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稚才:村童不欲池中物2(1 / 3)

隻要是在俞家,胡蘭成就會像一個跟屁蟲一樣跟著庶母。不論庶母幹什麼,去曬穀場曬穀子也好;在屋簷底下繡花也好;進房間開衣箱取東西也好,他都會跟在身邊。庶母下午做點心給在田地裏的雇工吃,胡蘭成仍然跟在身邊。這些時候,庶母就會講一些子貴尊母的故事給他聽。她經常講的一個故事是:一個叫李三娘的女人受盡他人的欺負,後來她的兒子高中狀元,便衣錦還鄉迎接她。庶母之所以講這個故事,其意圖非常明顯,她希望胡蘭成有朝一日享受榮華富貴了,也能記得孝敬她這位“母親”。但是,以她那種性格,自己是不會親自說出口的;而幼年的胡蘭成本就有些悶頭悶腦,他雖然心中清楚庶母的用意,卻也不知道說幾句好聽的話討庶母開心。他當然也知道庶母希望他能說點什麼,可是他就是不願意表示。在某種程度上,這也影響了他與庶母之間更加深入地交心。胡蘭成就是那樣,他是屬於能夠坦然接受別人對他的好,他卻很少對別人好的人。因此,後來發生了為妻子看病向庶母借錢而不得的事情。胡蘭成還在自己的一些文章中抱怨過庶母爭強好勝,以至於有些變態的性格;卻從未對自己進行過反思。這正是他自私的一種表現,而正是因為自私——胡蘭成性格中最致命的弱點,導致他最終成了了一個背離民族大義的漢奸!

胡蘭成有著舊式文人的多情性格,這一點在他小的時候就已經初顯端倪。當時胡村附近有個蘆田村,盛產竹木桑茶,是一個極其富裕的地方。那時,蘆田村有一戶姓王的大戶人家,家中有一位名叫杏花的小姐。杏花去杭州讀書的時候,轎子正好經過胡蘭成家門前的大路。一行人在路邊的亭子裏暫作休息時,胡蘭成看見杏花衣著端莊、美麗,心中頓生愛意。從此以後,胡蘭成便在多情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當然,幼時的胡蘭成和庶母在一起的日子是簡單快樂的。不知不覺中,胡蘭成寂寞而敏感的少年情懷被庶母的一顰一笑深深牽動,他喜歡上了自己的庶母,這種喜歡並不是兒子對母親的情感,而是對於異性的愛慕。

有一次,胡蘭成從俞家回胡村的路上,胡村祠堂正好有戲班唱戲,這時一個旦角出場了,她的打扮舉止和胡蘭成的庶母像極了。胡蘭成敏感的心立刻被牽動了,他頓時心潮澎湃起來。他沒有看完那場戲,就跑回家偷偷大哭了一場。後來,他去杭州上學的時候,也是從俞家出發的。離開俞家的那一晚,他投宿在一個旅館裏,當他一個人孤單地在昏暗的亮光下鋪被子的時候,他想起了庶母,心裏立刻難受起來。雖說胡蘭成對庶母產生的這種感情,是懷春少男特有的心質,但是總歸超出人之常情。更為可氣的是,他不但不對這種不正常的感情感到懊悔,還反倒有些沾沾自喜。他說:“孟子說過‘人少時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這個“慕”字用的非常好,但我沒有對庶母說起過。為我壞心思是有過,因為我倔強。”他就是那種不知道其醜陋的人!

胡蘭成15歲的時候,他的義父因病逝世了。那時他的庶母剛滿35歲,她身著白色的孝服,在靈前哭的像個淚人一樣;但是,她依然堅強地料理著喪事,同時還與覬覷義父遺產的侄子爭鬥,真可謂是女中豪傑了!

義父“頭七”剛過,胡蘭成便準備去杭州念書了。走的那天早上,庶母一邊在靈幃裏流淚,一邊與侄子爭鬥,並且還抽空讓胡蘭成來到她的房間,滿臉淚痕地取出一包銀元給他做學費,還跟他說了一些在學校注意的事項,這才接著又忙去了。

除此之外,就連胡蘭成定親時所需的聘金也是由庶母出的,而且她還買下了戴家的一座樓房,以及竹園桑地作為胡蘭成的結婚禮物,這總共用去了五百銀元,這在當時已經是相當大的一筆數目了。但是,胡蘭成敏感地覺得庶母不再像以前那樣對他好了,可惜他並沒有自我反省,反而在心裏怪起庶母,就好像庶母有義務一輩子順著他一樣。而他本人原本就是不知道感恩的人,所以對庶母的怨恨也就越來越深了。事實上,他從未孝敬過義父庶母,他隻知道索取從未回報,像他這樣的人真是讓人心寒。

話說回來,胡蘭成上學並不早,13歲時仍在胡村的學堂裏念初中;不過他的成績相當不錯,隨後便考進了紹興第五師範附屬高小。剛進學校那會兒,除了他是鄉下來的以外,其他同學都是城裏人,所以他總是被人欺負。而胡蘭成不敢跟他們爭鬥,他本身就屬於嬌弱那類,漸漸地與同學熟悉之後,他們也就不再欺負他了。

高小畢業,他考進了第五中學。在五中讀書的那段日子,他幾乎遊遍了紹興的大街小巷,也嚐遍了紹興的各種小吃,例如,芝麻醬、油條、各式蒸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