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疾病防治預防(四)(1 / 3)

風疹是一種由風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傳染病。大多數人一生中都曾感染過風疹病毒,但由於臨床症狀較輕,而且有些人呈隱性感染,所以不被人注意。但是,孕婦患了風疹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風疹病毒可直接影響到胎兒,造成嚴重的後果。

1患先天性風疹綜合征(GRS)。妊娠第個月感染風疹病毒,胎兒發生先天性風疹綜合征的機會是50%,第2個月的發生機會是30%,第3個月的發生機會是20%,第4個月的發生機會為5%,即使在妊娠4個月後染上風疹病毒,也仍有一定危險性。

2胎兒受到風疹病毒感染症狀嚴重。感染幾乎涉及胎兒全身各個器官,大多為多種畸形,最常見的是白內障,占89%;其次是耳聾,占84%;還有心血管係統畸形,占60%。

感染過風疹病毒的婦女還可因妊娠再次感染而發生胎兒先天性風疹綜合征。盡管患過風疹的人體會產生抗體,但仍有部分曾患過風疹的孕婦在再感染後胎兒仍發生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孕婦一且受到風疹病毒感染,應聽從醫生勸告,盡快做人工流產,不要繼續妊娠。

風疹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有發生,其傳染源是病人。風疹病毒從呼吸道侵入人體,在上呼吸道增殖,並進入血液,出現低熱、頭痛、咽痛、咳嗽、全身皮疹等症狀。成年人多為隱性感染,沒有明顯病史。

孕婦被風疹病毒感染後,症狀大多輕微,但都會給胎兒帶來嚴重損害。風疹病毒可從母血通過胎盤傳染胎兒,也可從母體生殖道上行感染羊膜腔使胎兒受染。感染如在孕早期,可引起胎兒多種先天畸形,感染孕周越早,畸胎率越高。據統計,妊娠第1個月內受染,可有50%以上胚胎發生嚴重缺陷,還有另一部分胚胎因死亡而流產;妊娠第2個月內受染,畸胎發生率為22%;第3個月為17%;第4個月為%;第5~6個月為6%;6個月後至足月為1%。一般以先天性心髒病、白內障、小頭畸形居多。孕3個月後可發生先天性風疹綜合征,因病毒引起各髒器動脈的彌漫性內膜改變,可發生心、腎、肝、肺炎症,眼視網膜病變,智力發育遲緩、耳聾等,有時症狀在出生幾年後才出現。

由此可見,孕早期感染風疹病毒時最好終止妊娠,而注射胎盤蛋白效果也不甚理想。

妊娠期有的孕婦可發生以水皰為主的皰疹性皮膚病。一般認為,在妊娠期產生了不正常或過多的黃體酮引起皮膚過敏而發生本病,分娩後能夠自行緩解。

本病是一種少見的皰疹性皮膚病,多發生在妊娠4~5個月,也可發生在妊娠早期和晚期,極少數患者可在分娩後發病。

妊娠皰疹一般在分娩後數日內症狀減輕,多數患者在分娩後3個月恢複正常,也有個別的推遲到7個月。當分娩後第一次來月經時,常有輕微發作。口服避孕藥可引起本病的複發。

孕婦患有此病時應該加強營養,補充鈣劑及維生素C、維生素B。,並對症治療。可局部應用止癢和預防感染的藥。

滴蟲性陰道炎是一種婦科常見病,治療藥物較多,效果比較滿意。但是治療孕婦滴蟲性陰道炎時必須考慮藥物對胎兒可能造成的影響。臨床上使用的砷製劑,如卡巴砷、滴維淨以及汞製劑,無論用於孕婦陰道局部坐藥或口服全身用藥,均可能誘發流產或早產,甚至可能引起胎兒發育異常。

滅滴靈是一種高效殺滴蟲藥,陰道可局部應用,也可口服,但妊娠期一般不口服,妊娠頭3個月內服用滅滴靈者,胎兒畸形發生率增高。妊娠中期以後也應慎重使用,以陰道給藥為宜。外用中草藥,如鮮桃樹葉煎水洗外陰,無任何毒副作用,可以使用。

此外,在治療期間應保持外陰清潔,避免性交,每天換洗內褲。滴蟲極易藏匿於陰道皺襞內或尿道、尿道旁腺等處。男性的尿道等處也易藏匿滴蟲,故對反複發作者,丈夫也應檢查小便和前列腺液,必要時應同時進行治療。

胎兒在子宮裏,通過臍帶和胎盤與母體相連,母、胎之間的血液並不相通,絨毛的滋養細胞對母血中物質有一定的選擇性,可以抵抗病原體的侵入,這種功能稱為胎盤屏障。當孕婦遭受感染後,胎盤屏障可發揮其阻擋作用,來保護胎兒,但在孕3個月以前,胎盤尚未完全形成,它的屏障作用還不夠完善,致使某些病原體得以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發生胎兒宮內感染。

宮內感染的發生有以下兩種途徑:

1經血液感染。以病毒最常見。孕婦患病毒性疾病先引起病毒血症,病毒以遊離狀態或附著在紅細胞膜上,先感染絨毛,通過絨毛壞死組織的感染性栓子侵入胎兒血液。細菌不能通過胎盤,但如破壞絨毛結構形成病灶,也能進入胎體,如結核杆菌。

2經陰道上行感染。細菌可以上行感染羊膜和羊水。羊膜早破超過24小時者,發生絨毛膜羊膜炎的機會為20%。有些病毒如單純皰疹病毒,可引起陰道炎、宮頸炎,再通過陰道黏膜、子宮內膜直接感染胎兒。

子宮頸內口鬆弛呈擴張狀態,同時常伴有子宮峽部的缺陷。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多為分娩、手術或刮宮的損傷,極少數是因先天性發育異常引起的。子宮頸內口鬆弛常常引起慣性晚期流產。這類患者在妊娠中期即妊娠4~6個月時,由於羊水增多、胎兒長大、宮腔內壓力增高,胎囊自宮頸口突出。當宮須擴張時,患者無任何自覺症狀,如無腹痛、陰道出血等。當宮頸管被增加的壓力自然擴張到一定程度時,胎膜突然破裂,胎兒隨之排出。

對於宮頸口鬆弛所造成的反複流產,可根據以往流產發生的時間,選擇在此時間之前行子宮內口縫紮術。應注意在陰道無感染的情況下再行手術,術後應給予保胎治療至妊娠足月,當出現臨產先兆時再拆除縫線。

妊娠早期陰道出血常見於各種類型的流產,表現為小腹墜痛,同時有多少不等的陰道出血。孕婦應去醫院檢查,如胚胎正常,可保胎治療;如出血多、宮口已開大,或胚胎組織已掉出或停止發育,應及時行清官術。孕早期陰道出血的原因也可見於宮外孕。

宮頸、陰道的局部病變,如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肌瘤合並感染、宮頸癌,或陰道靜脈曲張破裂等原因,在妊娠的任何時期均可引起出血,一般不伴有不適症狀,血量可多可少,凡出現此情況須詳細檢查,以便及時查出病因及時處理。

子宮肌瘤為女性常見病、多發病。很多女性都有子宮肌瘤,隻是因肌瘤小,無自覺症狀,未能引起注意,故許多女性的子宮肌瘤是在體檢時發現的。

患者能順利地懷孕是再好不過了,可不必為肌瘤引起的不適而苦惱。早孕期就應注意生活起居,以防流產。妊娠期如無不適症狀,可不必幹預。如果肌瘤生長迅速,出現紅色變性時,一般采取保守治療,疼痛多能自行緩解,多數孕婦妊娠可繼續下去。妊娠後期若肌瘤不影響產道,盡量從陰道分娩。多發性子宮肌瘤影響子宮收縮,應嚴密觀察產程並在產後防止出血。若因宮縮乏力、產道受阻或為搶救胎兒需剖宮產時,手術中是否切除肌瘤或切除子宮,必須根據病情需要,征求患者及家屬意見後再做決定。因為妊娠後的子宮血運豐富,肌瘤生長較大,此時手術摘除肌瘤創麵大、出血多,而產後隨子宮複舊肌瘤也會縮小。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生在中年婦女身上,30歲以下者較少見,這種疾病是不孕原因之

子宮肌瘤可生長在子宮的任何部位,對妊娠的影響也各有特點。黏膜下子宮肌瘤生長在子宮最內層,肌瘤伸人宮腔,表麵不易觸及,但由於肌瘤改變了宮腔的形狀,可影響受精卵著床,從而導致不孕或流產。肌壁間肌瘤較多見,小肌瘤僅表現為子宮增長,較大肌瘤可有結節不平感。由於妊娠期子宮血運豐富,肌瘤在良好的營養狀況下隨子宮增長而迅速增大,易出現紅色變性,患者表現為下腹痛劇烈、惡心、嘔吐、體溫及白細胞升高。漿膜下子宮肌瘤在子宮最表層,表麵易觸及,對妊娠影響不大,但較大的漿膜下肌瘤及子宮頸部、帶部肌瘤可阻礙先露下降,造成梗阻性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