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田是一片易於播種的土地,你播下什麼,就收獲什麼。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對孩子進行引導。
除了識字之外,小祥應對地圖的興趣也是從幼兒時期開始的。地球儀就是她的玩具之一,不到兩歲,她就能在地球儀上找到家——中國山東濰坊。家裏有人出差,便讓她在地圖上找到出發點,經過的大城市;平時給她買的吃穿用的東西,都要在地圖上找到相對應的產地;媽媽買了哈密瓜,在她津津有味吃瓜的時候,便跟她在地圖上找到新疆的哈密市,告訴她哈密瓜是長在這裏的;吃葡萄的時候,在地圖上找到吐魯番,告訴她這裏的葡萄最好吃。由此她知道了許多地名,對地圖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間久了,她小小的腦袋裏就儲存了很多地圖知識。
為了鞏固記憶,我們還經常和她一塊看天氣預報。對電視屏幕上那些枯燥的地名,她不但熟悉,好像還有一份特殊的感情。隻要聽到天氣預報的音樂聲,無論做什麼,她都急忙丟下,跑到電視機前觀看。兩歲時,她就對我國的3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四大臨海、黃河、長江、喜馬拉雅山等著名的山河湖海,以及世界上60多個國家的首都了如指掌,並能在地圖上準確地找到。
為了了解更多的國家,我們常和她一塊看新聞聯播,對新聞裏涉及的國家,都要在地圖上指給她看。她自己的時候,經常拿著小飛機在世界地圖上縱橫馳騁,從中國——美國——加拿大“飛”到古巴——智利——阿根廷,然後橫渡太平洋上空到達南非的好望角,一趟“飛”下來也不過幾分鍾,家人戲稱她是周遊世界的小小旅行家。
小祥應在“周遊”世界中知道了澳大利亞的鴨嘴獸,認識了南極的企鵝,還明白了極晝極夜現象……在認識南極洲的時候,她還會編創兒歌。我們教她的兒歌是這樣的:“南極洲,最寒冷,多寶藏,冰雪厚。小朋友,快快長,長大開發南極洲。”她把“小朋友”改成了自己的名字,變成了:“小祥應,快快長,長大開發南極洲。”更有趣的是在她兩歲半時,第一次接受電視台采訪,她竟指著地圖對記者說:“伊朗和伊拉克因為爭石油打仗。伊朗說石油是我的,伊拉克說石油是我的,兩個國家就打起來了。”這樣的語言出自兩歲多的孩子之口,令記者們十分驚訝。
小祥應通過識地圖還鞏固了許多漢字,可謂一舉兩得。後來,看地圖找地名、在地圖上遊山玩水已是她的一種娛樂方式。我們經常和她在地圖上遊覽名山大川,即使在忙的時候也盡量滿足她的要求,因為這種求知的興趣對孩子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作為家長,要珍惜和鼓勵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不但在玩中長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永葆求知的興趣和渴望。
通過綜合新聞、旅遊、曆史故事、物產、名人等背景知識來認地圖,可以讓孩子擴大視野,豐富知識,建立對地理的興趣,培養孩子從小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放眼世界的胸懷。
如何教孩子地理知識
胡軼群老師認為地理對擴充大腦皮層的利用範圍有著很好的作用。地理不僅讓孩子了解人口、城鎮、河流、火山、地貌、氣候等知識,還能充分調動空間和分析的技能,增強記憶力,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要利用可以利用的資源,隨時隨地教孩子地理:
1.先讓孩子建立空間觀念。家裏可以懸掛世界地圖、中國地圖和本省地圖。教孩子認識七大洲、四大洋、四大河流、世界各地的國家,循序漸進再教孩子認識經度、緯度,世界各地的氣候、資源、礦產等等。同時結合重大曆史事件、曆史人物給孩子介紹這些國家的事情。
2.可以和孩子通過玩沙子、卡片、橡皮泥等,製作各個國家和城市的模型,讓他們認識高山、河流、海洋、沙漠、冰川等。
3.做地圖旅行遊戲。在一張大桌子上攤開一幅地圖,用一個小瓷娃娃開啟旅程,我們可以跟隨它乘著紙船跨越海洋,或者坐在紙質的火車上翻山越嶺,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意外”,甚至會遇到強盜,但是孩子總是會想盡一切辦法安全返回家園。
4.製定家庭旅行計劃,引導其對地理知識感興趣。在做家庭旅行計劃時,可以簡單一些,讓孩子根據旅行目的地做一個旅遊導遊介紹。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孩子必定要翻地圖、查找教科書。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地理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同時也給孩子一個策劃者的職務,擁有領導權,也會是孩子產生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