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這個詞,現在離雙成很遙遠,實踐這個詞似乎已是上個世紀的事情。她董雙成還會再戀愛麼?雙成仔細盯著鏡子裏的自己。怎麼回事,今天想的盡是些不靠譜的事情。還是想想明天例會時說些什麼吧,或者,最好什麼也別想,好好睡上一覺。明天才有精力應付主編老馬。
2、哪裏才是精神的故鄉
例會上,沒輪到討論雙成文化專欄的話題。負責新聞專欄的殼子搶了個先,話題一直圍繞著最近最大的新聞熱點。3月份在日本的福島發生9.0級地震,隨之導致的海嘯和核泄漏危機不僅使日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災難之中,連帶著近鄰的中國人民也跟著憂心衝衝。一聽說核泄露會汙染到海域,又聽說預防核輻射的最佳方式是服食碘,聰明的中國人稍微發揮了下不用太豐富的聯想力,就把這兩樣連到了一塊:加碘鹽。於是乎,全國上下,兩岸三地的中國這回心齊極了,全都奔到了凡是能買到鹽的地方——搶購去。雖然過後,有關專家辟謠說服食碘鹽根本起不到預防核輻射的作用,就像2002年SARS爆發時,熏醋和吃蘿卜也效果無助一樣,冷靜下來的搶鹽高手們又開始發愁,怎樣把大量囤積的食鹽轉手出去。搶鹽的事件過去了,卻又引發出社會上一些有識之士的評論與思考。
“這絕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也是一個值得深度報道的選題。”殼子在例會上強調著,“你說這些跟風搶鹽的人社會隻是那些沒有文化和科學常識的老大爺老大媽也就罷了,事實上卻是,其中不乏大量的公司白領、學校老師和搞文化藝術的,甚至還有從事傳媒新聞的人。這些人可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我當時就接到過電視台一個記者朋友的電話,勸我趕緊買鹽去。這說明什麼問題呢?咱們中國人,關健時刻一遇到事,很少有人會主動分辨與思考,隻會一窩蜂的盲從與跟風。悲哀呀,究竟是咱們教育上的失敗,還是究其根源,是咱們中國人的人性在根上就大有問題。做一期專門討論中國人性的選題怎麼樣。”
主編老馬很讚同殼子的提議,頻頻點頭。其它的同事也都踴躍發言,說些自己的看法。雙成見場麵很熱烈,沒有吱聲,隻安靜地聽著。等到這個話題談得差不多了,臨近散會,老馬轉頭問雙成:“說一下你昨天的采訪情況?”
雙成說:“人家董先生有事先走了一步,不過我倒是遇到了另外一個人,”她說完觀察著老馬的臉色,不見任何異樣,於是又說:“一會兒我再向您詳細彙報。”
來到主編的辦公室,雙成說了幾句選題方麵的想法,然後提出了自己的疑慮。老馬不承認自己透露了雙成的個人信息,“我怎麼可能認識那個姓郗的?我說雙成,咱們當記者的有質疑精神是對了,但也不能什麼人什麼事都質疑吧?我們相處差不多有六年了吧,你大致上應該了解我,我像那種不知分寸的人嘛,好歹我也是你的領導,即便我跟那個人是熟人,怎麼著也不會隨便跟別人提起你的個人家庭這種隱私,除非是想給你介紹對象。”
走出老馬的辦公室,雙成回到自己的電腦桌前,上網打開GOOGLE的網頁,敲出“郗時光”三個字,按下ENTER鍵,電腦屏幕上出現的一堆“李世光”的信息。她又敲入“莫少煦”三個字,結果顯示出的是香港電影演員莫少聰的信息。這兩個家夥不寫博客和**?看似很時尚的家夥卻不做當下最時髦的事情?還是用的網名昵稱?看來靠網絡搜索行不通,得另想辦法。
吃過中午飯,雙成準備離開單位,做記者就這點好,雖然辛苦奔波,忙起來沒黑沒白沒有節假日,好在不用枯燥地朝九晚五來坐班。她出門打了輛出租,跟司機說到王府井教堂。為什麼要去教堂?雙成上了車才意識到,自己原本是打算去找個星巴克坐坐的。
王府井大街上的兩家星巴克氛圍都太鬧,顧客層次構成複雜。雙成喜歡CBD的兩家,一家是在國貿的一層,適合跟人約會談事;一家在建國飯店旁邊,最適合一個人去。
心情輕鬆時,雙成會穿上一身寬鬆的純棉休閑裝和平底手工繡花布鞋,背個手繪著荷塘夏色的大挎包,裏麵裝上一本小說和筆記本電腦,到星巴克找個舒服的沙發座,往裏一靠,點上一杯卡布其諾和一塊藍莓奶酪蛋糕,邊吃邊喝著上網瀏覽新聞或看在線電影。或者從包裏拿出一本剛從卓越網購買的東野圭吾的小說,伴著咖啡館裏的輕柔音樂和其他顧客的低語交談聲,愜意地度過一個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