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過多的孕婦在臨產時,為避免破膜後羊水在短時間內大量湧出,子宮內壓驟降引起胎盤早剝、臍帶脫垂,或因腹壓驟降引起孕婦休克等,應采取早期高位人工破膜,緩慢地將羊水放出。在破膜前後要做好輸血、輸液等搶救準備,破膜時要在腹部裹腹帶或放置沙袋,胎兒娩出後要使用宮縮劑以防產後出血。羊水量少於300毫升稱為羊水過少,對其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羊水過少常與胎兒泌尿係統異常同時存在,如先天性腎闕如、腎髒發育不全、泌尿道閉鎖等可導致胎兒尿量減少或無尿,從而影響了羊水量。此外,過期妊娠、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心血管疾患、慢性腎髒疾患,也可影響胎兒發育,導致羊水過少。羊水過少也可因為胎兒畸形等因素引起。
羊水過少發生在妊娠早期,羊膜可與胎兒體粘連,引起胎兒肢體畸形或截肢;也可因羊膜或臍帶與胎兒的某一部分粘連引起該部發育異常。羊水過少發生在妊娠中、晚期時,由於子宮四周壓力直接作用於胎兒,胎兒可發生各種肌肉畸形;畸足、肺發育不全、斜頸、背屈曲等,也容易出現胎兒宮內窘追、新生兒窒息等。
對於羊水過少則應區別對待:早發者胎兒致畸率較高,如明顯影響胎兒發育時應盡早終止妊娠;晚期引起並發症或過期妊娠,可及時治療並發症或終止妊娠。在分娩中應做好搶救胎兒及防止產後出血的各種準備,並以選擇陰道分娩為宜。
胎膜是胎兒的保護膜,有了胎膜才能發揮羊水保護胎兒的作用,使胎兒在宮內活動自如,免受擠壓;以及保持宮內恒溫、避免早產等功能。胎膜由羊膜和絨毛膜組成,絨毛膜在內,羊膜在外。胎膜隨妊娠的進展而擴大,一直維持到分娩時子宮頸口開大。由於宮21開大處的胎膜承受不了較大的壓力而破裂,胎膜破裂後羊水從陰道流出,產婦常以為是小便浸濕了內褲。
羊水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內有白色、小塊狀的胎脂。由於破膜的部位和大小程度不同,陰道流出的羊水量也不同。高位破膜羊水水量少;低位破膜羊水水量多。有時隻是絨毛膜破裂而羊膜尚存,但也會流出少量的羊水,一經臥床休息,破裂的絨毛膜可以修複。
當胎膜破裂難以鑒別時,可將pH試紙放人陰道,堿性的羊水可使橘黃色的試紙變成深綠色;顯微鏡下可看見羊水內的小脂肪塊和胎毛;肛門指診感覺胎膜由鼓脹而變癟,胎頭也隨之下降。
及時診斷胎膜破裂極為重要,有指導產程處理的意義,以避免感染和臍帶脫垂等並發症的發生。
胎膜在臨產前破裂稱為早破水,也稱胎膜早破,這是產科較常見的並發症之一。對某些病例發生早破水的原因尚不明確,但一般認為與以下情況有關:
1宮頸口鬆弛、胎膜發育不良易感染,如絨毛膜羊膜炎等,可發生胎膜早破。
2胎位不正、骨盆狹窄、頭盆不稱、羊膜腔內壓力不均或羊水過多、多胎妊娠等,均可使羊膜腔內壓力過高而發生胎膜早破。
3性生活可引起絨毛膜羊膜感染,特別是精液內的前列腺素誘發子宮收縮,從而使羊膜腔內壓力改變而造成早破水。
4其他因素。諸如劇烈地咳嗽,重體力勞動,突然大笑、大怒等,使腹壓突然急劇增加,也可造成胎膜破裂。
胎膜是胎兒的保護膜,如果胎膜早破,胎兒就將失去保護,對母兒都有一定的影響:
1羊水外流致使子宮變小,可刺激子宮產生收縮;如果破水時妊娠尚不足月,就會發生早產。早產兒體重輕,各器官功能不全,生活能力差,成活率低,故對胎兒很不利。
2在臨產時破水,就失去了產前胎膜對胎兒的保護作用。如果妊娠已足月,胎先露已定,破水24小時內臨產,多不影響產程進展;如胎先露未定,臍帶可隨羊水流出而脫垂,引起胎兒宮內窘迫;羊水流出過多,子宮緊貼胎兒可引起不協調宮縮,從而影響產程進展和胎盤血液循環,引起滯產和胎兒缺氧;胎膜破裂的時間越長,宮內感染機會越多。胎兒吸入被感染的羊水後可引起肺炎,產婦也容易發生產時感染或產褥感染。
在妊娠期間,任何時候都可發生陰道流水,應引起注意。若流水的量少、時間短,這可能是妊娠期宮頸的分泌物;若陰道有中等量或大量液體外流,則要去醫院看急診,這時孕婦應保持臀高臥位,以免臍帶脫垂,並應保持會陰部清潔。
凡是足月妊娠在臨產前發生持續或陣發性大量陰道流水時,要用pH試紙診斷法進行診斷,如試紙變暗綠色,則可確診為早破水,需要人院處理。如果破水12小時尚未自然臨產者,應引產,同時給予抗感染藥物治療,以預防感染。產程中要注意觀察先露部分是否已定,有無胎兒缺氧或感染的可能,如發現臍帶脫垂、胎兒宮內窘迫,需緊急做剖宮產,盡早結束分娩。
妊娠尚未足月即發生破水時,可采用期待療法,在加強監護措施情況下進行保胎,以延遲分娩時間。
在妊娠期間,任何時候都可以發生陰道流水的情況。怎樣防止早破水呢?有以下幾點:
1搞好孕期保健,定期做產前檢查。一般在妊娠5~7個月間,每個月應檢查1次;妊娠7~9個月問,每半個月檢查次;妊娠9個月以上,每周檢查1次。有特殊情況時應隨時檢查。
2適當安排好孕期的生活和工作,加強孕期營養,孕婦心情要舒暢。
3忌劇烈運動,忌提重物等,不走長路、不跑步。
4孕期減少性生活,特別是懷孕早期的3個月和末期的3個月;尤其在懷孕最後個月應禁止性交,否則易造成早破水,發生感染。
5子宮頸鬆弛的孕婦應遵醫囑進行宮頸環紮術,於分娩前拆除縫線。
妊娠晚期陰道出血,即指妊娠28周後的陰道出血,最常見的原因為前置胎盤和胎盤早期剝離。
妊娠晚期,無原因、無腹痛、有反複發生的陰道出血是前置胎盤的主要特征。
在正常情況下,當胎兒娩出後胎盤才能從宮壁剝離而排出,若在胎兒娩出前胎盤已發生了剝離現象叫胎盤早剝。胎盤早剝時可有腹痛現象,以及因剝離部位不同而表現出陰道出血或不伴有陰道出血現象。若胎盤先從邊緣剝離,血液沿胎膜與子宮壁之間經陰道流出,叫顯性出血(流出的血肉眼能看到);如果胎盤從中央剝離,胎盤周邊附著宮壁,此時血在胎盤與宮壁之間,是看不到的,叫隱性出血(因為血未從陰道流出。如果繼續出血,胎盤與宮壁問血腫逐漸增大,胎盤剝離麵越來越大,血液將胎盤邊緣、胎膜宮壁分開,血從陰道流出,稱混合型出血。所以,胎盤早剝嚴重時,常出現惡心、嘔吐、冷汗多、麵色蒼白、血壓下降、子宮增大、胎心音不清等症狀,此時情況極為嚴重。
此外,引起晚期妊娠陰道出血的原因還有宮頸病變,如宮頸息肉、糜爛、子宮頸癌等。發生妊娠晚期陰道出血後,要及時去醫院進行診斷、治療,必要時手術搶救,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正常妊娠時胎盤附著於子宮體的前壁、後壁或側壁。如果胎盤部分或全部附著於子宮下段或覆蓋在子宮頸內口上,則稱為前置胎盤。根據胎盤遮蓋宮頸內口的程度不同,可分為完全性前置、部分性前置及低置胎盤。
前置胎盤主要表現為妊娠晚期或分娩開始時無誘因、無痛性的陰道出血。完全性前置胎盤出血時間早(約在妊娠28周),出血量多且反複發生;部分性前置及低置胎盤者的出血時間比完全性前置胎盤晚些,出血量也少。由於胎盤位置子宮下段,容易發生胎位不正或胎頭高浮,因此增加了難產率。
目前,對前置胎盤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受精卵發育遲緩有關,也可能與多產、多次刮宮、刮宮產或子宮內的其他受損病變有關。當受精卵植入時,為攝取足夠的營養而擴大胎盤麵積,胎盤麵積過大可伸至子宮下段,造成前置胎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