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我們能接觸到很多成語。成語因為形式簡潔、意思精辟、含義深刻、表現力強,所以對豐富幼兒的詞彙非常有益。
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小祥應也不例外。一次,早早吃過午飯,她在桌邊爬上爬下,不停地動動這個,摸摸那個,說了幾次她都充耳不聞,終於把給她準備的果汁打翻了。姥姥非常生氣地把她拉到一邊,在地上畫了一個圈,圈裏寫上“屢教不改”,讓她站在圈中“反省”;還告訴她這是“自食其果”。我們看著小祥應望著地上的“屢教不改”的認真勁兒,忍不住竊笑。以後,如果有誰犯了錯誤而又不聽勸告時,小祥應都會用教訓的口吻說:“哼,說你總不聽,屢教不改!”
小祥應喜歡下圍棋,但是棋藝不高。小孩子很認真,把遊戲中的輸贏看得特別重要,下棋時就會完全進入角色。打吃對方的時候,她美滋滋的,俏皮話很多:我要“乘勝追擊”了,馬上就“勝利在望”了。被打吃的時候,她沉思不語,心痛異常。爸爸告訴她:你每走一步棋一定要“深思熟慮”呦,否則我就“轉敗為勝”了。
小祥應輸棋有時會耍賴皮。開始為了讓她有興趣,別人有意讓著她,她總是贏多輸少,常聽到讚揚。後來,她竟然贏得起輸不起,一輸就哭。我們想,若養成不能接受挫折和失敗的性格可是個大問題,於是就告誡她:“勝敗乃兵家常事”,沒有常勝將軍,應該有“勝不驕,敗不餒”的大將風度。如果家人總讓著你,你的水平永遠也提高不了。在下棋中,她明白了什麼是“顧全大局”,如何是“進退兩難”等,懂得了許多成語中的道理。
有一次,我看到兩個小朋友很開心地在玩一種拍手遊戲,一邊拍一邊念念有詞。仔細一聽,她們在說:
你一我一,一休哥;
你二我二,二小辮;
你三我三,三打白骨精;
……
過了一會兒,她們又換了一種拍法:
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小孩坐飛機;
你拍二,我拍二,兩個小孩梳小辮;
你拍三,我拍三,三個小孩吃餅幹
……
聽過之後我在想,孩子說這些歌謠有什麼意義呢?這種遊戲可不可以讓它變得有教育意義?於是我就把這種拍手歌改編成了成語拍手歌:
你一我一,一朝一夕;
你二我二,說一不二;
你三我三,堆積如山;
你四我四,語無倫次;
……
你拍一,我拍一,狐假虎威將人欺;
你拍二,我拍二,風馳電掣速度快;
你拍三,我拍三,愚公移山不怕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