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狗剩(1 / 1)

六歲的狗剩,族譜上按字輩排下來的大名叫做“陳永安”,和穿越過來的陳永安同名同姓,是大寧皇朝淮寧府下河縣永平鎮井西村老陳家二房唯一的兒子。

但小狗剩卻不知道自己還有個大名,全家乃至全村人都喊他“狗剩”,連他爹陳世德和他娘李氏一口一口叫著的,也都是“狗剩”。

自打從娘胎出來,陳永安看上去就瘦瘦小小、病病殃殃的,雖然算不得是早產,但也明顯比同齡孩子要瘦小許多,三天兩頭哭哭啼啼,一驚一乍的,半夜裏有時還會抽搐,十天半個月的就要請大夫。

村裏人都覺得這孩子怕是活不長久,就連他的親奶奶周氏都逢人就說,老二家的永安就是個討債鬼,肯定是他娘李氏上輩子作了孽,這輩子老天爺就讓個短命的,來向李氏討債來了,連帶著他們老陳家都得跟著遭殃。

老陳家大小十二口人,並沒有分家,家中連水田、旱地全算起來也隻有十餘畝土地,每年的收成交完賦稅後,連肚子都填不飽。要不是家裏的壯勞力一得空就四處去打臨工,估計連現下這樣緊緊巴巴的日子都活不起。

陳永安的爺爺陳萬才、大伯陳世明和小叔陳世強雖然明麵上不說什麼,但每次看到陳永安也是一臉嫌棄。大伯娘張氏更是直言讓二房把陳永安給丟了,或是半夜裏偷偷地把孩子送人,要不然普通的莊戶人家,誰家能養得起一個短命的藥罐子呢!

李氏性子本就柔弱,進了老陳家的門,一直被婆婆周氏壓著,早兩年頭胎生的又是個女兒,便自覺矮人一頭。如今雖說生了個帶把的,卻偏偏又體弱多病,說話更是沒了底氣。聽到大嫂張氏讓把孩子丟了,有心想要反駁,卻不知該說些什麼,隻得默默垂淚,暗自神傷。

孩子再怎麼不好,也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叫她如何舍得把懷胎十月的親生兒子給丟了?又擔心丈夫聽了婆婆和大嫂的話,會偷偷把孩子送人,整宿整宿地不敢睡覺,一心看護著小小的陳永安。

幸好陳永安他爹陳世德雖然忠厚老實,卻不是個糊塗的,堅決不同意把兒子丟了或是送人。孩子體弱不假,卻也是他陳世德的血脈,虎毒還不食子呢,他一個大老爺們,怎麼能遺棄自己的親生兒子?

他跑遍了附近的幾個村子,找每一家每一戶要塊小布頭,緊著回來讓自家媳婦拚湊出了一件“百家衣”,又給兒子取了個好養活的乳名,叫做“狗剩”,逢人就說自家“狗剩”多麼可愛、多麼乖巧,還可憐巴巴地盯著村裏人,要別人和他一起說“狗剩是個好孩子”。

大家體諒陳家老二希望借眾人的話保佑孩子平安的美好願景,也就笑嗬嗬地跟著說句“狗剩是個好孩子”。

甚至還有個隔壁村的老頭指點陳世德,說可以在紙上寫上“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狗剩郎,過路君子念三遍,孩子就會健康長”,然後貼到路口的桃樹上,這樣孩子就會平平安安地長大了。

可憐陳世德大字不識一個,好不容易才磕磕絆絆地記住了這幾句話,然後又悄悄地讓李氏偷偷摸摸地攢了幾個雞蛋,拿去井東村請同族的童生二老爺寫了一張祝由十三科的禱詞,貼到了不知哪個路口的桃木上。

那張紙有多少過路人看到了,陳永安不知道。看到的人中有幾個是識字的,又有幾個願意照著念三遍的,陳永安也不知道。反正,他就這麼磕磕絆絆地活到了六歲。隻是自此以後,他的大名再也無人提及,附近幾個村子都開始喊陳永安叫做“狗剩”了。

狗剩一天天長大,雖然沒有半路夭折,卻也是經常要看病抓藥的,周氏和張氏的不滿,也隨著請郎中次數的增加而不斷積累。

夫妻兩個聽著周氏的數落、張氏的陰陽怪氣,也是沒法,隻能陪著小心,比以前更加的起早貪黑,希望家裏人看在他們這麼拚命的份上,能高看一眼小狗剩。

誰讓自家兒子身子骨確實不大好,郎中也確實多請了幾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