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妊娠晚期(一)(2 / 3)

孕期除容易發生便秘外,還容易引起痔瘡。痔瘡是直腸肛管部的痔靜脈叢發生曲張形成的靜脈團。到了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影響下半身靜脈(包括下肢、外陰的靜脈和直腸肛管的痔靜脈)血的回流,由於痔靜脈淤血,壓力增加,管壁變薄,被動擴張後就形成了彎曲的靜脈團。如果孕婦便秘,幹硬的糞塊壓迫腸壁靜脈,加重淤血,用力排便時腹壓的增高也使痔靜脈擴張更加嚴重,這就是妊娠晚期孕婦容易發生痔瘡或痔瘡加重的原因。分娩時產婦向下屏氣,痔瘡充血、增大,產後可從肛門脫出,常需用手送回。一旦發炎或形成血栓、局部腫脹劇痛,將給產婦帶來很大痛苦。那麼,怎樣預防便秘和痔瘡呢?

首先,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即使沒有便意也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另外,要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和蔬菜,如玉米麵、紅薯、芹菜、油菜等;水果中香蕉、梨、蘋果也能通便;清晨喝一杯涼開水或蜂蜜水也利排便;適當的活動,像散步、做體操均可增強腸管的蠕動,促進排便。糞便過於幹燥者,可服用石蠟油30毫升,或使用開塞露、甘油栓軟化糞塊,但不能使用強烈瀉藥,如蓖麻油、番瀉葉等,以免腸蠕動強烈誘發子宮收縮,引起流產或早產。

預防痔瘡首先要防治便秘,也要注意孕婦的體位,站或坐的時間不能過長,要經常變換姿勢,可減輕痔靜脈淤血。夜間入睡時采取左側臥位,可避免增大子宮對靜脈的壓迫;在分娩時向下屏氣的時間不應過長;產後如有痔瘡脫出要及時送回,可先用紗布浸33%硫酸鎂熱溶液外敷患處,起到消腫、收斂作用,再在痔的局部塗上油膏,用手輕輕將痔推人肛內。疼痛劇烈時,可外塗痔瘡膏或口服槐角丸。

痔瘡在孕婦中的發生率高達66%。但是如果采取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法,效果是很好的,大可不必害怕,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痔瘡的發生與痔瘡靜脈叢受到壓迫後回流不暢及與外來刺激有關。懷孕後,由於子宮日益增大,向後壓迫下腔靜脈,使其所屬的小血管血液回流受阻而淤積,誘發或加重痔瘡。

痔瘡的早期病狀是糞塊外表有血跡或大便後肛門滴血。嚴重者血可噴射而出。內痔一般有墜脹感,有的在大便時可脫出肛門外,便後自行恢複;不能恢複的,可引起嵌頓水腫,發生疼痛。外痔發脹、瘙癢,當發炎或形成血栓性外痔時,疼痛劇烈,行走困難,坐立不安。經常反複出血造成貧血,可有頭昏、氣短、疲乏無力、精神不佳之症狀。孕婦一旦分娩後腹內壓力降低,靜脈回流障礙解除,痔瘡即在3—4個月內自行萎縮。孕婦的痔瘡重在預防,治療上以非手術療法為主。

首先,要保持大便通暢,防止出現便秘。孕婦除注意食物中營養成分外,還應多吃些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如韭菜、芹菜、絲瓜、白菜、菠菜、萵苣、蘿卜等,增加腸蠕動,並注意多喝水。孕婦應避免久坐久站,應適當參加一些體育活動。最好養成每天早上定時排便的習慣,有排便感時不要忍著。大便幹結難以排出時,可吃些蜂蜜、麻油、香蕉或口服石蠟油等潤腸食物或藥物,不可用芒硝、大黃、番瀉葉等攻下的藥物,以防引起流產。

其次是促進肛門局部的血液循環,幫助靜脈回流。每用溫熱的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並可做肛提鍛煉,方法是將肛門括約肌往上提,吸氣,肚臍內收,再放肛門括約肌,呼氣,一切複原。如此反複,每次做30回,早晚各鍛煉1次。最好在起床前,仰臥在床上進行,這樣效果良好,容易產生便意,利於養成每天早上起床後解大便的良好習慣。

此外,避免對直腸、肛門的不良刺激,及時治療腸道炎症和其他肛門疾患。不要飲酒,不吃辣椒、胡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內痔脫出應及時慢慢托回。內褲要常洗、常換,保持幹淨。

痔瘡腫痛時可用痔瘡膏外敷,出血較多時,可服用維生素C、安絡血、槐角丸等藥物。症狀嚴重時應去醫院診治;貧血者應補充蛋白質和鐵劑。

痔瘡形成有兩個原因,第一,痔瘡脈內血液淤積,壓力增高;第二,痔靜脈壁薄弱,彈性不足,難以抵抗內壓。

常言道“十人九痔”。妊娠後,子宮胎盤血循環建立,盆腔血液供應豐富,因此,回流到下腔靜脈的血量就增加。然而下腔靜脈位於脊柱骨前,易受增大的子宮壓迫,尤其在妊娠後半期。下腔靜脈受壓,必然阻礙血液向上回流到右心房,故而凡是最後彙合到下腔靜脈去的那些靜脈的血液回流也相應受阻而淤積,像下肢、外陰、直腸肛管等的靜脈。痔靜脈內血液淤積,壓力增高,再加上妊娠期神經內分泌方麵變化的影響,靜脈壁擴張,就逐漸擴大變彎曲成痔瘡。

除了妊娠對靜脈壓、靜脈壁的直接影響可引發痔瘡之外,還有一個間接因素可加劇痔靜脈淤血,那就是便秘。如果孕前大便通暢而孕後便秘,這是因為在胎盤孕激素的作用下,胃腸道平滑肌張力減低,活動減弱的緣故。糞便經常存積在直腸內,必然壓迫腸壁靜脈,使血液回流更加不暢。再加上排便困難,用力下迸,腹內壓力增高更易促使痔靜脈擴張。所以,痔瘡常在懷孕後發生或加劇。

預防重點在於防治便秘,盡可能經常更換體位姿勢,勿坐立過久以免加劇痔靜脈淤血;經常注意保持肛門的清潔衛生;及時治療肛管炎症。

孕早期和晚期,孕婦常出現小便次數增多現象,並有尿未排淨的感覺,這是孕期的正常生理現象,可不必擔心。

在婦女骨盆腔內,子宮位於中央,子宮前麵是膀胱,後麵與直腸相鄰。懷孕早期由於胎兒發育,子宮會逐漸增大,壓迫子宮前方的膀胱,使膀胱不能充分貯存尿液。這樣,隻要有少量的尿液,就會產生尿意,導致小便次數增多。到了妊娠中期,子宮進一步增大,超出骨盆腔進入腹腔,膀胱壓迫解除,恢複原來的貯尿量,小便次數恢複正常。到了懷孕晚期,由於胎兒頭部入盆,占據盆腔內的位置,使膀胱再次受壓,貯尿量減少,又會出現小便次數增多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孕婦在小便次數增多的同時,伴有尿急、尿痛等症狀時,可能是尿路感染,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孕期喝水過多,會增加腎髒的負擔,是不好的。至於口渴,一定有其原因,吃的東西太鹹了,是口渴的原因之一。但有一點不可忽視,就是妊娠中毒症的先兆也是口渴,或是潛伏著的糖尿病症狀,應立即去醫院做認真檢查為好,萬不可粗心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