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逢人說項——讚美人才的的法則(1)(3 / 3)

讚美也有多種形式,當眾讚美、個別讚美、間接讚美等等。用多種形式可以擴大讚美的內容、範圍,增強讚美的效果,但關鍵的問題是我們的意識。人的本性就是這樣,人們對一些習以為常的事情並不去認真思索。

其實,讚美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方法。

找到“o”和“一”之間的恰當位置

領導稱讚下屬,可以是公開的誇讚,也可以是私下裏進行鼓勵和肯定。但在當今的東方社會,在眾人麵前大加誇讚,也會給“榜樣”帶來一些麻煩和困擾,使稱讚的作用適得其反。

但是,有很多領導往往有一種誤解,以為在眾人麵前稱讚職員,職員會心存感激。當然,在眾人麵前指責職員,會使他難堪,是不當的,但稱讚有時也是不易的,作為領導,必須認識到這一點。

在眾人麵前過分稱讚某職員,會使很多人不快。被稱讚的人,經常會感到不安,而其他的人,會產生妒忌,你的稱讚越多、越重,他們的妒忌會越強烈。如果你的稱讚有些言過其實,會使他們鄙夷你,直至懷疑你的稱讚是否別有用心。

聰明的職員在被當眾稱讚時,通常是說聲表示感激的“謝謝”,就及時離開了,與其說他是害羞,倒不如說他是不習慣周圍人的妒忌的目光。

凶此,在眾人麵前稱讚他人,必須注意:

是否會令被稱讚的人產生不必要的困擾,比如周圍人的妒忌等。

稱讚是否恰到好處?比如你要考慮稱讚得是否實事求是。

領導稱讚職員時,應該注意不要在眾人麵前大加宣揚,不要當眾給他造成不安。那麼,你可以在他不在場的時候,當著其他個別同事的麵對他加以稱讚嗎?實際上,這種“暗中稱讚”也是不可取的。

畢竟,競爭意識是人人都有的,人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和他人進行比較,所謂的優越和自卑也就因為這樣的比較而產生。因此,雖然不在大庭廣眾之下稱讚某個人,而是在個別職員麵前稱讚他的同事,由於此種競爭意識和比較,後果也是非常嚴重的。

所以,在你要稱讚的人不在場時,要有所考慮,照顧一下在場的人的顏麵和心理感受。但是如何才能照顧得周到呢?這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最好的辦法,與其給自己找不必要的損失,倒不如不進行這樣的稱讚。你隻要做到心裏有數,當場給以適當的慰勉,未嚐不是件令人高興的事。

一般讚美若是通過第三者的傳達,效果便截然不同。此時,當事者必認為那是認真的讚美,毫無虛偽,於是往往真誠地接受,為之感激不已。

當然在深受感動之下,這位屬下會更加努力工作,自是可想而知的。

事實上,在我們的周圍,可把這種方法派上用場之處不勝枚舉。例如父母希望孩子用功讀書時,也可利用此法。

在評價下屬的工作時,當然更可以使用此法。例如讓下屬的頂頭上司說句好話,或故意在下屬的妻子麵前讚美該下屬。這些方法都是為了抓住下屬的感情,以達到讓他產生積極工作的意願。

一個人身上盡管毛病很多,他在某方麵總有令人滿意的地方,在這方麵多給予讚美,會促使他揚其所長,把工作幹得越來越出色。

每個人都有出色的表現,但每個人在哪一方麵出色卻各有不同。有的人是專業技術水平高,工作成績突出,而有的人則在社會方麵有特長。針對這不同的情況,應給予不同方式的讚美。

有的管理者對在本職工作以外做出成績的職員,會這樣讚美:“你做現在的這些事情,真是個錯誤的選擇,如果你做其他工作,會有更為突出的表現。”這句話就很容易使職工產生誤解,以為這是暗示他不適合現在的工作,讓他另謀他職。

領導本無此意,但不恰當的讚美卻導致這位職工的誤解。假如改用一種說法,效果就不一樣了。可以這樣說:“想不到你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不僅本職工作幹得好,其他方麵也非常出色。”

可見,同樣讚美一個人,一件事,不同的表達方式,得到的效果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