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一座城,一生戀(3 / 3)

得成比目何辭死,隻羨鴛鴦不羨仙。在不知道張愛玲的生命中,曾經出現過賴雅這樣一位男子時,我隻知道她和胡蘭成那段錯愛,知道她暮年時在美國的公寓中孤老而終,於是,我隻覺得上蒼是那樣不公平,總是要苛待那些聰慧美好的女子,唐宛如是,李清照如是,如同白蓮優曇一般的林徽因,亦是嚐盡了情的苦辣酸甜,最後依舊匆匆告別人世。我曾經那樣怨過命運,但幸好,我發覺,在她的生命中,還有一位溫柔風趣的男人,悄悄走進,用他半生的睿智閱曆,來細心嗬護她,令她的人生得以圓滿。

我想,那段婚姻中,唯一令人哭笑不得的,大約隻是張愛玲那些俗得有點可笑的愛好了。盡管她作品水平極高,思想又是十分先進的,可她依舊最喜歡看那些通俗小說,這個習慣縱使是她到了美國之後也不曾更改。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在張愛玲身上當真是固執到了極致,時常捧著《海上花》、《醒世姻緣》這樣的小說,讀得津津有味。賴雅看不懂中文,自然不能拿這個來講她,可是他不久後就發現自己的太太也從來不看西方比較嚴肅有內涵的作品,他曾將喬伊斯的作品推薦給她,隻是張愛玲從不將這個放在心上,倒是將詹姆斯·瓊斯的小說看了不少。於是賴雅總是無可奈何,笑歎:“你讀的那些可都是‘垃圾’啊。”

想來,這真是一件奇妙到令人驚歎的事情。像張愛玲這樣幾乎是“俗”得可笑的女子,不論是看書還是日常,都喜歡那些熱鬧喧囂的東西,連電影都隻愛看那時好萊塢的愛情喜劇,吵吵鬧鬧最終皆大歡喜的玩意兒,可筆下的文字卻又是那樣妙不可言,超凡脫俗。她是世間難得一見的奇女子,能將那些煙火裏的尋常事物,提煉出它們最有深意的地方,融會在她如珠如玉的文字裏,往往便是珠璣之文。她是俗氣的,卻也是傲氣的。

如此,她的好友宋淇便邀請她給自己的電影公司寫劇本,早年間她的《傾城之戀》曾改編成舞台劇,也寫過像《忘不了》這樣的劇本,在當時都是大獲好評的。對於好友的請求,張愛玲自然是欣然允之,她從來都不會將好友拒之門外,這次,也自然如是。於是,她提筆給宋淇寫了《桃花運》、《六月新娘》等劇本,她本來就擅長寫這種愛情喜劇,在美國生活多年,又將好萊塢那種特色融合其中,劇本寫成,拍成電影,果然無往不利,大受歡迎。

每個人都無法控製別人的思想,對於這點,誰都無能為力。有些人對於張愛玲的印象,不過是一個寫書的且寫得還不錯的女人;有些人記住她,則是因為曾在銀幕上看過《十八春》或是《傾城之戀》;或許,她在一些人的腦海中,如同她留下的那張傳播得最廣泛的照片一樣,優雅,高傲,不可一世的姿態,不容許誰來侵犯的高高在上。甚至,他們唯一津津樂道的是她與胡蘭成的那段情緣,他們在史實的背後,悄悄翻閱著那些過往,然後竊竊私語說,那個“漢奸”一定長得不錯,不然如何令當時紅透上海灘的大作家都情之所鍾。

可是,張愛玲就是張愛玲,縱使她如今尚在人世,她也不會被這些猜疑驚擾,讓這些流言飛語驚動自己的心境。她是一塊堅貞溫潤的青翠碧玉,在時光的流塵裏靜靜安好,越發晶瑩通透。我隻慶幸,她並不是孤單的,有人曾撫慰她受傷的心境,抹去她孤寂的傷痕,將這個陌生的異國變成她自己的故鄉,並且給予了她一個最溫暖的家。如此,便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