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闕維杭(2)(2 / 2)

雨果說過:“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回想起我在美國遇到的這些朋友,令我體察到那種超越疆界、種族、文化、語言的友善,他們也許稱不上是偉大的人物,卻是世界上最智慧又最具親和力的一群;那種不伴隨任何功利目的的友情,那種令人愉悅和諧的感覺,無不閃耀著文明的光芒,是這片新大陸上最可寶貴的資源,最值得珍惜的情感。

評論:“媒體作家”闕維杭

陳瑞琳

剛到美國時,如饑似渴地尋找中文報紙,就常常讀到一個筆名叫“沙蒙”的人,那時還不知道另一個叫“遠航”的人也是他。“沙蒙”給我的印象冷峻清醒,寫出的文章更是冷眼乾坤、點擊時政,正可謂“筆底波瀾紙上煙雲”。而署名“遠航”的文字則比較雍容悠遠,展露出濃鬱的文人氣質。起先還以為是兩個作者,前者頗有青壯者的凜然生氣,後者則如學養深厚的長者。隻是絕沒有想到,它們竟都出自闕維杭一人之手。而且,我更不知這位擅長於在文字中攜雷帶電的人物原來就是《僑報》在西海岸的新聞主筆。

闕維杭,這位來自西子湖畔的文化人,在經曆了近半個世紀的人生曆練之後,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冷靜內斂,對外界感覺敏銳而富有判斷。文字中的他,總是才情激蕩,銳氣逼人,生活中的他,卻是如此沉鬱敦厚,一身熏染的書卷氣,典型的一個中國當代的儒生。

自上世紀90年代初赴美,闕維杭十多年來兩棲於新聞和文學之間,筆耕不綴,文思不竭。他的生活隨筆,文字錘煉更見功夫,講究意境的營造,給人以精致明晰、蘊積深厚的美感。2000年,出版隨筆集錦《美利堅傳真》,2002年,出版時論紀實隨筆《美國寫真》,同年,還出版《美國神話:自由的代價》,以及後來的《世紀之吻》。這些風雲激蕩的文字,為我們留下了美國社會一幅幅波瀾壯闊的圖畫。

作為一個海外新移民作家,闕維杭的難能可貴在於秉持著一個“新聞人”的理性公正以及一個“文化人”的獨特慧眼,來透視美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教育及各式多樣的人文風景,從而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美國”。

他的文字,充溢著理性與感性的雙重魅力,總讓人觸摸到一種思考的沉重,你甚至能感覺到他那灼熱的文字背後飛速旋轉的邏輯齒輪。新聞人洞察的敏銳,思想者理性的透徹,更加上文學審美感性的飛揚,構成了闕維杭鮮明的寫作風格。無論是《美利堅傳真》還是《美國寫真》,闕維杭將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強國“先鋒又怪誕、超前又超常”的種種文化風貌逼真地托現在讀者麵前,也初步展現出作者捕捉美國現代生活的敏銳快捷以及縝密犀利的獨特眼光。

他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則是對“新移民生存與發展態勢的觀察”,其關懷的層麵及廣度不禁令人驚歎,而且堪為“北美新移民生活大全指南”。從“教育管窺”到“移民美國”,從“移民之光”到“浪跡美國”,篇篇紀實之作,包括新移民在美國的謀生之道、新移民子女教育狀況等等海外華人華僑的生活軌跡,作者都有第一手資料的綜述與現象分析,讀來親切感人更令人回腸蕩氣,可說是一部當今在美華人各個階層多元化生存的發展概觀。

令人感佩的是,在闕維杭的文化掃描中,其視野不僅僅投在觸目驚心的時政風雲,他的細致而敏感的目光,探尋得更深更遠。如美國頗具爭議性的槍文化暴力現象:《“槍文化”的沉思》;美國的地域文化:《東西部情結》《矽穀風雲》;美國的兒童教育的弊端:《拔苗助長的美國版》;還有美國的汽車文化、節慶文化、休閑文化、寵物文化、民俗文化、消費文化等,在海外文壇,能夠如此全方位地深廣探溯“美國文化”的經絡命脈,闕維杭堪稱當代新移民作家中的勇敢開拓者。

從《美利堅傳真》《美國寫真》,再到《美國神話》《世紀之吻》,正清晰地烙印著作者在美國一步步徒行“文化苦旅”的艱辛足跡。“鄉愁”漸遠,現實遂真,有時他攀岩淩絕一覽眾山,有時他濯足涉水曲徑探幽,將他一路醉心思考的人文風景為我們層層撥現。在他身上,既聽不到“流浪者”懷唱過去的呻吟,也看不到“邊緣人”自卑自負的無奈,他展露給我們的完全是一個現代東方知識分子走出了曆史的陰影、在新文化的感召下輕裝闊步前行的豪邁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