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以斑疹最多見,為多數散在,大小如綠豆至黃豆大,呈圓形或不規則形,色淡紅或鮮紅,水腫顯著,其中央內常有一黑色或深紅色如針頭大小的刺吮點。少數亦可呈如黃豆大小、水腫性紅色丘疹,其中心有針頭大水泡,經搔抓或擦破後形成糜爛麵,幹燥後結痂、脫屑。亦有呈黃豆至指甲大小不等風團者。
毒毛刺入眼睛後可引起結膜炎、角膜炎等,且毒毛毒性可保持2年之久。因此,飲用含毒毛的水或吸入毒毛後可引起口腔或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自覺劇癢,尤以晚間入睡前為甚。
病程一般在1周左右,可自愈,亦有達2周者。如毒毛繼續刺激或搔抓,則病程往往在2~3周以上。
49.如何治療桑毛蟲皮炎?
(1)可用透明膠紙、膠布或其他黏性物質粘去皮損處的毒毛,並反複多次進行,直至除去毒毛。
(2)局部外塗1%薄荷或酚爐甘石洗劑,亦可用鮮馬齒莧搗爛敷於患處,可消炎止癢。
(3)皮疹廣泛、瘙癢劇烈者,可給予抗組胺藥或清熱解毒的中草藥。
(4)避免用熱水燙洗。
(5)出現全身症狀者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
50.鬆毛蟲皮炎是什麼病?
鬆毛蟲皮炎又稱毛蟲皮炎,是指由於鬆毛蟲的毒毛刺傷皮膚後由毒毛釋放出的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皮膚炎性反應。
51.鬆毛蟲的毒性成分是什麼?
鬆毛蟲毒性為蟻醛類及組胺類物質,可引起機體變態反應。毒素進入血液循環後,影響蛋白多糖和膠原等的生成和功能,進而影響骨鹽的溶解和沉著,主要侵犯關節。
52.鬆毛蟲皮炎有哪些症狀?
一般在接觸毒毛後幾分鍾到幾十分鍾內發病,其皮疹分布及表現和桑毛蟲皮炎相似。發疹後1~2天至10餘天,部分患者可出現關節症狀,以暴露部位的手、足小關節較常受累,多不對稱。可有關節紅、腫、熱、痛及活動受限,多於3~7天後消退,少數可遷延一至數月。部分患者僅有關節炎症狀而無皮炎史。重者可伴低熱等全身症狀。
具體表現為:
(1)皮炎:接觸毒毛後,數分鍾內即感局部奇癢,隨即出現鮮紅色水腫性斑疹或風團,少數可形成水泡。皮損多發於頸項、肩、胸背及四肢屈側等處。經治療後,2~3個月即可痊愈。
(2)關節炎:一般在接觸後幾日內即可出現,也可長達10~20天才出現,以蹠、指、膝、腕、肘、踝等露出部位關節多見,且具有單側性,僅1~2個關節受累。受累關節腫痛明顯,功能受限,一般1~2周即可消退,部分患者亦可遷延數月之久。少數患者可反複發作,形成關節畸形。病重者可伴有低熱。
(3)腫塊:多發於四肢及手足等接觸部位。局部軟組織和肌腱形成腫塊,數目多為1個,逐漸腫大、軟化、有波動。穿刺可有血性滲出液或膿液,以後可自行潰破自愈,病程1~2個月,亦有遷延更久者。以上3種損害可單發,亦可同時發生於同一患者。
(4)少數患者可出現耳郭炎、眼炎,耳郭炎痊愈後可遺留萎縮畸形,眼炎可出現虹膜睫狀體炎、鞏膜炎等,嚴重者可致失明。
53.鬆毛蟲蜇傷後怎麼辦?
基本治療原則同桑毛蟲皮炎。
(1)除去毒毛,清洗傷口,避免搔抓。
(2)有皮炎時,口服抗過敏藥物。
(3)有關節炎表現者,以止痛、抗過敏、消炎為主,可用消炎痛25毫克/次,口服,每日3次(或用布洛芬等)。可酌用保泰鬆或皮質類固醇激素短期治療。
(4)如有腫塊症狀,可局部貼敷10%~20%魚石脂軟膏,中藥可貼敷芙蓉膏、消腫膏,破潰後可引流,促其自愈。
(5)對眼炎可點消炎、抗過敏藥水,防止並發感染。
(6)對耳郭炎應防止感染,並給予抗過敏藥治療,避免切開。
(7)症狀嚴重者應及時送往醫院治療。
54.“除四害、講衛生”,“四害”是指什麼,為什麼要除“四害”?
“四害”就是指老鼠、蚊子、蒼蠅、蟑螂。
(1)老鼠會傳播疫病,目前已知至少能傳播35種人的疾病。鼠類傳播的疾病主要有鼠疫、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鼠型斑疹傷寒、恙蟲病、血吸蟲病、沙門杆菌類病等。
老鼠還偷食貯糧和汙染貯糧,咬壞家庭裝修及物品、衣物、門窗、電纜等,造成損失,甚至發生火災。
(2)蚊子傳播的疾病有瘧疾、淋巴絲蟲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等。我國已知的蚊類達350餘種,但重要的傳播瘧疾和吸血騷擾的僅10多種,分屬3個屬。所以,防治蚊蟲非常必要,這也是衛生達標的項目之一。
(3)蠅類所傳播疾病主要為腸道傳染病,幼蟲期能寄生人、畜活體組織或腸道內。防治蠅類可以提高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
(4)蟑螂能攜帶40多種對脊椎動物致癌的細菌,還可攜帶蛔蟲、十二指腸鉤口蟯蟲、牛肉絛蟲、線蟲、鞭蟲等多種蠕蟲卵。蟑螂在垃圾、化糞池等場所活動,又在食品上取食,不但影響人們的健康,而且也使人們大倒胃口。蟑螂還會引起電腦、打印機、通訊設備的故障。大蟑螂還會齧咬人體,小蟑螂(德國小蠊)甚至會爬入人的耳道。蟑螂孵化率高,所以繁殖率很高,適應性強,分布廣,是重要的衛生害蟲。
因此,殺蟲除“四害”是非常必要的。除“四害”在美化、清潔環境的同時,也使我們的生活質量得以提高。
55.蚊子的常見種類有哪些,我國常見的蚊子有哪些?
蚊屬昆蟲綱,中國有15屬33種及亞種,是蚊媒疾病的重要媒介。蚊總的劃分為三大類:第一大類是按蚊,第二大類是庫蚊,第三大類是伊蚊。全球能傳播病毒和瘧疾的各種蚊子:美國庫蚊、埃及伊蚊、非洲瘧蚊、熱帶家蚊、三帶喙庫蚊、白線斑蚊。
雖然蚊子的種類繁多,但常見的隻有庫蚊、伊蚊和按蚊三大類。
(1)庫蚊:蚊科庫蚊亞科的一屬。廣布於全世界,是蚊科的第二大屬,中國已知的庫蚊達70餘種。幼蟲孳生於各類水體或容器積水中,它們是室內最常見的蚊子,一般稱為家蚊。
(2)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主要在白天吸血,叮人凶猛,可傳播登革熱,有“亞洲虎蚊”之稱。孳生在天然積水和小型容器中,如缸、罐、罐頭盒、花壇、竹筒、樹洞、飯盒、廢舊輪胎、盆景、堵塞的樓頂筧溝等處。
(3)埃及伊蚊:它是典型的嗜吸人血的“家蚊”,在白天吸血,習性類似白紋伊蚊。喜歡在水缸及其他器皿裏產卵,孳生幼蟲。
(4)中華按蚊:中華按蚊的幼蟲孳生在大型積水中,如水稻田、沼澤、蘆葦塘、緩流溝渠等地方。
56.瘧疾是什麼病?
瘧疾是經按蚊叮咬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臨床以周期性寒戰、發熱、頭痛、出汗和貧血、脾腫大為特征。
兒童發病率高,大都於夏秋季節流行,經瘧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瘧原蟲分別引起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及卵圓瘧。本病主要表現為周期性規律發作,全身發冷、發熱、多汗,長期多次發作後,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並且容易流行。
57.瘧疾有什麼表現?
(1)潛伏期:一般間日瘧、卵圓瘧14天,惡性瘧12天,三日瘧30天。瘧疾的潛伏期不同,溫帶地區有長潛伏期蟲株,可長達8~14個月。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過預防藥的人,潛伏期可延長。
(2)間日瘧多急起,複發者尤甚。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驅症狀,如乏力、倦怠、打嗬欠、頭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適或腹瀉。一般持續2~3天,長者1周,隨後轉為典型發作,分為三期。①發冷期:突感寒冷,先為四肢末端發涼,迅覺背部、全身發冷,皮膚起雞皮疙瘩,口唇、指甲發紫,顏麵蒼白,全身肌肉關節酸痛,進而全身發抖,牙齒打顫,部分患者蓋幾床被子仍感覺發冷,持續約10分鍾,長者可達1小時,寒戰可自然停止,體溫上升。②發熱期:發冷期消失以後,麵色轉紅,紫紺消失,體溫迅速上升,通常發冷越顯著,則體溫就越高,可達40℃以上。高熱時痛苦難忍、輾轉不安、呻吟不止,或神誌不清,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可持續2~6個小時,個別患者達10餘小時。發作數次後唇鼻常見皰疹。③出汗期:高熱後期,顏麵手心開始出汗,隨後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濕透,2~3小時後體溫降低,常至35.5℃,感覺舒適,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覺醒來,精神輕快,食欲恢複,又可正常工作。此刻進入間歇期。整個發作過程為6~12小時,典型者間歇48小時又重複上述病程。一般發作5~10次,因體內產生免疫力而自然終止。
(3)三日瘧發作與間日瘧相似,但為3日發作1次,發作多在早晨,持續4~6小時。脾腫大和貧血症狀較輕,但複發率高,且常有蛋白尿,尤其是兒童感染後,可形成瘧疾腎病。
三日瘧易混合感染,此刻病情重而很難自愈。
(4)典型的瘧疾多呈周期性發作,表現為間歇性寒熱交替發作。一般在發作時先有明顯的寒戰,全身發抖、麵色蒼白、口唇發紺,寒戰持續10分鍾至2小時,接著體溫迅速上升,常達40℃或更高,麵色潮紅,皮膚幹熱,煩躁不安,高熱持續2~6小時後,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後體溫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經過一段間歇期後,又開始重複上述間歇性定時寒戰、高熱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