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蟲類咬蟄傷(二)(1 / 3)

27.被毒蜘蛛咬傷後有什麼表現?

被一般的蜘蛛咬傷後僅可引起局部疼痛、發炎或壞死,毒性不大,不會有更大的危險。但是毒性強的蜘蛛,它的毒液中含有神經毒蛋白,人被它咬傷後,傷處會劇烈疼痛、蒼白或紅腫,起扁平疙瘩;同時,可引起全身軟弱無力、頭暈、惡心、嘔吐、腹肌痙攣、雙足麻木刺痛;嚴重者可發生驚厥、昏迷、休克等。

中毒表現:局部腫脹、蒼白、皮疹、疼痛及肌肉痙攣;全身反應有精神不振、全身乏力、頭暈、頭痛、流涎、惡心、嘔吐、畏寒、發熱、盜汗、手足痙攣、紫紺、血壓增高等症狀,嚴重者呼吸困難。中毒較重者腹部、腰部或背部肌肉僵直,極度煩躁不安,反射遲鈍、瞳孔縮小或譫妄、神誌不清、休克,甚至死亡。

28.被毒蜘蛛咬傷後怎麼辦?

(1)就地取材,立即用繩子、手帕、褲帶等緊紮傷口上方(肢體的近心端),同時,每隔20分鍾放鬆1~2分鍾,以免肢體壞死。

(2)取大號縫衣針、三棱針等,在用火燒或用酒精、白酒消毒後,先用酒精消毒被咬傷處皮膚,然後,針刺被咬傷處周圍皮膚,並邊刺邊用力向外擠出毒汁,或用拔火罐或吸奶器將毒汁吸出。

(3)咬傷處可用0.5%普魯卡因作環形封閉,同時,要擴大傷口(與毒蛇咬傷相同),抽吸毒液,然後用石炭酸燒灼。

傷口周圍可用南通蛇藥或草藥半邊蓮敷貼。

(4)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可加速毒物的排泄。滴注前應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10毫升,同時還可進行對症治療,如鎮痛、鎮靜、緩解肌肉痙攣等。

(5)中藥治療。《萬病回春》記載:“蜘蛛咬成瘡,用雄黃3克,麝香少許,青黛1.5克,水調或塗患處立愈。”

29.蜱是什麼?

蜱,也叫壁虱,俗稱草扒子、狗鱉、草別子、牛虱、草蜱蟲、狗豆子、牛鱉子等。屬寄蟎目、蜱總科。全世界已發現的蜱有800餘種,共計硬蜱科7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納蜱科1種。我國已記錄的硬蜱科約100種,軟蜱科10種。

成蟲在軀體背麵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

30.蜱會傳播哪些疾病?

(1)森林腦炎:它是一種由森林腦炎病毒引起的神經係統急性傳染病,為森林區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國主要的病媒蜱種為全溝硬蜱。本病多發生在5~8月,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和吉林兩省林區,患者主要是伐木工人。此外,四川、河北、新疆、雲南等地也有病例發生。

(2)新疆出血熱:是一種蜱媒急性傳染病,是荒漠牧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體為一種蜱媒RNA病毒。疫區牧場的綿羊及塔裏木兔為主要傳染源,急性期病人也可傳染。在我國主要流行於新疆,患者主要是牧民,發病高峰期為4~5月。

(3)蜱媒回歸熱:是由鈍緣蜱傳播的自然疫源性螺旋體病,不規則間歇發熱為其主要臨床特征。我國新疆有該病流行。

(4)萊姆病:我國於1985年夏天在黑龍江海林縣林區首次發現,病原體是萎氏包柔螺旋體。它是一種由硬蜱傳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好發於春、夏季。我國主要媒介是全溝硬蜱,本病分布廣泛,我國已證實有20個省、市、自治區有本病流行。

(5)Q熱:病原體為伯納特立克次體,常在野生動物與家畜之間傳播流行,牛、羊為人體Q熱的主要傳染源,在我國已有十幾個省、市、自治區證實有Q熱存在。在流行區已發現微小牛蜱、亞東璃眼蜱和鈴頭血蜱會自然感染。

(6)北亞蜱傳立克次體病:又稱西伯利亞蜱傳斑疹傷寒,病原體為西伯利亞立克次體。小齧齒動物為主要傳染源,草原革蜱為其主要媒介,邊緣革蜱也能傳播。我國新疆、內蒙、黑龍江有本病存在。

(7)細菌性疾病:蜱能傳播一些細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野兔熱等。

(8)無形體病:蜱蟲會傳播一種“吞噬細胞無形體”,它會使血小板、白細胞減少,所以將這病稱為“無形體病”。但迄今為止,隻有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從蜱蟲咬傷患者體內分離出病原體。

31.蜱大多分布在哪?

硬蜱多分布在開闊的自然界,如森林、灌木叢、草原、半荒漠地帶。不同蜱種的分布與氣候、土壤、植被和宿主有關,如全溝蜱多見於高緯度針闊混交林帶,草原革蜱則生活在半荒漠草原,而微小牛蜱分布於農耕地區,如大別山區見於牛身上的牛虱。在同一地帶的不同蜱種,其適應的環境有所不同,如黑龍江林區的蜱類,全溝蜱多見於針闊混交林帶,而嗜群血蜱則多見於林區的草甸中。

軟蜱喜棲息於隱蔽的場所,包括獸穴、鳥巢及人畜住處的牆壁縫隙裏。

32.森林腦炎是什麼病?

森林腦炎,又稱蘇聯春夏腦炎或遠東腦炎,是由森林腦炎病毒經硬蜱媒介所致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樞神經係統傳染病。本病潛伏期為8~14天。起病時先有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神誌往往不清,並有頸項強直,隨後再現頸部、肩部和上肢肌肉癱瘓,表現為頭無力抬起,肩下垂,兩手無力而搖擺等。

33.森林腦炎有什麼表現?

(1)潛伏期(指從病原體侵入人體起,至開始出現臨床症狀為止的時期)。一般為10~15天,最短2天,長者可達35天。

(2)前驅期(開始出現一般性的不適的時期)。一般數小時至3天,部分患者和重型患者前驅期不明顯,前驅期主要表現為低熱、頭昏、乏力、全身不適、四肢酸痛,大多數患者為急性發病,呈急性經過。

(3)急性期病程。一般為2~3周。①發熱:一般起病2~3天發熱達高峰(39.5~41.0℃),大多數患者可持續5~10天,然後階梯狀下降,經2~3天下降至正常。②全身中毒症狀:高熱時伴頭痛、全身肌肉痛、無力、食欲缺乏、惡心、嘔吐等,還可出現麵部、頸部潮紅,結膜充血,脈搏緩慢,嚴重患者可以突然出現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腫等。③意識障礙和精神損害:半數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神誌、意識變化,如昏睡、表情淡漠、意識模糊、昏迷,亦可出現神誌不清。④腦膜受累的表現:最常見的症狀是劇烈頭痛,有時為爆炸性和搏動性,呈撕裂樣頭痛,伴惡心、嘔吐、頸項強直,一般持續5~10天,可和昏迷同時存在,當意識清醒後,還可持續存在1周左右。⑤肌肉癱瘓:以頸肌及肩胛肌與上肢聯合癱瘓最多見,下肢肌肉和顏麵肌癱瘓較少,一般出現在病程第2~5天,大多數患者經2~3周後逐漸恢複,少數留有後遺症而出現肌肉萎縮,成為殘廢。由於頸肌和肩胛肌癱瘓而出現本病特有頭部下垂表現,當肩胛肌癱瘓時,手臂呈搖擺無依狀態。⑥神經係統損害的其他表現:部分患者出現震顫、不自主運動等,偶爾可見語言障礙、吞咽困難等症狀。

(4)恢複期。此期持續平均10~14天,體溫下降,肢體癱瘓逐步恢複,神誌轉清,各種症狀消失。

34.新疆出血熱是什麼病?

新疆出血熱是由病毒引起、硬蜱傳播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臨床上以發熱、頭痛、出血、低血壓休克等為特征。本病的基本病理變化是全身毛細血管擴張、充血、通透性及脆性增加,導致皮膚黏膜以及全身各髒器組織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實質性器官肝、腎上腺、腦垂體等有變性、壞死,腹膜後有膠凍樣水腫。

35.新疆出血熱有什麼表現?

(1)潛伏期2~10天。

(2)本病起病急驟,寒戰、高熱、頭痛、腰痛、全身痛、口渴、嘔吐、麵與胸部皮膚潮紅、口腔內有出血點、上胸和腋下及背部有出血點和出血斑、鼻衄。發熱過程約為1周。熱退前後出現低血壓休克、出血現象,如消化道出血、血尿、子宮出血等,病程10~14天。

36.萊姆病是什麼病?

萊姆病是一種由萎氏包柔螺旋體所引起,主要經硬蜱媒介傳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表現為慢性炎症性多係統損害,除慢性遊走性紅斑和關節炎外,還常伴有心髒損害和神經係統受累等症狀。

37.萊姆病早期有什麼表現?

萊姆病潛伏期3~32天,平均7天。早期主要表現為皮膚的慢性遊走性紅斑,還有乏力、畏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關節和肌肉疼痛等症狀。

(1)遊走性紅斑:此為是萊姆病的標誌性症狀,見於90%以上病例。最初為一紅斑或丘疹,出現在當初蜱媒叮咬處,發紅區逐漸擴大到15厘米左右(範圍3~68厘米)時,中心常見部分消退。外緣發紅,一般平伏,不帶鱗屑;有時中心發紅、硬結,甚至出現水泡或壞死。

(2)皮膚損害:最常見,發生率約90%。好發於大腿、腋窩、腹股溝等部位。開始為一個紅色斑疹或丘疹,經3~32天後(平均7~9天),皮疹逐漸擴大形成一片大的圓形皮損,外緣邊界鮮明(一般扁平,偶可隆起),中央呈退行性變,故似一紅環或皮損內又形成幾圈新的環狀紅圈而呈靶形。皮損早期中央呈致密性紅斑、硬變、皰疹、壞死,常有灼熱感,偶有疼痛、瘙癢。皮損逐日擴大,直徑可達6~68厘米(平均16厘米),一般經2~3周自行消退,偶留有瘢痕和色素沉著。

(3)約10%的患者早期出現肝炎樣症狀與體征。少數患者有彌漫性腹痛、腹瀉、脾腫大、眶周水腫及睾丸腫痛等表現;部分患者可發生虹膜炎,甚至全眼炎而導致視力喪失。

(4)其他:皮膚受累常伴有流感樣症狀,如疲憊、頭痛、發熱、惡寒、肌痛、關節痛等。

38.Q熱是什麼病?

此病為1937年國外專家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發現並首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