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懷孕開始到懷孕2周末稱為孕早期,這個時期是孕卵著床分裂、胚胎及胎兒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孕婦最容易受內外環境的影響。故應當采取以下保健措施:
1早做產前檢查。早期檢查可以了解孕婦的基礎血壓,這是防治孕中、後期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重要指標。對有遺傳病家族史的孕婦進行絨毛培養,以確定本次妊娠的取舍。對患嚴重心髒病、腎髒病、糖尿病的孕婦,應判斷其對妊娠的承受能力,對無力承受妊娠的婦女應及時終止妊娠。
2預防各種傳染病。孕早期是胎兒各器官開始形成的階段,最容易受內外因素的影響。孕婦如果在這個時期患病,常常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如孕婦感染風疹病毒或流感病毒時,這些病毒通過胎盤感染胎兒,會造成胎兒先天性畸形。
3注意飲食、生活與衛生。孕婦應注意保持皮膚清潔。經常洗澡、擦洗乳頭;停止性生活,以免引起流產;禁止吸煙、喝酒;多吃營養豐富的食品;避免接觸各種有毒化學物質;避免煤氣中毒和X線照射。
4要慎用藥物。懷孕2周內盡量不使用藥物,必須用藥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避免使用對胎兒有害的藥品。
從懷孕13周到27周末為孕中期,從孕28周到40周末為孕晚期。做好妊娠中、晚期的保健工作,是保障母嬰健康的重要措施,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1衣著。應清潔、寬鬆、舒適;胸部不宜束緊,鞋、襪、腰帶也不宜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及胎兒的活動和發育。
2睡眠。每天應睡9~10小時,室內溫度要適宜,空氣新鮮。
3運動。每天應適當外出(或在室內)散步,這對增進孕婦肌肉力量和促進新陳代謝有良好的作用,但應避免劇烈運動。還應避免在顛簸的道路上做長途旅行,以防早產、流產。尤其是孕晚期,以不做長途旅行為宜。
4勞動。可適當參加日常工作或勞動,但應避免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盡量減少久蹲、久站或過度彎腰的動作。從事重體力勞動的孕婦,可酌情減輕勞動強度,保護腹部勿受外傷,以免引起胎盤早剝和早產。
5營養。應攝取各種營養成分,飲食要多樣化,防止單一,以保證孕婦和胎兒對營養的需求。
6衛生。勤換內衣、內褲,禁止盆浴,保持外陰清潔,以免引起感染。
7其他。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主動接受醫生的指導。妊娠末一個月絕對禁止性生活,其他時間也要有所節製。
為保證母胎健康,單靠醫院定期產前檢查是不夠的,還應對孕婦及胎兒進行孕期自我監護,以了解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及胎兒的安危。孕婦怎樣進行自我監護呢?
1測量子宮底高度。這項工作需夫婦雙方共同完成。子宮底能間接反映胎兒生長情況和羊水情況,應從懷孕20周開始測量,每周一次。一般用軟尺沿腹中線測量恥內聯合上緣中點的距離,將所測數據記錄下來。如果連續數周測量高度不增加,子宮橫徑也不寬,提示胎兒生長發育遲緩。如果宮高增加快,有可能是胎兒生長發育過快或羊水過多,這就需要查明原因。
2測量腹圍。隨妊娠月份的增加,腹圍也逐漸增大。用軟尺以臍為中心繞腹一周,即為腹圍數值。每隔周測一次,正常情況下,腹圍每周增長082厘米,孕21—34周平均每周增長087厘米,孕34周後平均每周增長076厘米。如增長速度明顯小於以上數字,應懷疑胎兒生長發育遲緩。
3胎動計算。正常情況下,胎動數12小時不少於40次。
4聽胎心音。可用木製胎心聽筒,在指定的部位聽胎心音,正常胎心有規律,每分鍾跳20—160次。如胎心無規律,每分鍾少於120次或大於60次,均屬異常,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5測體重。孕婦體重的增加可反映胎兒生長發育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孕婦每周體重增長05千克左右,增長過快或過慢都不正常,應尋找原因。
妊娠期約經曆280天,由於胎兒的生長發育,在母體中發生著廣泛、顯著的生理和解剖變化。這些變化增加了機體各器官係統的負擔,對孕婦並無不良影響,但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注意妊娠反應。妊娠早期,可能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無力及怕冷等現象,這都屬於正常妊娠反應,一般不須治療,3個月以後會自然消失。如果反應嚴重,要及時檢查是否有妊娠劇吐等異常情況,以便及早治療。
2產前檢查。自妊娠6周以後,應每個月檢查一次,發現和糾正孕婦身體的缺陷。身體不健康、不宜妊娠和分娩的婦女,可終止妊娠。如發現陰道出血、流水、腹痛、頭昏、眼花等症狀時,應進一步檢查和及時治療。
3加強營養。吃清淡、有營養、容易消化的飲食,加蛋白質的攝入量,保證能量的供給,適應母體的變化及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不宜過饑過飽,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以防消化功能紊亂。
4適當休息。孕3個月時要避免重體力勞動,不宜提帶重物或攀高,禁止性生活,以免發生流產。懷孕8個月以後也要適當減輕勞動,禁止性生活,以防早產或產後感染。同時睡眠要充足。
5保護乳頭。懷孕後,尤其是初產婦,應經常用肥皂水擦洗乳頭,以防哺乳時乳頭破裂而引起感染。乳頭凹陷者,應經常用手指向外牽拉。衣服應寬大,不宜緊束乳房。
6防治便秘。妊娠期由於活動減少,腸管和腹部的肌肉鬆弛,腸蠕動減弱及胎先露的壓迫,易發生便秘。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並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必要時可給緩瀉劑,但不可用瀉劑。
7識別產兆。在預產期前後出現子宮底下降、見紅、子宮收縮等情況時,為臨產先兆表現,應密切觀察、待產。
妊娠早期,約有半數以上的孕婦出現挑食、偏食、惡心、嘔吐等現象,一般從妊娠第6周開始至第2周以後逐漸消失。妊娠反應不是疾病,而是孕婦對妊娠暫時不能適應而出現的生理反應,因此孕婦不必多慮。
針對早孕反應應采取以下措施:
1解除緊張、焦慮的不良情緒,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2飲食要少食多餐,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必考慮食物的營養價值。應準備孕婦愛吃的食品,以便出現胃部不適、惡心時隨時食用。
3補充必要的水分,除多食用水果、菜湯、牛奶外,還可喝些酸梅湯、檸檬汁、綠豆湯,通過利尿作用將體內有害物質出體外。
4應避免有刺激性的氣味,如燒菜時的油煙味等。
5要保持大便通暢,可多吃些蔬菜、水果及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已便秘者,應多食些蜂蜜等。
早孕反應一般不需要用藥物治療,若惡心、嘔吐嚴重或有異常情況時應去醫院檢查。
出現早孕反應後一般隻要在生活上注意就可以了。
1飲食調節
(1)少吃多餐。為減少嘔吐反應,一日三餐應多食含鐵食物,以免引起胃部不適或惡-12,嘔吐;加餐也應準備少量、多品種的食品,如蘇打餅幹、鹹味麵包、口味清淡的點心、奶製品、瓜子等。
(2)注意調味,促進食欲。孕婦可隨意選用山楂、酸梅、杏、柑橘、鹹菜、牛肉幹、酸奶、西紅柿、黃瓜等以增進食欲。多吃蔬菜等還可以通便。
(3)不要因噎廢食。不要因有早孕反應就不敢進食。即便是吐了,也要吃,隻要有一部分食物留在胃裏,就可以消化、吸收。
(4)增加體液,以防脫水。頻繁嘔吐者應選擇藕粉、酸梅湯、西瓜汁、棗汁、椰子汁及其他多汁的水果,即可增加水分、營養,又可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