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在妊娠後期出現下列情況時,應立即去醫院,不得遲疑:
1腹痛。孕晚期因輕微的不規則宮縮引起的腹痛,是正常的,但如出現間隔5~10分鍾持續0~20秒的有規律的腹部陣痛,並伴有腹部緊縮感和少量陰道血性分泌物時,應立即去醫院。
2胎膜早破。孕晚期在沒有任何臨產先兆的情況下出現大量陰道流水時,說明胎膜已破,多半在雙胎、陣咳、腹瀉、性交、腹部外傷,致使宮內壓力增高等情況下發生。在送往醫院的途中,孕婦應保持平臥。
3陰道大量出血。這種情況最常見於前置胎盤與胎盤早剝。前者多發生在懷孕7—8個月,孕婦無任何不適感,且常發生在夜間;後者常有腹部外傷史,並伴明顯的腹痛。這兩種情況對母胎均有一定的危險性,需立即去醫院。
4子癇。即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表現為劇烈的頭痛、視力模糊、手足抽搐,嚴重的還可發生昏迷,必須即刻送往醫院。
5胎動次數減少及消失。孕婦在自我監護中如發現胎動次數突然明顯減少(平均每小時少於2—3次),甚至完全消失,應盡快去醫院檢查,以確定胎兒是否正常。有的孕婦在妊娠後期可出現類似孕早期反應的症狀,如惡心、嘔吐、進食不佳等。這是由於隨妊娠月份增大,妊娠內分泌激素的影響及子宮壓迫使胃腸蠕動減弱、消化能力降低造成的,一般不需特殊治療。症狀較重時可采用飲食療法,如少食多餐,選擇一些易消化並適合自己口味的食品;也可適當服一些助消化的藥,如消化酶製劑等。若有便秘,在通便後也會使症狀得到改善。所以在妊娠後期出現類似早孕反應多半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但需警惕急性肝炎或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器質性疾病的發生。因此孕婦及其家屬應密切細致地觀察病情,並進行一些有關實驗室檢查來確定診斷,以免延誤治療。
若孕婦平時血壓很正常,而在妊娠24周後發生高血壓,或同時有水腫、蛋白尿的稱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這是妊娠期一種常見且嚴重的並發症,主要表現為全身小動脈痙攣,動脈腔變窄。這種病對孕婦、胎兒或新生兒均有較大的威脅,屬於高危妊娠,因此,及早發現並預防本病的發生和發展,對保護自身的健康及減少圍生兒的死亡率有很重要的意義。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在臨床上分為輕度子癇前期、重度子癇前期及子癇,最明智的做法是積極防治它由輕度變為重度。當出現重度子癇及子癇時,若不及時治療,則孕婦可能發生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腦溢血、肝髒損害等,嚴重時可發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及因血小板耗盡,血不凝結而導致產婦大量失血而死亡,或引起胎盤功能不全、胎盤早期剝離、胎兒窒息,以致胎死宮內或新生兒窒息。
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尤其是重度的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是降低圍生期母嬰死亡率的關鍵之一。
孕婦在孕期一定要按時定期檢查,觀測血壓、尿蛋白及浮腫情況。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早期並不一定有自覺症狀,隻有定期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孕婦平時不能怕麻煩而忽視這一點。一旦發現血壓高、浮腫時,應立即與醫生配合治療,注意休息,並采取左側臥位,減少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使下肢及腹部血流充分回到心髒,保證。腎髒及胎盤的血流量。注意多吃些高蛋白食物,適當限製食鹽的攝入,必要時按醫囑服些降壓或鎮靜藥物。因此說,及早發現並積極治療輕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使之痊愈,是預防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發生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妊娠晚期指懷孕最後的3個月,即妊娠28周以後至妊娠足月。在這期間,孕婦陰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胎盤異常,即前置胎盤和胎盤早期剝離。
什麼叫前置胎盤,為什麼會引起出血呢?正常妊娠時的胎盤是在子宮體的前壁、後壁或側壁,若胎盤附著部位較低,部分或全部覆蓋在子宮頸口上則形成前置胎盤。根據其覆蓋的程度分為胎盤低置(胎盤位置接近於宮頸口)、部分性或完全性(或稱中央性)前置胎盤。在妊娠晚期,當子宮不規律收縮或臨產後,由於子宮下段擴張可使覆蓋於子宮頸5上的胎盤與子宮分離而引起出血。前置胎盤出血量多少與胎盤覆蓋子宮頸V多少有關,覆蓋的越多則出血越早,量也越大,反之則出血晚,量也少。這種出血的特點是血色鮮紅且不伴有腹痛現象。
胎盤早期剝離是指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即已部分剝離。它常由於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外傷或突然大量羊水流出而引起。其出血色暗並伴有腹痛現象,嚴重剝離時血液滲入子宮肌層,腹部可硬如板狀。由於剝皮麵出血與陰道不一定相通,陰道外出血量常與孕婦及胎兒危重情況不相符合,因而病情常被掩蓋,所以密切觀察孕婦及胎兒變化情況是極為重要的。
前置胎盤及胎盤早期剝離是妊娠晚期的嚴重並發症,一旦處理不及時將會導致母嬰雙亡。早期做B超檢查是可以診斷出來的,但在孕早期、中期檢查為前置胎盤時,隨妊娠月份增加,胎盤也可能隨之上移至正常位置,這時若無陰道出血,可定期檢查胎盤位置即可。一旦有出血時應立即去醫院就診,必要時住院觀察,妊娠晚期或臨產時,胎盤低置或部分性前置胎盤及輕度胎盤早期剝離的孕婦若陰道出血不多,情況良好時,經嚴密觀察,有時也可自陰道順利分娩;若出血增多(一般以超過月經量為準或腹痛加重),應盡快去醫院立即做剖宮產,以結束分娩。
綜上所述,降低人工流產率及盆腔感染,對預防前置胎盤的發生可能有一定的作用。及時發現並積極治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避免外傷和胎膜早破等情況發生也可預防胎盤早期剝離。
妊娠期存在一些對母嬰不利的因素或合並症,對分娩或母嬰安全構成較大危險,這種妊娠稱為高危妊娠。高危妊娠通常包括年齡小於8歲或大於35歲的孕婦。這種妊娠常合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骨盆狹窄、胎位異常、產前出血、羊水過多、多胎、胎兒過大或過小,母子血型不合,及一些內科疾病,如心髒病、肝炎、腎炎、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血液病等。既往有妊娠及分娩不良情況,如不孕症、多次流產史、早產史、難產史及各種原因引起的胎兒死亡史,既往子宮腫瘤手術史等均屬高危妊娠。
由於高危妊娠增加了圍生期母嬰死亡率,應予高度重視。一般醫院均設立專科門診,由有經驗的醫師應用高危監測手段,如胎兒生長指標、胎心監測、B超、胎盤功能測定及必要的婦科及內科各項檢查,對孕婦及胎兒進行定期監測,並及時予以治療,以糾正高危狀態。對胎兒已近成熟或高危狀態無法糾正的孕婦,應在適當時候終止妊娠。
屬於高危妊娠的孕婦不要過於緊張,應與醫生密切配合,通過嚴密觀察及適當處理,以便安全度過妊娠及分娩期。
人們常以為隻有孕婦被毆打了或跌倒了才會引起流產,其實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孕婦若被人用力毆打了腹部,或在長途汽車上及火車上經過長時問震蕩,或登樓梯,或過度疲勞,或過分劇烈地性交,或因病而發熱、下痢以及精神受到刺激等情況是造成流產的原因。但是,除了這些原因之外,還有一些流產是因孕婦體內的潛在因素造成的。這就需要去醫院,通過各種必要的檢查,找出原因,進行治療,防止流產再次發生。
孕婦在懷孕後4個月以內,胎盤還未成熟,情況最不穩定,這時最容易發生流產。在孕初期,有的孕婦甚至連自己懷了孕都不知道,以致做出很多可引發流產的事情。還有,在一年之中,又以入夏的5月和6月最容易小產,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這樣。原因並不是季節影響,而是因多數人在春天受孕,到五六月份的時候,也正是有孕兩三個月的時候,即進入最易流產的時候了。
在找不到導致流產的外因時,就要懷疑孕婦潛在的體內因素了。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因素:
1子宮發育不全。這類流產多發生在月經初次來潮較遲,或經常月經周期不正常,或身體虛弱的人身上。如果是因上述情況而流產,可以采用內分泌療法加以改善,便可防止再次流產。
2子宮後屈。子宮的正常位置應是略向前屈。健康婦女往往也有子宮略微後屈的,這些輕微的後屈會在受孕後3個1月左右自然轉向前屈。有時卻會在子宮由後屈轉向前屈的過程中,受到刺激而引起子宮收縮發生流產。還有的婦女子宮後屈比較嚴重,子宮與腹壁粘連在一起,這種情形按道理是不會受孕的。雖然也有偶然受孕的例子,但也是以流產居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