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打尖(1 / 2)

穿過被佘先生批評了無數遍的三重石牌樓,迎麵便是一條看上去不短的十字街,長途車緩緩挺了下來,像是到站了。

隨著眾人魚貫下了那輛顛簸了一個多小時的汽車,張全林打量著張蘭這個在佘先生口裏蘊藏著極大能量的小鎮。

從外表看來,這裏和大多數華北平原上的小城鎮沒什麼區別,沿街的大部分是一排排三四層的小樓,外牆上貼麵的白色馬賽克揭示出這些樓大約有十年的曆史了,因為那時候貼著個是最時興的,不像現在,城裏人隻在廚房和衛生間的牆麵上采用這種材料。

隨著風雨的侵蝕,這一排排“小白樓”的顏色已經有些發黃,和別的地方一樣,樓下一層的商鋪,也盡是些美發、飯館、台球廳。即使是商鋪名字也起的放之四海皆準——什麼溫州發廊、二毛飯館、利利小賣部的。唯一有些特色的就是西邊不遠處有家網吧,明黃的招牌上印著四個魏碑的黃色大字:神六網絡。看來真是不愧為搞高科技的,還真是能與時俱進呢。

張全林終究是沒能從張蘭的街道上看出什麼端倪來的,一點也沒有其他聞名遐邇的城鎮的那種特出之處。就連號稱皮革之都的溫州旁邊的那個小鎮,起碼還在空氣中彌漫著一股不大好聞的味道呢,而這個隱性冠軍,在城鎮街道裏麵——排除外麵拉風的新建築不算——可也真是將低調的做到了極致,和著方圓幾百裏的其他小地方,沒有半點不同。可剛聽了內情的張全林知道,在這普通的外表下麵,隱藏著多麼激蕩的暗流啊。

張全林上學的時候,由於代課老師近視,所以他的哲學課都是在黃易小說中度過的,但當下他顯然是要為當年沒有認真讀書付出代價——他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功夫顯然不到家,即使等大眼睛東瞅西瞧,卻還是一無所獲,路上來往的都像是冬歇農民,哪有腰纏萬貫的樣子。

正在張全林站在車站門口全心全意觀察環境的時候,佘先生慢慢從後麵走了出來。他剛才下車就去了趟車站裏的洗手間,所以現在才岀站。看到剛才鄰座的小夥子現在也還待在這兒,先是略一驚詫,隨即走過來打個招呼:“小夥子,還沒走呢?”

張全林回頭看到是他,禮貌地回應道:“我在等個朋友,他來接我。”

張全林可不是沒出過門的菜鳥,和這種萍水相逢的人,當年過多也就是在車上嘮嘮嗑,下了車各走各路,當然是半真半假的說些沒什麼營養的話了。

“嗷,那你慢慢等吧,我先走了,回頭見。”其實張全林回答什麼佘先生並不在意,他也隻是客氣一下,就拎著小包繼續往外走。

可他沒走幾步就又停下來了,從上衣兜裏掏出一個精美的黑色皮質名片夾,從裏麵抽出一張燙金的名片來回身遞給張全林:“小夥子,這是我的名片。反正大家都是來參加明天的交易會的,那天就又碰上了,說不定還要打交道呢。”

張全林伸手接過名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我出來的急,沒帶名片,我叫張全林。”

雖然他沒說自己其實還算個國家幹部,其實這次就是陪別人來的,其實還是個麻瓜,但還是把自己的名字說了出來。

好在佘先生也沒怎麼在意這種來而不往非禮也的舉動,隻是擺了擺手,就繼續往前走了。

看著佘先生越走越遠,身影逐漸消失在前方的一個拐彎處,一陣風吹過來,張全林也感到有些寒意。他也顧不上看那張在手裏捏了半天的名片了,直接把它往兜裏一塞,畢竟這個時候找個暖和點的主的地方,先安頓下來才是當務之急啊。現在也快中午了,早晨在火車站旁邊吃的那碗麵也消化的七七八八了,還要找個地方祭祭五髒廟啊。

*************************************************

沒想到張蘭的客房還挺緊張,本來小鄉鎮裏的賓館就不多,平時往來人口少,走親戚串門的也都有住的地方,可這當口呼啦一下湧進了不少人,本來就有限的接待能力立即就成為短扳體現出來了。

好不容易從鎮招待所撿漏搞到一個兩人間,張全林像淘寶一樣把它報了下來。明天孔令龍就要過來了,倆人總得住的下啊。房間雖然簡陋,但內衛還是有的,床鋪也算幹淨,而且暖氣還燒的挺熱,這就足夠讓張全林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