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孕期保健(一)(2 / 3)

2維生素C。是僅次於脂肪的重要健腦營養素,它在促進腦細胞結構的堅固,消除腦細胞結構的鬆弛與緊縮方麵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3鈣。對腦細胞的正常發育十分重要。

4糖。腦的重量僅占全身重量的2%,但腦所消耗的葡萄糖量卻可達全身熱能消耗葡萄糖總量的20%。腦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充足的糖分。

5蛋白質。大腦細胞中35%是蛋白質構成的,腦神經激素是一種多肽結構的蛋白質分子。缺少蛋白質將使胎兒腦發育遲緩。

6B族維生素。在大腦的生長發育過程中也很重要,例如維生素B,能促進糖氧化,維持正常的神經功能。

7維生素A。若缺乏維生素A,則會使大腦的生長發育遲緩。

8維生素E。能防止腦陷入酸性狀態,以保證其正常的生長發育。

其他營養素,如鋅、銅等微量元素與腦的生長發育也關係密切。

綜上所述,孕婦營養不良,會影響腦細胞的大小及神經細胞髓鞘化的形成,對腦的成熟不利。對由於營養不良在出生後1年內死亡嬰兒的研究,發現他們大腦重量輕,核酸及蛋白質含量低。由此可見,孕婦營養特別是孕晚期的營養對胎兒腦細胞的發育至關重要。

胎兒畸形是指宮內胚胎或胎兒在發育過程中,受各種內因和外因影響,引起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及行為發育異常。不少學者認為,某些先天性畸形與母親的營養失調有關。

常見的先天畸形有中樞神經係統、心血管係統、生殖係統、骨骼係統及顎、眼、耳等器官畸形。胚胎或胎兒畸形常造成宮內死亡,導致自發性流產或早產;部分能存活的出生兒稱先天畸形兒。

胚胎在母體子宮內生長發育過程中,由於細胞的遷移、分化,細胞和組織相互作用等,構成了胚胎正常發育的完整過程,其中各種組合影響均按正確順序、正確時間、一定的方向部位,協調地實現其誘導效果。受作用的細胞或組織必須在質和量兩方麵都能作出正常反應。如果不是這樣,就會造成組織器官或身體某個部位發育不全或不發育,導致胎兒畸形。

在胚胎發育的不同階段,對致畸因素的反應是不同的,容易受致畸物危害而引起畸形的時期,稱致畸的敏感期或關鍵期。致畸的敏感期大致與器官形態分化初期時間相同。由於身體的各個器官是一個接一個地分化的,因此,各器官的敏感時期先後與長短也就不同。例如,神經係統發育較早,而且延至出生時還未發育完善,所以其對致畸物的敏感期不但早,而且在妊娠各時期都易受影響。

胎兒畸形發生的因素盡管是多方麵的,但營養因素也十分重要。營養因素對胚胎生長發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幹擾胚胎生物合成代謝方麵。具體表現在生物合成中必需前體、底物等缺乏,能量來源變化,酶抑製,細胞滲透性失調,細胞膜性質改變等。例如維生素B:等維生素缺乏,幹擾體內三羧酸循環,形成胚胎發育的能量不足;又如鋅等無機鹽缺乏,使體內脫氧核糖核酸聚合酶、核糖核酸聚合酶等酶活性降低或消失,影響正常的合成代謝。

營養因素對胚胎和胎兒生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腦及骨骼等器官。受營養因素影響後,不但能暫時阻礙組織的生長發育,也可影響以後的組織結構和功能,盡管看上去器官和組織的外形還是正常的,但細胞的數量和大小、組織化學的反應都會有改變。

蛋白質是維持生命與構成身體組織所必需的物質,其量在體內僅次於水分。它大部分存在於肌肉組織,其餘則存在於血液、軟組織、骨骼及牙齒中。它主要由碳、氫、氧、氮4種元素所組成。有的蛋白質還含有磷、鐵、碘、銅、錳、鋅及鉬等元素。由這些元素組成各種不同的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的不同聯合,就構成不同的蛋白質。人體和各種食物中的蛋白質都是由20多種氨基酸組成,各種蛋白質所含的氨基酸不僅種類不同,而且數量和排列順序也不一樣,其中有8種氨基酸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須由膳食提供,這8種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

人體含有0萬種以上的蛋白質,並且各自具有獨特的功能。正是這些蛋白質相互配合,才完成了複雜的生命活動。人的一切細胞組織都是由蛋白質構成的。許多具有極重要生理功能的生命活性物質,如具有催化作用的酶,調節各種代謝反應的激素,輸送養料的載體,被稱為“人體衛士”的免疫球蛋白等,都是由蛋白質組成的。蛋白質還是供給人們身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和修複、傷口愈合等的原材料。此外,蛋白質在人體內分解代謝時,能放出熱能。可以說蛋白質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在所有生命現象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物質。

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主要取決於蛋白質中必需氨基酸的種類和含量。必需氨基酸的成分和比例越接近於人體組織,就越能被人體利用,其營養價值也就越高。一般來說,動物性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要比植物性蛋白質高。

孕婦需要蛋白質的量比未懷孕時要高,這是因為孕婦本身需要蛋白質以供給子宮、胎盤及乳房等發育;胎兒需要蛋白質構成自己的組織器官。6個月胎兒體重約為母體的1%,足月胎兒體重約為母體的5%一7%,其體內的蛋白質含量平均為400~500克。

孕期膳食中蛋白質供給不足,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會產生多方麵的影響。首先,可使胎兒生長發育低下,體重偏輕;其次,影響胎兒頭圍的大小和腦的重量、成分及功能,使胎兒智力發育不良。如果孕婦蛋白質攝入量嚴重不足,可影響所生嬰兒和兒童的神經心理功能,表現為:表情淡漠、對環境刺激無反應或反應慢、不愛說話、不愛動及沒有微笑等。

綜上所述,為了使胎兒健康發育,孕婦飲食中蛋白質的數量應充足,質量應高。

脂肪最主要的營養功能是氧化產熱,供機體利用。它不但產生的熱能大(1克脂肪產生的熱能是糖類、蛋白質的225倍),而且儲存在體內的脂肪構成了巨大的“燃料基地”。當缺乏熱能時,機體就從這個“基地”中將脂肪動員出來,這樣,寶貴的蛋白質就可以避免被氧化。

脂肪組織是構成人體的重要成分,存在於皮下及器官之間,對重要的髒器起到保護作用。脂肪還可以為機體提供必需脂肪酸,同時還是脂溶性維生素的攜帶者。缺少脂肪,這兩類物質都會缺乏,從而給機體造成不可想象的惡果。

脂肪還可以改善食物的性狀,賦予食品以特殊的風味,增加人們的食欲。由子脂肪傳熱性差,故能防止體溫外散,在維持體溫恒定和抵禦寒冷方麵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妊娠過程中對脂肪的需要相應增加,從孕初期開始孕婦某些部位就有脂肪存積。整個妊娠期孕婦平均增加體脂2000。4000克。此外,孕晚期還要供給胎兒脂肪貯備,胎兒脂肪可為其體重的5%一5%。脂質是腦及神經係統的重要組成成分,腦組織脂肪中約1/3為亞油酸和亞麻油酸,不飽和脂肪酸對髓鞘和細胞膜的生成更為重要。

研究發現,不飽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亞油酸、亞麻油酸及花生四烯酸等存在於腦細胞的線粒體、突觸體和微粒體中,是構成腦磷脂及腦細胞膜的基礎,是大腦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對於腦的神經傳導和突觸的生成發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孕婦膳食中應含有足夠的脂肪,提供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一般認為,孕婦膳食中脂肪供給量應占總熱能的20%一25%為宜。

脂肪的主要來源有食用油脂、動物性食品和硬果類食品。各種油脂類植物種子及硬果類食品中,亞油酸類必需脂肪酸含量較高,如花生仁、黃豆、芝麻及核桃等是孕婦們首選的油脂類食物。一般魚類及貝類食品含有較豐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麻油、玉米油、瓜子仁、鬆子等及動物腦、心、肺和瘦肉中含有較豐富的其他不飽和脂肪酸。

鐵是身體內製造血紅蛋白的主要原料,人體內2/3的鐵存在於血紅蛋白中,另/3貯存於肝、脾、骨髓及小腸上皮細胞內。婦女在妊娠期血容量平均增加500毫升,紅細胞中度上增生,而血漿相對增加更多,因而出現血液稀釋。這種生理性貧血較為普遍,其中因鐵的補充不足發生缺鐵性貧血最為常見。為了滿足孕婦自身及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在孕期需補充足夠的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