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正向激勵——鼓舞士氣的法則(1)(3 / 3)

有作為的企業家無不懂得,人是需要激勵的,所以采用各種激勵手段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企業經營能否取得卓著成效的根本措施。企業主管的任務就是找出激勵員工的因素有哪些。部屬是為了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而工作,並非任由主管予取予求。主管者應該找出員工的目的和需要。

日本鬆下公司很擅長運用激勵手段來激勵員工。

鬆下公司每季度都要召集一次各部門經理參加的討論會,以便了解彼此的經營成果。開會前,把所有部門按完成任務的情況從高到低分別為A、B、C、D四級。會上A級部門首先報告,其次是B、C級,D級最後。這種做法充分利用了人們爭強好勝的心理,因為誰也不願意排在最後。

鬆下公司對各部門所完成的利潤,采取40%留予自行支配的做法,利潤留存主要用於本部門員工的福利、更換或擴充設備等。因此,各部門完成的利潤越多,留存的利潤也就越多。這種所得與所付出緊密聯係的內部管理方法促使各部門為了各自的利益而拚命地工作。鬆下公司1966年發出號召:5年內生產率增倍,職工工資增倍,保證35歲以上的職工有自己的住房。這樣的許諾,極大地激發了全體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到1970年,這些目標完全實現了,其中住宅是通過向職工提供分15年還清的低息貸款來實現的。職工用加倍努力的勞動獲得了一定的物質生活資料,而鬆下公司則發展成為日本最大的電器公司。

真正能激勵員工的不是主管,而是員工本身,所以與其絞盡腦汁地想辦法鼓舞屬下,不如給員工一個自我激勵的環境。

“你願意他人如何待你,你就應該如何待人”,這是《聖經》中的一句名言。這是一條不論過去、現在或者將來,都適用的黃金準則。這個黃金準則是針對人們待人處事的態度而說的,而對於必須與部屬相處的企業領導者們,也是一條完善的領導行為準則。不幸的是,現代社會許多人都把這條準則當作陳詞濫調。事實上,這個準則在管理上正是最適用的一把鑰匙。

美國瑪麗·凱化妝品公司的創辦人瑪麗·凱女士就是按這條準則來待人處事的。

瑪麗·凱在創辦公司之前,曾在多家直銷公司工作,作為別人的部屬,她非常清楚替別人工作是怎麼回事。

她在準備出來自己創業時,曾發誓:要建立一套能夠激發工作人員熱忱的管理方式,絕不讓她曾體驗過的別人在管理上的錯誤在自己公司重演。

在麵對一位部屬的時候,她總是先想到:“如果我是對方,我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態度和待遇?”每當有人事問題必須解決的時候,她總是先如此自問。而經過這樣考慮的結果,棘手的問題都能很快地迎刃而解。

瑪麗.凱公司一開始就避免給直銷人員、美容顧問硬性指定銷售範圍的做法。瑪麗·凱根據她為幾家直銷公司做事的經驗,她知道這種做法的不公平之處。

一個人在一個崗位、一個單位呆久了,難免失去銳氣,變得隨便、冷漠、遲鈍,喪失進取精神,企業裏這樣的人多了,必然會造成企業的老化和衰敗。怎樣解決這個問題,一直是許多企業家最感頭痛的事。美國雷齊公司的做法頗有獨到之處。

20世紀80年代初,雷齊公司的高級領導者們發覺公司已有一些老化現象,於是他們決定采取行動。

雷齊公司的高級職員,每年都到加州蒙利灣北邊一個不對外公開的場所度三天假,並研討企業的發展戰略。1981年也不例外,時間一到,公司高級職員們就度假去了(這個公司的高級職員,在25年來幾乎沒有變動過)。

第一天下午會議開始的時候,董事長保羅·庫克開始宣讀企業策略大綱,強調工作環境的變遷及各方麵的牽製,這些枯燥的東西雖然不會教人意誌消沉,卻也無法讓人意誌飛揚。庫克讀著讀著,突然停頓下來,大吼道:“都是些狗屁不通的東西!”他宣布現在是重新評估公司、擺脫一切束縛、重新開始的時候了。

參加會議的員工都呆在會場,等到他們聽到直升飛機在房子上低飛、降落在海灘上的聲音時,他們更吃驚了。全體人員都得把剛進門時送的聽力器隨身聽帶在身上。黃昏的時候,直升機起飛,越過蒙特利灣到達另一岸。在機上每個乘客都拿出耳機,插入飛機的音響係統。巴哈的樂音和太平洋日落的景色相互烘托,而保羅·庫克的聲音就在悠揚的音樂聲中響起。他說明下麵幾天的行程都會改變,所有的限製束縛都不存在,這代表一個新開始、新展望,並提出許多簡明、易記並極富挑戰的成長和創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