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晚期的孕婦子宮增大,向前凸出,身體重心前移,背部不得不向後仰以保持身體平衡,給活動、行走帶來許多不便;沉重的子宮還使孕婦感覺下墜不適,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用腹帶托起子宮來減輕腹部負擔。
腹帶能完全包住髖部,牢牢支持腹壁,托起子宮,減輕不適感。使用腹帶時不能係得過緊或過鬆,仰臥時係上更容易適合體形。
懷孕期間出現下列情況時孕婦應立即去醫院診療:
1腹痛並伴有陰道出血。
2麵部和四肢浮腫,短期內迅速加重。
3劇烈而持續的頭痛,眼花。
4持續性嘔吐,不能忍受。
5不呢原因的突然發冷、發熱。
6陰道突然流出混濁液體。
7胎動劇烈、頻繁或突然明顯地減少。
出現上述意外情況時,應高度重視,要立即去醫院檢查、診治。
35歲以上生育的產婦稱為高齡產婦。因為35歲以上的婦女卵巢功能開始退化,卵子容易發生畸變,容易造成流產、胎兒畸形和小兒智力低下。而且35歲以後生育時骨盆的韌帶鬆弛性、盆底和會陰的彈性都有所減輕,故妊娠期並發症和難產發生率相應增高。
綜上所述,高齡孕產婦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注意休息,因年齡大容易疲勞,所以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2要注意飲食,在增加營養的同時,應少吃鹽,預防妊娠中毒症。
3要按醫生的要求定期進行檢查。
4要保持心情舒暢,一切順其自然。
5要到醫療設施好的醫院去分娩。
妊娠後期,孕婦常在活動時感到心慌氣短,即使活動量不大,也不像孕前時那麼容易承受,這是為什麼呢?
由於妊娠期孕婦各器官組織的工作量都要增加,所需要的氧也就增多。氧吸入的多少一是靠每分鍾呼吸次數,二是靠每次呼吸的深度,孕婦就是靠加深和加快呼吸來獲得更多的氧氣。妊娠期,血容量約增加1500毫升,其中血漿增加40%~50%,紅細胞增加18%~30%,就會出現生理性的血液稀釋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單位容積血液中紅細胞數較孕前減少了,而身體對氧的需求也就更高了,這就不得不靠增加每分鍾的心跳次數和增多每次心髒排出的血液量來代償。如孕前心率為70次/分左右,孕後要增加到80~90次/分。試想,循環係統增加了這麼多的血量,心跳次數和每次排出血量又要增加,再加上增大的妊娠子宮推擠橫膈,使心髒向上向左移位,則機械性地增加了心髒負擔。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孕婦稍一活動自然就會出現心跳加快、心慌氣短的症狀了。但隻要能注意適當休息,不做過多過重的體力活動,不會對孕婦有什麼不良的後果,更不必擔心患心髒病。
孕婦在懷孕的中期和晚期常會出現浮腫現象。開始僅僅踝部皮膚發緊發亮,按下去有凹坑,以後逐漸向上蔓延到小腿、大腿,嚴重時腹壁和全身浮腫,甚至會發生腹水。
浮腫的出現與身體內水、鈉代謝有關。經測定,孕婦在孕期體重平均增加9—125千克,其中體液總量增加約85升,約占增加體重的70%。所增加的水分分布在胎兒、胎盤、羊水、血漿、子宮和乳房的新生細胞及組織間隙內。因此,孕期水、鈉瀦留是正常生理現象,也是母體和胎兒生長所必需的。
妊娠最後o周內,水、納主要瀦留在組織間隙。組織問液增長速度加快,皮下組織範圍廣、疏鬆,是液體瀦留的好場所。另外,孕婦的姿勢對液體瀦留的部位也有一定的影響:當仰臥時,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坐或站立時阻礙髂總靜脈回流,也都會引起下肢靜脈血液淤滯,靜脈壓增高迫使血管內液體過濾到組織間隙,出現可凹性水腫,這種水腫一般較輕,經休息可恢複。如經休息仍不恢複,或越來越重,或者雖然沒有可見的凹陷性水腫,但體重增加每周超過05千克,都說明有過多的水、鈉瀦留,可診斷為妊娠水腫或輕度妊娠水腫或輕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應去醫院診治。
到了妊娠晚期,孕婦應盡量少站立,工作間歇之餘可坐下抬高下肢或側臥片刻。夜間入睡時應取左側臥位,以減少對下腔靜脈的壓迫,增加回心血流量及尿量。下肢瀦留的液體通過尿液排出,水腫也可隨之減輕。在每次產前檢查時要準確測量體重,以便及時發現隱性水腫。當妊娠後期每周體重增加超過05千克時,就應注意,可限製食鹽和水的攝入,嚴重水腫則需使用利尿藥物。
妊娠3個月後,許多孕婦經常發生小腿抽筋,尤其在夜間和寒冷季節更甚。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一是孕婦體內缺鈣;二是孕婦身體重心改變,小腿負荷加重,使小腿肌肉疲勞所致。
防治辦法是多吃含鈣食物,如牛奶、骨頭湯、魚湯、蝦等,必要時可口服鈣劑,平時多曬太陽,入睡前可按摩小腿後麵的肌肉,以減輕疲勞,不穿高跟鞋,以免加重小腿的負擔。抽筋時也不必緊張,隻要用力將腳跟下蹬,腿盡量伸直,這樣抽筋就會很快好轉。
腎盂。腎炎是孕期常見的泌尿係統感染性疾病,約占孕產婦疾病的2%,細菌多數是大腸杆菌。其發生原因如下:
1由於妊娠期孕激素分泌增加,使輸尿管肌肉張力降低,蠕動減弱,增大的子宮壓迫輸尿管造成輸尿管、腎盂、腎盞的擴張,尿液淤滯,使細菌易於繁殖。
2由於陰道分泌物、糞便及皮膚的細菌汙染尿道口,細菌蔓延引起感染。
3經調查,有5%~0%的孕婦尿液中含有細菌,但其感染症狀不明顯,如不治療,不但孕期會持續有細菌尿,產後也大都不會消除。其中一些孕婦妊娠後期和產褥期可發生有症狀的泌尿係感染,大多為急性。腎盂腎炎。因為高熱及細菌毒素可引起早產和胎兒宮內窘迫,所以,應積極治療菌尿,並注意外陰部清潔,采取左側臥位以減輕子宮的壓迫。治療期間,還要多飲水,以便有足夠的尿液衝洗膀胱,利於細菌的排出。
女性生殖道炎症包括陰道炎、子宮頸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及卵巢周圍炎等,這些疾病都可以影響受孕,是造成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陰道有炎症時,大量膿細胞可以吞食精子,降低精子活力,縮短精子壽命。陰道滴蟲除可直接吞食精子外,還可使精子數量減少,質量降低。此外,妻子有滴蟲性陰道炎,通過性生活傳染給丈夫後可引起男性尿道、前列腺或附睾炎,直接影響精子的產生,從而使受孕機會減少,甚至引起不孕。
患宮頸炎時排出的帶菌膿性液體可殺死精子,即使僥幸存活的精子也不易順利通過子宮頸進入子宮腔,從而使受孕率降低。
子宮內膜炎改變了子宮內的正常環境,使僥幸存活的精子即使與卵子結合成受精卵,也不能在子宮內著床。
輸卵管發炎可造成管腔阻塞,使卵子的輸送和精子進人受到阻礙,精子不能和卵子結合,這是導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女性生殖道有炎症可以影響受孕,但如能及時發現,積極治療,仍可以增加受孕機會,而且完全可以懷孕。
婦女因其生理特點很容易患膀胱炎,主要是因為婦女的尿道比男子的尿道短,病菌很容易侵入。而妊娠後,由於膀胱周圍充血,組織也變軟,所以比平時更容易發炎。膀胱發炎時,會覺得小便之後還似乎有未排盡之感,小腹也感到不舒服,甚至發脹。炎症嚴重時,也會發生出血現象,所以發現膀胱有炎症時應及早診治。孕婦在孕期容易發生便秘,有時兩三天甚至四五天才排一次便,這與消化係統變化有關。懷孕後胎盤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可使胃腸道平滑肌的張力減低,蠕動變慢變弱,使食物不能按照原有的速度從胃、小腸、大腸向消化道遠端運送。食物經消化後的殘渣在大腸裏停留過久,水分被腸壁吸收,剩下的幹燥堅硬的糞塊很難排出。再加上孕婦腹壁肌肉鬆弛,腹壓不足;增大的子宮和胎頭向後壓迫直腸,即使糞便堆積在直腸已引起了便意,也用力收縮了腹肌,但大便仍解不出來。患便秘的孕婦,有排便感覺又排不出,很不舒服,食欲也受影響。便秘還能使腸管裏一部分代謝廢物又被重新吸收,更有害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