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就是讚美的種種動機在幽默的調和下體現出的娛樂性吧!
讚美的創新還應該根據不同的場合、雙方的性格、文化背景、習俗等諸多因素來決定“新”的方式。
美國成人教育專家卡耐基說過:“你即使喜歡果醬,那麼釣魚的時候,仍然不能用果醬作為魚餌;而在這個時候,即使你討厭蚯蚓,也得用它,因為你是在釣魚。”這一比喻生動地說明了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關鍵的地方,否則就會南轅北轍,離題千裏,永遠到不了目的地。
湯瑪斯·卡來爾對幽默的理解更是真知灼見。他說:“真正的幽默是從內心湧出,甚於從頭腦湧出。它不是輕視,它的全部內涵是愛和爭取被愛。”他還說:“幽默力量的形成主要在於我們的情緒,而不在我們的理智。你的幽默力量是你,是你以愉悅的方式表現出來的你。它表達出你個人的真誠,你心靈的善良,你對別人、對生活的愛心。你能夠真正掌握幽默這種力量,那麼你也能夠表現不平凡的作為,創造有意義的人生。”
幽默之於人生,不僅是讓人快樂,更是讓人反思,讓人捉摸的一種智慧。幾千年前的哲人們,就已經深深地領悟到這一點了。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有個學生,一天,該生問蘇格拉底:“結婚與不結婚,哪一樣為好?”蘇格拉底想了一下,回答說:“提這種問題的人,無論選哪一種答案,都是要後悔的。”
將幽默與智慧相提並論,實際上是在人生的嚴肅與趣味之間達到相宜的平衡,這一點,對於我們的工作和管理非常重要。幽默作為一種激勵藝術,已經廣泛地應用於各項管理工作中。在富有幽默藝術的領導、主管周圍,很容易聚集一批優秀的員工,在這種環境下共事時,主管的幽默會擺脫許多尷尬情景,使員工保住麵子。
美國曆史上的許多重要人物,如林肯、羅斯福、威爾遜等,都有幽默的好習慣。有一次,林肯與一位朋友邊走邊交談,當他們走至回廊時,一隊員工的士氣,同時又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和“突破桎梏的思維”顯得比任何時候都重要。
運用幽默進行管理,管理者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據美國針對1160名管理者的調查顯示:77%的人在員工會議上以講笑話來打破僵局;52%的人認為幽默有助於其開展業務;50%的人認為企業應該考慮聘請一名“幽默顧問”來幫助員工放鬆心情;39%的人提倡在員工中“開懷大笑”。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上至總裁下到一般部門經理,已經開始將幽默融人到日常的管理活動當中,並把它作為一種嶄新的培訓手段。
有一位女歌星,從日本到香港,打算小住之後,便到東南亞表演歌舞。她需要一兩個短劇本,而在她心目中,一直希望香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為他動筆。這位作家學貫中西,文筆風趣,但他性情古怪,而且很忙。這位歌星打電話給她的朋友,說她已得某導演的介紹,當晚要和該作家共進晚餐了,但她不知道怎樣向他開口提出請求。
“你究竟打算請他寫什麼短劇?”
“隨便他好了,隻要他肯寫就行。”
“這樣是不好的,他不明白你的需要,可能寫得不理想,等到他寫好之後,你發覺不理想而又要請他改時,問題就會變得嚴重了!”
“我最希望他給我寫啞女奇緣,不過要有新的內容,不要以前的故事。”
“這樣很好,他以前寫過不少這類東西,你隻須說知道他寫過這些劇本,十分崇拜他就行了……”
過了兩天,這位歌星給她朋友打電話,很高興地說她成功了。
她朋友說:“你們在晚餐時,你一直談論他過去的那些得意之作,是嗎?”
“你猜得很對,主要就是講他的作品在日本是如何受人歡迎的。”
“對了,這就是應酬中恰到好處的讚美帶來的成功。”
是的,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要想與之相處,你要想通過讚美他來獲得幫助或者成功,那麼你就必須進入他的物質精神生活範圍,這樣,他才能在與你交往時處於亢奮狀態,人在興奮的時候,往往會泄露和允諾一些平時隱晦的事情。
讚美的創新很重要,但更需要我們綜合各方麵的因素來翻出恰當的“新”意,否則便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一句好的讚美能當我十天的口糧。”我們每天都讓新鮮的讚美流淌入他人的生活中,那麼彼此的生活就會充滿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