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2 / 3)

目前我國國內還難以發現關於對出水量要求的研究。顯然,出水量是與利用者人數相關聯的。假定1噸水可以洗浴3個人,1個溫泉地年內旅遊者是100萬人次的話,每日出水量要大於900噸,否則雖然這裏存在著真正的溫泉,但洗浴的溫泉水未必就是100%真實的。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從溫度、成分、湧出量和湧出方式來認定溫泉。關於溫度有25℃、34℃、42℃等界點,每個界點都應有個說法。對於溫泉的認識也出現了由溫度轉向成分的趨勢,進而再由有益成分轉向無害成分(王豔平,2007)。

中國的溫泉資源是伴隨著大陸板塊運動特別是華夏和新華夏運動形成的,也即位於亞歐板塊東部的中國,在來自南麵印度―澳大利亞板塊及東麵太平洋板塊的衝擊下,形成了雲南(屬喜馬拉雅高溫地熱帶)及台灣(屬環太平洋高溫地熱帶)高溫溫泉集中區;而其他地區的溫泉則多是由於構造運動,隨著地質斷層及地質破碎帶的出現形成的。依照上述分析,中國大陸的溫泉資源主要分布在雲南省(823處,占全國的34%),以下依次為廣東省、西藏自治區、四川省、福建省、湖南省(分別在100~300處),其次為江西省、貴州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湖北省(50~99處)、青海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遼寧省、河北省(20~49處)等。概括地講,中國的溫泉資源主要分布於西南及東南地區,北方的溫泉相對集中於以遼東半島及山東半島為中心的區域。上海市、天津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黑龍江省原本沒有溫泉資源,著名的黑龍江五大連池為冷泉療養。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對溫泉資源的調查不斷詳細,並且動力掘挖技術日新月異,無溫泉資源省市的說法將會改變。黑龍江省的林甸縣、大慶市以及上海市、天津市的塘沽和寶抵縣都發現了“人工溫泉”。②

三、溫泉度假區的定義和特征

(一)溫泉度假區的定義

溫泉旅遊度假區是以溫泉資源為吸引物和特色,依托溫泉文化而形成的集旅遊、度假、休閑、娛樂、保健等產品於一身的旅遊服務單位,主要服務於度假、休閑、會議、獎勵旅遊等市場。朱躍東(2007)朱躍東.溫泉旅遊休閑度假旅遊之新寵--論溫泉主題度假酒店的開發建設與經營管理.中國旅遊報,20050216。定義中國溫泉旅遊度假區必須具有以下四個基本條件:①地處溫泉資源區或溫泉地;②旅遊區的設計、建造、裝修等必須依托溫泉資源;③旅遊區的設施、活動及其服務的設計必須考慮溫泉消費客人的行為方式、活動規律、消費需求;④具有濃厚的溫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