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一座城,一生戀(1 / 3)

世界這樣浩瀚,海洋占據了十分之七,剩下十分之三的陸地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有那麼多的悲歡離合。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段飛蛾撲火的愛情;每一顆落下的淚,都蘊涵了虔誠的信仰。

我不知道,漂洋過海,遠離故土的滋味,我也不知道,在繁星斑斕的夜空下,靜靜思念遙遠家鄉的心緒。但是,我卻能體味一個人形隻影單,煢煢孑立的淒冷情懷,那是誰都唯恐避之不及,卻無法逃避的時刻,仿佛上蒼覺得,我們隻有經曆過孤單的滋味,才能灑脫成長,在歲月塵世裏,悄然成熟。

我始終很難想象,像張愛玲那麼喜愛煙火的女子,如何有那樣決絕的勇氣,孤身一人離開家鄉,前往全然陌生的地方,安靜地棲居,平淡地生活,在如水的流年裏,洗淨鉛華。鹹濕的海風吹過臉頰時,她回憶起流光一樣匆匆而過的時光,過往的愛恨,仿佛天際流走的浮雲,再也驚不起她隻言片語的悲慟歡喜。

或許,經曆過時代的翻覆,家國的動亂,縱使她對於政治上的事情,全然不敏感,可畢竟那是她生息相關的故國。都說家國家國,沒有家何來的國,沒有國又何來的家,這足以驚動天地的巨變,哪裏能無關風月,無關家國裏蜉蝣一樣渺小的人們。

我想,如果可以選擇,她絕不會選擇離開故土,奈何她已經沒有了退路,除了一往無前地輾轉向那些未知的前方,她還能如何是好。幸好,她早就習慣了同過去告別,亦是深知,前路雖然漫漫如無盡,可是總會有驚喜深藏在路旁青蔥植被裏,等待著她細心挖掘。

遇上賴雅,應該就是她最深的幸運,在這個大洋彼岸的國家裏,驀然發覺的驚喜。這位年長她三十歲的老者,其實算得上是她的父輩,心性卻是異常的開放活躍,性格裏也有著俠骨肝膽的義氣,幾乎是令張愛玲一見傾心。我一向堅信,緣分是冥冥當中注定的,天宮裏那位慈祥的老者,在每個人降生的時刻,就已經係好了紅繩,不然為何張愛玲和賴雅相隔重洋,又相隔三十年的時光,都能終成眷屬。

一直很喜歡這樣一句詩:開辟鴻蒙,誰為情種?都隻為風月情濃。前事脈脈如流水一樣遠去,此時沉浸在新的愛情中的張愛玲,可曾想起過當年那段愛得癡迷愛得心醉的舊情。

總是說舊情難忘,或許,要遺忘一段曾經全身心投入的感情,實在是很困難。人非草木,也非磐石,哪裏能夠說忘就忘,不留一分傷心的淚,不借幾分秋風冷雨的光陰。何況是像張愛玲這樣的女子,一旦愛上了,就投入了自己的所有心靈。後世的我們,時常在提起張愛玲與胡蘭成當年那段往事時,總欷歔長歎,張愛玲是愛錯了人。可是,愛本無錯,有時候,錯的是時光,錯的是緣分,錯的是非夢的前塵。當那樣一場愛情轟然降臨,像是驚愕裏忽然盛放的煙火,誰都有過驚歎的瞬息。

有誰能說,胡蘭成一無是處,不值得擁有任何一位女子的真心。又有誰能說,在他們那段情裏,他不曾付出一點真誠。如果是這樣,那張愛玲亦是不過決絕地愛就愛了,冒著滿城風雨,冒著人間是是非非的流言。然而她又是那樣清醒的女子,一旦明白所托非人,就會勇敢地放下過往,哪怕付出再大的代價。這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曾傷她甚深,深到以為自己這輩子不可能再愛上誰。可是像她這樣注定要在青石上留下名字的傳奇,上蒼又怎麼忍心那樣殘忍地對待她,不論她如何以為,終究會有一份屬於她的風月,在這個遙遠的異國,默然綻放,寂靜歡喜。

誰在年少輕狂時,不曾愛錯過一場緣分。沒有愛錯過的人是不夠圓滿的,愛過痛過,黯然過神傷過,才能體會人生的跌宕起伏。當那位睿智的老者,就這樣不經意地出現在張愛玲的眼前時,她才明白,什麼叫做自有注定,什麼叫做緣分天成。這位老者,是一名十分出名的左派戲劇家,亦是一位交友滿天下的活動家。他們相遇在一場喧囂的宴會上,彼時燈火闌珊,衣香鬢影。她驀然回首,這一望,就將誰望進了後半生。如果說張愛玲的前生,同胡蘭成的相遇是一場劫,那麼此時此刻,同賴雅的相遇,便是一場細水長流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