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節 飼養動物可以激發孩子的求知欲(1 / 1)

有一年冬天,女兒喜歡上了養小鳥。養了兩隻金絲雀,一隻叫菊花,一隻叫尼尼達。日本有許多少女以叫菊花為美名。尼尼達是西班牙語,是嬰兒的意思。她教給金絲雀各種玩藝兒,它們能和著小提琴的伴奏歌唱,還能站在手掌上跳舞。女兒彈鋼琴時,小鳥就站在她的肩上,叫它們閉上眼睛就閉上眼睛。讀書時叫它們翻開下一頁,它們就用小嘴翻開。

此外,我們還飼養了小狗和小貓。飼養這些動物,為了調食、喂水,孩子得高度注意,這樣做還可培養孩子的慈愛之心。有人認為飼養動物是危險的,因為動物是傳染病的媒介。我認為隻要讓孩子注意,這樣做是沒有什麼危險的。

我們飼養了金絲雀和狗,使女兒對其他鳥和獸發生了興趣。她經常去動物園,研究各種鳥獸的生活狀況。結果她首先寫出《我在動物園裏的朋友》這本書,後來又寫了《和我在動物園裏的朋友聊天》一書。

我為使她對魚類感興趣,就在她的房間裏養了金魚和鯽魚。國內的大水族館,差不多我都讓她參觀過。礦物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等知識,我也采用同樣的方法教給她。

為使她對天文學有興趣,我讓她看神話書。我還帶她去過許多天文台,並用望遠鏡觀看天體。她同許多天文學者交上了朋友。馬溫特·羅天文台的拉肯博士說,由於和女兒交談受到了啟發,他才寫出了《在頭腦混亂之中》一書。

我們住在維吉尼亞海岸時,經常到海邊去玩。為使孩子形成地理概念,多到海邊玩是極其有利的。我們在那裏拾貝殼,采集海藻,捕捉螃蟹,拾水母和海星等,對她講述這些海產品的故事,並在沙灘上做各種遊戲,如堆山、鑿河、開湖、壘岬、修灣、築島等。後來,我們還把地球儀帶到海邊,告訴她大西洋就在這裏,越過大西洋就到達歐洲和非洲了。然後逐步教她世界地理。我還經常帶她到各處旅行,擴展她的地理知識。漸漸地她擁有了淵博的世界地理知識。

孩子如何飼養小動物

讓孩子飼養小動物的過程中,孩子會學到很多東西:如培養了責任心、學會了尊重生命、培養了觀察能力、擁有了心靈的夥伴,同時也讓孩子學會麵對死亡。不過在飼養小動物的時候有一些注意事項:

1.挑選合適的小動物。要選擇沒有安全隱憂的、方便打理照顧的,比如不用洗澡、沒有排泄物的小烏龜;或者生命堅強、易活的,比如小蝌蚪;再有就是生命周期明顯的,能讓孩子在短期內觀察整個生命的變化過程,比如蠶寶寶。

2.飼養小動物是一項需要堅持的“工程”,當選擇了和孩子一起飼養小動物,就不可虎頭蛇尾。陪孩子發現小動物的細微生長變化、用“日記”、“相片”等方式記錄動物生長過程,都可以讓孩子的關注熱情維持在一定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