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孕期保健(一)(3 / 3)

如果沒有補充足夠的鐵,孕婦生理性貧血會加重,將會出現貧血症狀,如頭疼、頭暈、耳鳴、目眩、疲倦、乏力、記憶力減退,嚴重的可引起貧血性心髒病,甚至心力衰竭;易發生早產,對出血耐受性差,易休克,產後抵抗力低,易感染。孕婦貧血使胎兒氧供應減少,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胎兒體重比正常兒低,宮內缺氧嚴重可導致胎死宮內,新生兒易發生窒息。

為避免孕期貧血給母胎帶來的危害,從孕早期起需注意補充鐵,主要為增加含鐵食物的攝人,預防缺鐵性貧血。

有哪些含鐵的食物呢?

含鐵量較高的穀類有糙米、小米、玉米、燕麥;豆類有綠豆、紫芸豆、黑芝麻;蔬菜中有菠菜、芹菜葉、土豆等;動物的肝髒,尤其豬肝、鴨肝含鐵較多;菌藻類有紫菜、海帶、發菜、口蘑、黑木耳;海產品有海蜇皮、海蜇頭、蝦米、蝦皮等。如果孕婦注意飲食多樣化,不挑食,每天均能攝入足夠量的鐵。另外,用鐵鍋炒菜也可補充一些鐵。

總之,鐵的來源是多方麵的,適當的飲食搭配,注意食品的質和量,即可攝人足量的鐵。分。銅在人體中的含量隻有80毫克左右,是許多酶的組成部體內的銅,部分以血漿銅藍蛋白的氧化酶形式存在於血漿中,這是一種多功能的氧化酶,它可促進鐵在胃腸道內的吸收,進而製造血紅蛋白。

孕婦缺銅可影響胚胎的正常分化及胎兒的發育,導致先天性畸形,表現為胎兒的大腦萎縮、大腦皮層變薄、心血管異常、大腦血管彎曲擴張;血管壁及彈力層變薄,並可導致孕婦羊膜變薄而發生胎膜早破、流產、死胎、低體重兒、發育不良等各種異常現象。

微量元素鋅與體內50多種酶有著緊密的聯係,因此,鋅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如果孕婦嚴重缺鋅,所生下的嬰兒發生畸形的幾率就大大增加。缺鋅還可造成核酸及蛋白質合成障礙,影響胚胎的生長發育,這可能是引起畸形的重要因素。缺鋅孕婦所分娩的嬰兒可發生先天性畸形,如無腦兒、脊柱裂、軟骨發育不全、軟骨發育不良性侏儒、尿道下裂、隱睾等。據報道,因缺鋅造成的流產及死胎較為多見。

碘經過消化道進人人體血液後,大部分以甲狀球蛋白的形式貯存於甲狀腺中,以保證有足夠的原料合成甲狀腺激素並輸送到全身,以滿足新陳代謝的需要。

懷孕後,由於胎兒的生長發育,對碘的需求量會逐漸增加。在胚胎2—22周,正是大腦和神經形成的特定時期,若缺碘,則會造成大腦皮層中主管語言、聽覺和智力的部分不能得到完全分化和發育。待分娩後,嬰兒可表現不同程度的聾啞、癡呆、身材矮小、痙攣性癱瘓、智力低下、小頭、低位耳等畸形情況。

硒不但參與體內許多生化反應,與多種酶的活性有關,而且具有抗氧化性、防癌和防治某些疾病的重要作用。硒和維生素E都是抗氧化劑,但兩者的生理功能不同。人體內許多正常的生物化學反應,都能產生一些有害的物質,如過氧化氫及其他活潑形式的氧,如不加以控製,將引起細胞膜中的脂質發生過氧化反應,使得細胞受到廣泛的破壞。維生素E能保護細胞膜脂質不發生過氧化反應,而含硒的酶,除保護細胞膜免受過氧化反應損傷外,還能分解體內代謝產生的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在細胞的癌變過程中起著不利於人體的作用。

人體缺乏硒可導致克山病,病人往往有心悸、頭暈、氣短及心功能不全等症狀,嚴重者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由克山病流行病學調查得知,克山病多發於育齡期婦女。孕婦處於低硒水平,易患克山病。

硒還能緩解或降低鎘、汞、砷、鉛、鉈、鎳、硫等引起的毒性。若缺硒,則增加上述毒性元素對孕婦及胎兒的毒害,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畸胎、死胎及流產等不良後果。

孕婦每日膳食硒供給量為50微克。

硒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貧硒地區的食物中含硒量低。一般地區中,動物的肝、腎和魚、蝦中含量豐富,芝麻、糙米、普通麵粉、黃豆、蘑菇、蘆筍、胡蘿卜、蒜、橙子和香蕉等含量較多,海帶、發菜和貝殼類含硒也特別多。要過長,否則會被破壞。

維生素E主要存在於植物的果仁、胚芽中。

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及代謝所必需的一類活性物質。在人體內各種維生素之間應保持相對的平衡,過量攝入某一種維生素可引起或加劇其他維生素的缺乏。其中B族維生素之間的平衡尤為重要,膳食中B族維生素缺乏時,隻補充維生素B-,則可加劇煙酸缺乏;含量就會急劇下降。

1維生素A。大量研究表明,維生素A缺乏或過量均可引起胎兒的先天性畸形。例如,印度有一婦女,由於孕期嚴重缺乏維生素A,不僅本人眼睛失明,而且生下的嬰兒亦發生無眼及小頭畸形。另據一些材料報告,如母親血中維生素A水平過高,則所生的孩子的中樞神經係統易出現畸形。有一例孕婦在整個孕期中大量服用維生素A,所生孩子出現泌尿生殖係統畸形。

2維生素D。維生素D主要與鈣、磷代謝有關。母親妊娠期缺乏維生素D,嬰兒可患胎兒性佝僂病。最近的觀察還證明,母親維生素D不足,可使嬰兒牙釉質發育差,易患齲齒。

維生素D過多也會損傷胎兒,導致嬰兒出生時體重輕,骨骼及組織中鈣和磷的含量低。骨骼鈣化不良,出生後易患多發性骨折等。

3維生素K。孕期服用抗凝血劑,可使體內維生素K缺乏,進而導致胎兒發育不正常,其特征是鼻結構平低、動作遲緩及骨骼不正常等。正常成年人一般不會缺乏維生素K。

4維生素E。維生素E的缺乏可使孕婦生殖係統受到損害,生殖上皮發生不可逆的變化。另外,維生素E缺乏,還可發生大細胞性溶血性貧血和紅細胞壽命縮短等現象。國外曾對1名因維生素E缺乏引起體重過輕的嬰兒進行檢查,發現有網狀細胞增生症、血小板增多症、紅細胞壽命縮短及貧血等現象。

5維生素C。孕婦缺乏維生素C時會流產,一般在孕後25—30日所引起的不良後果更為明顯。反之,如果給予高劑量維生素C時,可引起生殖衰竭。

6維生素B:(核黃素)。有人認為,維生素B:缺乏可降低電子傳遞係統活性,使胚胎的糖原、蛋白質、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水平降低而致畸。妊娠期維生素Bz缺乏,嘔吐、早產和流產的發生率均增加。

7葉酸。葉酸的主要功能是促進紅細胞的再生,可治療惡性貧血及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在臨床上曾觀察到7例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孕婦中有5人分娩的嬰兒具有嚴重的出生缺陷。

維生素D是類固酸的衍生物,具有抗佝僂病的作用,故又稱為抗佝僂病維生素。人體內可將膽固醇轉變為7一脫氫膽固醇貯存於皮下,在日光和紫外線照射下轉變為維生素D,,據此,維生素D常被人們視為“太陽維生素”。故一般成年人隻要能經常接觸日光,在一般膳食條件下,不會發生維生素D的缺乏症。

維生素D能促進身體吸收和利用鈣及磷來構成健全的骨骼和牙齒,如果維生素D不足,而鈣磷又缺乏,容易發生佝僂病或骨質軟化症。

維生素D的缺乏一般發生在出生後兩個月到周歲的嬰兒,孕婦和乳母也容易出現維生素D的缺乏。嬰兒在這個時期生長發育快,孕婦和乳母需要維生素D也比平常多。“雞胸”或者“羅圈腿”這種缺陷就是由於嬰幼兒時期缺乏維生素D,同時又缺乏鈣質造成的。嬰幼兒缺乏維生素D就容易得佝僂病。成人缺乏維生素D容易得骨質軟化症。嬰幼兒早期佝僂病症狀的主要表現是煩躁不安,容易興奮,睡覺的時候容易出汗及胃腸功能差。如果不及時補充維生素D,骨頭就會發生變化,以至於變形。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最方便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多曬太陽。假如小孩出生在冬春季節,就要注意按時添加魚肝油。到了孩子要添加副食的時候,要給點蛋黃、動物肝髒、青菜泥或者魚肝油。牛奶裏維生素D含量低。因此,用牛奶喂養的嬰兒,更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