計出來的客戶體驗很難滿足客戶需求,注定是要失敗的。
企業要提升消費者體驗,創造健康的體驗化生態,就要了解掌握消費者體驗化生態係統中的各個環節,包括企業內部人員、外部合夥人和消費者之間不斷變化的複雜關係。
商業地產教父薑新國說過“千篇一律的商場,消費者早已經疲勞了”。體驗化生態已經成為重新聚客的有力工具。消費者更願意為情感、為環境、為文化、為娛樂的體驗來買單,這將是未來零售業的趨勢。
九州遠景董事長王敬指出,國內商業的“體驗式消費”還停留在初級階段,體驗方法論應是從主體的構建和六感體係的分析,到靜態的符號設計和動態的活動組合來做全綜合的體驗規劃。
薑新國介紹,已經有一些開發商在海外考察,以引進更有趣的活動。比如說,在購物中心裏,體驗坐飛機或者駕駛的感覺。會有一個體驗中心,結合曆史和新科技讓消費者體驗。
由以上專家的觀點可知,零售行業建立體驗化生態要把文化、藝術和商業有效融合起來,體現交互性和展示性。
(2)社交化消費。金源新燕莎MALL16①總經理王麗華認為,在百貨和零售企業業績下滑,體驗型業態變得更為重要的今天,購物中心的主力店不再是家樂福、沃爾瑪、大潤發,或者銀泰百貨、王府井百貨等任何的業態門店,而是Social(社交)。因此,今年初金源新燕莎MALL明確了發展方向,商場將圍繞“新一代家庭MALL”概念,向消費者提供生活、休閑、娛樂的方式,而不單純是銷售商品。
零售行業如何利用“社交圈”這個新工具進行營銷,是零售行業目前必須考慮的問題。在國際上購物中心新模式不斷湧現。在新加坡,購物中心是許多科學中心的戰略夥伴,並且還是兒童娛樂中心;歐洲最大的購物中心裏設立了很多培訓中心,給一些沒有工作的人提供就業培訓和就業機會。
未來的銷售中心應該是顧客邊聊天邊玩手機就能完成體驗和下單,而
①_MALL指購物商場、商業街、林蔭路。歐美的一種郊區大型娛樂購物中心,跟中國曆史上的“瓦肆”類似。特指規模巨大、連成一體、包羅眾多的專賣店和商鋪,集購物、休閑、娛樂、飲食為一體的商業中心或加蓋的林蔭道商業街。貨物則是由物流公司送貨上門,無需顧客自己帶回家。對於商家來說,在不打擾顧客購物和聊天的情況下,就已經對消費者行為數據進行了采集和分析,並且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為下一步的精準營銷做好準備。而企業要做好這一切,就要密切關注消費者行為習慣的變化,做好消費者研究和消費者行為習慣的觀察。通過觀察來分析和判斷消費者的消費動向而不是通過語言溝通來打擾客戶。
(3)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已經是當今社會中的流行詞,正在顛覆與重構商業。當前互聯網思維對零售行業正呈倒逼趨勢,不斷改變著零售行業的版圖。然而零售行業自我革新的推動力卻是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因在互聯網思維下傳統商圈不再是唯一的客流聚合方式,客戶已經被嚴重分流。隨著消費者消費成交手段、成交決策的路徑以及售後行為的變化,零售業內達成共識,未來購物中心取勝的3個核心競爭力分別是:以消費者為核心、體驗規劃、以社交為核心的O2O策略。
雖然目前傳統零售企業O2O成功的案例很多,但是零售企業要做好O2O也不是沒有可能,零售企業的發展需要注入現代化的技術元素。包括零售行業付款方式的轉變,普及POS機刷卡形式;企業管理係統實現信息化,比如計算機管理係統的運用等;物流水平得到提高,配送速度和精準度都得到提高。
鑒於細分行業的特征,具有不同屬性的零售行業須匹配不同的O2O運營模式。一般來說優惠券模式和雙線模式對所有的零售行業都比較適用。
優惠券模式的成功運用基於兩點要求:一是對互聯網有清晰的界定,它在較大程度上隻是線下門店的輔助工具,而不可賦予其銷售職能和要求;二是設計合理的績效考核係統,不可僅以銷售業績對互聯網部門進行評估。
雙線零售模式是零售行業普遍采用的O2O模式,但大都徒具其形。具體表現在,網絡渠道與實體渠道演變為事實上的競爭關係,二者之間僅是OAO(即Online and Offline)關係,而無相互聯結共生的實質體現。
由於目前零售行業O2O模式存在不足,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零售行業實施電子商務的可行途徑為“B2C+O2O”,企業可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況進行補足,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開發符合自身的新模式。
教育行業:在線教育與傳統教育的零和遊戲
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很多人認為,教育領域必將掀起一場波濤洶湧的變革,線上教育模式最終會取代線下教育模式。
然而在教育產業領域,還沒有哪一家線上企業真正坐上行業老大的地位,而整個行業萬億級的市場規模讓所有人都垂涎欲滴。一時間,傳統的培訓企業開始大力投入網絡的開發,而一些IT公司也爭先恐後地介入教育領域,大量的網絡教育產品和專業課程網站紛紛上線。對此,滬江網創始人兼CEO伏彩瑞認為,做在線教育需要保持開放心態,同時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形成口碑,並與合作夥伴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