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疾病防治治療(一)(1 / 3)

在懷孕早期發熱,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對此,首先要找出發熱原因,短時間的低熱對胎兒危害不大;長時間發熱或高熱,不但使孕婦各器官功能紊亂,還可刺激子宮收縮或引起子宮感染而流產。因細菌毒素、病毒可以幹擾器官的正常分化和發育,可引起胎兒畸形或死亡。孕婦單純的高熱也可使胎兒致畸。

因此,孕婦在孕早期要著重預防各種傳染性疾病,避免引起發熱的各種原因。一旦發生長時間高熱須征求醫生意見決定是否繼續妊娠,以及對症治療。另外,孕婦切勿自己盲目用藥或濫用藥物,如濫用鏈黴素、慶大黴素等,必須用藥時須由醫生決定。

現已發現在數百種與人類疾病有關的病毒中大部分病毒能通過胎盤進人胎兒體內,影響胎兒生長發育,致畸或致胎兒死亡。因此,孕婦要盡量避免病毒感染。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疾病。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是鼻病毒,一年四季幾乎人人都可罹患,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全身酸痛是常見症狀,有時低熱。孕期患普通感冒者居多,對胎兒影響不大,但如果體溫較長時間持續在39℃左右,則有導致畸胎的可能。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是流感病毒,借空氣和病人的鼻涕、唾液、痰液傳播,傳染性很強,常引起大流行。患者受感染後可發冷發熱,熱度較高,頭痛乏力,全身酸痛,常在退熱後鼻塞、流涕、咽痛等症才出現,患者體力消耗大,恢複也慢。流感病毒不僅能使胎兒發生畸形,高熱和病毒的毒性作用也能刺激子宮收縮,引起流產、早產。因流感病情較重,常常需要使用解熱、鎮痛、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但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綜上所述,孕期預防病毒感染極為重要。平時要注意營養、增強體質,避免接觸感冒病人,在感冒流行時不要去公共場所,避免感冒或減少患感冒的機會。

孕婦患了感冒應盡快控製感染,排除病毒,同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降體溫。

輕度感冒的孕婦,可多喝開水,注意休息、保暖,E服感冒清熱衝劑或板藍根衝劑等;感冒較重,並有高燒者,除一般處理外,應盡快控製體溫。可用物理降溫法,如額、頸部放置冰塊等;也可有選擇地使用藥物降溫。在選用解熱鎮痛藥物時,要避免采用對孕婦、胎兒和新生兒有明顯不良影響的藥物,如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之類藥物,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諸如醋氨酚等解熱鎮痛藥。

中醫藥能有效地控製感冒病毒,且毒性非常小,所以中藥是治療孕婦感冒的最好方法。

孕婦患感冒時,不能隨意自行用藥,一定要去專科醫院診治。

孕婦能不能打預防針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一般情況下,孕期應禁止預防接種,以免病毒通過胎盤引起胎兒宮內感染。,雖然死疫苗無傳染力,但可引起發熱、頭痛、無力等全身反應而誘發子宮收縮,可增加流產、早產的危險。胎盤球蛋白主要用來預防麻疹及傳染性肝炎,有時可發生過敏反應,所以也不應作為增強孕婦體質的補藥。

但在某些緊急情況下,預防針是非打不可的。例如,孕婦被瘋狗咬傷時,為了預防狂犬病的發生,就必須及時注射狂犬疫苗;在白喉暴發流行區,孕婦與白喉病患者有過密切接觸,就必須對孕婦做白喉疫苗的應急接種。破傷風疫苗也是孕婦應該打的預防針。

產褥期的破傷風,也叫臍帶風,是產褥期危及產婦與新生兒生命的一種嚴重疾病。有些專家曾對產婦和新生兒做過破傷風抗體水平調查,發現約2/3的產婦和新生兒對破傷風無免疫力,故分娩時孕婦和新生兒很容易感染發病,而且破傷風病的死亡率相當高。經國內外專家研究證明,給孕婦接種破傷風疫苗是預防孕婦和新生兒破傷風最為有效的方法。什麼時間給孕婦接種破傷風疫苗最合適呢?因為接種破傷風疫苗後2~4周體內才能產生相應的抗體,隻有在產生抗體後才能對該病有免疫能力,所以,給孕婦注射破傷風疫苗的時間應在預產期前個月。

乳房是女性重要的副性器官,也是哺育兒女的天然“糧庫”。為了保證胎兒出生後能順利地吸吮乳汁,孕期需要注意對孕婦乳頭的護理。

自妊娠6個月開始,每日應用清水擦洗乳頭及其周圍皮膚皺褶處,以增加乳頭表皮和根部皮膚的韌性,避免哺乳時發生破裂或感染。如有乳頭內陷,擦洗時可用手輕輕將乳頭撚出來,如內陷的乳頭上有積垢或痂蓋,可先塗上些植物油,使其軟化後再用肥皂水洗去。孕期對乳房的刺激不宜過多,特別是妊娠末期,刺激乳房可以誘發子宮收縮,有引產和催產作用。這是由於刺激乳房,尤其乳頭,通過神經內分泌通路的傳導,可以促使孕婦體內的內源性催產素物質分泌增多,作用於子宮肌產生子宮收縮。因此,凡孕期子宮敏感性偏高,或曾有過流產、早產、習慣性流產史,曾發生過胎膜早破、死胎,有過多次人工流產、引產史且合並有宮頸內口機能不全的孕婦,孕期均不宜過多地刺激乳房和乳頭。

相反,對於過期妊娠的孕婦,如經醫生檢查,確無頭盆不稱等並發症者,可以用刺激乳頭的方法來引產,以免過期妊娠對胎兒帶來危害。方法是孕婦取左側半臥位,雙臂交叉於胸前,用雙手拇指、示指及中指抓住乳頭,同時有規律地做撚轉乳頭的動作,持續6~10分鍾,每日3次,當產生陣發性腹痛、腰酸時,即會引起正常宮縮。

母乳是育嬰的最理想、最方便的食品。為了在產後能順利地哺乳,應提前在孕期注意乳房的衛生保健。

1懷孕後,乳房逐漸發育變大,此時不要穿過緊的上衣,以免壓迫乳房而妨礙其發育。應佩帶合適的乳罩,防止乳房下垂。

2由於孕婦的皮脂腺分泌旺盛,乳頭上常有積垢和痂皮,強行清除可傷及表皮,應先用植物油(麻油、花生油或豆油)塗敷,使之變軟後再清洗。

3妊娠4~5個月後,每日應用毛巾蘸肥皂水擦洗乳頭數次,以增加其彈性,並可使表皮增厚,從而耐受嬰兒吸吮,減少產後乳頭皸裂的發生。

4內陷的乳頭擦洗幹淨後,用雙手手指置乳頭根部上下或兩側,同時下壓,可使乳頭突出。乳頭短小或扁平者則可用拇指與示指壓緊乳暈兩側,另一手自乳頭根部輕輕外牽。這些都是簡便易行的糾正方法,每日可做10~20次,甚至更多,數月後即可見到成效。

婦女懷孕後,腹部會逐漸增大,許多孕婦愛使用腹帶來約束,但不少人不會科學地使用腹帶,以下介紹幾種使用腹帶的方法:

1若孕婦身體較矮或腹肌過於鬆弛,增大的腹部往往向前下方形成懸垂腹,以至身體的重心明顯前移,造成活動不便並增加疲勞感。束以腹帶,支托下垂的腹部,會使孕婦感到輕鬆、靈便。

2胎位不正的孕婦經糾正後,應用腹帶約束,防止胎兒轉動也是十分必要的。

3使用腹帶絕不是為了美觀,故腹帶的鬆緊要適度,太鬆則起不到支托的作用,太緊又可妨礙呼吸與消化功能。若孕婦腹肌較強,腹部無明顯下垂者也可不用腹帶。

如果妊娠後每日大便次數增多,出現稀便,伴有腸鳴或腹痛就是發生了腹瀉。

腹瀉常見的原因有腸道感染、食物中毒性腸炎和單純性腹瀉等。輕微單純性腹瀉,一般服止瀉藥即可以治愈;因腸道炎症引起的腹瀉,大便次數明顯增多,容易激起子宮收縮,引起流產;細菌性痢疾感染嚴重時,細菌內毒素可影響胎兒,嚴重者可致胎兒死亡。

因此,孕期一旦發生腹瀉,千萬不要輕視,應盡快查明原因,針對不同病因進行治療,不要自己隨便用藥。

心髒病患者在孕期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定期檢查。經醫生允許懷孕的心髒病患者,在妊娠5個月前,每兩周檢查1次,5個月後每周檢查1次。預產期前兩周提前住院待產,為分娩做好準備。

2注意飲食與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及情緒激動。睡眠時

問要充足,餐後宜休息半小時。注意加強營養,飲食宜清淡,從妊娠4個月起,每天攝入食鹽量不宜超過3~5克。防止進,、毫食過量的蛋白質和脂肪,以免增加心髒負擔。應忌酒,以防止酒精對心髒的刺激及造成胎兒生長發育畸形或智力發育不良。

3預防疾病。即使患一些小毛病,也會釀成嚴重後果,故應預防感冒,防止鏈球菌感染、風濕熱。發生尿路感染及生殖

甘。器官炎症時,應及時應用抗菌藥物,否則易發生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4合理用藥。可適量口服複合維生素B、鈣片等,貧血者

保可加服補血藥。避免應用對胎兒有致畸及損害心髒的藥物,如氯丙嗪、安定等。同時應避免注射防疫針及做不必要的檢查,應盡量避免靜脈輸液。如必須輸液,速度宜緩慢,輸液量

健不宜過多。對治療心髒病的藥物,應遵醫囑服用,不能隨便濫用。

高血壓患者在妊娠後要注意自我保健。血壓在妊娠前達到186/12kPa(140/90mmHg)的婦女,妊娠後不論血壓能否恢複到正常或持續在高水平上,都應該定期做檢查,主動向醫生講清以往血壓高的病史,檢查尿蛋白及尿比重,並檢查眼底,了解高血壓嚴重程度。一般約有5%~32%的高血壓患者並發妊娠中毒症,預防妊娠中毒症發生的有效措施主要是休息,避免精神過度緊張,按時服降壓藥,使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因此,在妊娠早期孕婦應做定期監護,每1~2周到醫院檢查次。孕期如果仔細監護,可使妊娠中毒症發病機會大大減少。即使發病,也可以把發病期推遲到妊娠35周以後,這就能減輕對胎兒在宮內發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