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用古詩詞充實孩子的記憶庫(2 / 2)

在教育小祥應的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到幼兒的記憶力實在驚人。記得一次午休時間,小祥應不睡覺還搗亂。為了哄她趕快入睡,我就把正在看的一本《大學語文》遞給她,翻到一篇課文讓她看,並告訴她,起床後背給我聽(那時她已認識很多字,隻要看書,她就會很安靜)。那篇課文是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起床後,我早已忘記了讓她背誦課文的事。我在疊被子時,隻聽小祥應嘴裏念念有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除了其中比較偏的幾個字讀錯外,竟然一句不落地全都背了出來。

當時我非常驚訝,因為這首詞她第一次看到,並且是文言文,其中的意思她肯定也不理解。記憶一些沒有任何聯係的漢字堆積起來的句子,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都是很困難的事情,看來,我們真的不能以成人之心度“小人”之腹。

中國的古詩詞博大精深、意境深遠,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我們應該在孩子一生的最佳記憶時期,即從幼兒時代開始,讓孩子欣賞、背誦古今傳誦的名篇佳作,不要讓孩子記憶的寶庫白白浪費掉。

如何引導孩子學習古詩詞

好多家長對讓孩子學習古詩詞非常頭疼,由於孩子小,理解能力較差,古詩詞比較難懂,怎樣讓孩子背古詩背得快,並且熱情持久呢?家長可以從下幾個方麵進行嚐試:

1.把古詩詞都講述成故事。利用孩子愛聽故事的特點,串講詩文盡量用故事的形式完成,而且盡可能地把詩裏的事情和可以想象的生活聯係起來。

2.把詩歌變成圖畫。一首詩就是一幅圖畫,可以叫孩子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發揮自己的想象給詩歌配上一幅圖畫。比如背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兩句詩時,可讓孩子畫出荷葉、含苞欲放的尖蕾,尖蕾上站立著一隻蜻蜓。寥寥幾筆,表現出了詩的意境,而且可以使孩子體會到我國古典詩歌詩畫兼融的特色。當然,這一點也可以通過引導孩子看古詩書上的詩配畫得以實現。

3.把詩變成歌。機械記憶,孩子會覺得單調、枯燥,甚至是反感。一些詩歌如果以歌曲的形式出現更能吸引孩子。比如《春曉》《詠柳》《憫農》《無題》等詩歌。

4.盡可能引導孩子在活動中學習,把遊戲競賽等機製引入到詩歌背誦之中。有時是一家三口總動員,父母參與其中,與孩子一起背誦古詩,比一比誰背得快。有了大眾參與,有了競爭,孩子熱情高漲,勁頭更足了。

5.鼓勵孩子大聲朗讀。古詩詞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沉澱精髓,具有對仗工整、節奏感強、壓韻、琅琅上口等特點。鼓勵孩子有感情地大聲誦讀,讓孩子感受到詩歌的韻律可以給孩子以一種美的享受,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孩子對古詩詞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