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闕維杭(2)(1 / 2)

我恍然大悟,原來他是變著法子補貼我們其時不無拮據的家用,類似的“幫忙”有過兩三回後,包括搭積木式地將他車庫一側的木柴(冬天取暖用)碼齊到另一側,以及相約喝咖啡閑聊中國“文革”舊聞等等,我更明白他的用心良苦。他清楚我不會平白無故地領受別人的恩賜,但按勞取酬則是天經地義。他決不想以自己的富足優裕挫傷一個外族人的自尊,隻能以“幫朋友忙”的幌子讓我有所行動。那以後我在美國閱盡人間滄桑,冷暖自知,但帕斯蒂教授以美國方式施人援手的作法倒也幫助我鑒別出美國式的人情世故。

大胡子教授帕斯蒂嗬!真期望有一天我還會再造訪你的湖畔別墅,在那臨湖露台品茗賞景談文論道;我也還願意為你的木板走道再刷上一道漆,你可千萬別再提“報酬”,因為你讓我明白什麼是美國方式的待人之道,便是可遇不可求的可貴一課。

睦鄰一主婦

在遇見了安(ANN)之後,我對中國的一句古諺“遠親不如近鄰”添了更切實的體會,也對普通美國人的喜怒哀樂有了更貼近的了解。

慈眉善目的安將近古稀之年,歲月的雕刀在她的臉上留下滄桑的痕跡,卻擋不住燦爛的笑容和樂觀的天性。她的滿頭白發和略胖的身形讓我聯想起前總統老布什的夫人芭芭拉,在“家庭主婦”這個身份和崗位上,安和芭芭拉同樣數十年如一日恪守其職,盡管她隻是一介平民,而芭芭拉貴為第一夫人。這個對比奇特地從一開始到如今都深植於我心,也因此悟出美國社會的發展其實還靠著這一批盡心盡職的主婦們才具備堅韌而鮮活的生命。

第一次和快人快語的安打招呼,還處於全然陌生的狀態下,我、妻子和她之間卻沒有一絲拘謹或不安。那是2000年的秋天,我和妻子在矽穀一帶尋尋覓覓地想買下一棟可以安居的房子,在一處安靜的街區看中了後來成了我們的家的這棟獨立屋,已有幾分滿意。隔幾日再去那兒想把裏裏外外看得更仔細些,在庭院間也留連良久,心內又添了幾分喜歡。正想找鄰居打聽周遭環境、治安等細節,恰好碰上隔壁的安正在屋前待弄花枝,她看見我們先問了好,便自我介紹說自己已在這裏住了四十多年,這一片房子當年剛蓋好時,她和丈夫就買下來住到今天,兩個在這兒出生的雙胞胎兒子現在也是中年人了。安滔滔不絕地讚歎這一帶社區的寧靜閑適,得知我們有意買下她隔壁的房子時連聲道歡迎歡迎。說實在的,我和妻子當時想買下這棟房子的意念,在碰上安後便更加堅定了。

比鄰而居後,安在周末主動邀請我們去她家做客,當她窺知我們有意擴建廚房時,馬上引我們到她煥然一新的亮堂廚房參觀。畢竟是近半世紀房齡的老屋,原來的廚房浴室按時下的標準會顯得局促窄小,那是當地許多人家大都略加擴建的原因,安在幾年前也動了這番工,如今麵積比以前增擴一倍的廚房是她家裏最漂亮的區域。她的擴建點子和效果給我們啟發不小。安的家裏從壁爐到牆壁都擺滿掛著她多年收集的玩具娃娃,給整個屋子充盈了幾許溫馨。她的這份嗜好讓人看到不泯的童心,我理解她為何總是如此樂觀和心理的年輕了。

安的丈夫是位退伍軍人,早年曾參加過韓戰,到過中國、日本、菲律賓等不少亞洲國家。從牆上的老照片看,他當年穿戎裝的身影是何等高挺英俊,與端莊美麗的少女安多麼般配。可惜,其時他卻是一個垂垂老矣的帕金森症患者,說話斷斷續續,雙手不停地抖著。安自稱她每天要帶他去附近的一家康複醫院做理療,常年不斷。果真,以後的日子裏我常注意到安駕駛著她那輛綠色的小車,載著行動不便的丈夫出去歸來。據說按規定,她的丈夫可以享受由政府部門雇人照顧的待遇,但是安謝絕了,她要親自陪伴、照料丈夫走完最後的人生旅程。

麵對並不閑適輕鬆的生活,安是那麼坦然,又盡其所能把每天的生活裝點得豐富多彩。很多個清晨,我都看見安牽著她的小狗在周圍散步,偶爾與我們談起庭院花草修飾及四季變化之美,流露出掩飾不住的喜悅激情。我們擬改建翻新庭院時頗為如何規劃犯愁,是安點明了美國人家前院栽花植草後院多種果樹為主的一般規律,讓我們心裏豁然開朗。

剛搬進新居不久的那年歲末,妻子趕回國內去探望母親,安得悉隻有我和讀高中的兒子兩個男子漢在家,在聖誕、新年那兩個節日都給我們送來她自己做的節日晚餐,特別合兒子的口味,都不想按慣例到外麵去用餐了。安的細心、體貼仿佛傳遞出超越時空的母愛,令我感慨不已。那之後,我對她更生出猶如對母親般的敬愛之情,慶幸能與這樣善良慈祥的美國老人為鄰為友。

2007年,安的丈夫逝世了。我們應邀參加了追思禮拜和葬禮,安悲痛不已,半世紀的相伴讓她難以平撫失去伴侶的傷痛,似乎一夜間老了許多。她的兒子後來把她送去社區的老人院,有時候碰到我們總是說他的母親一直鬱鬱寡歡。一年後,安去世,與其說積弱而病走了,毋寧說她急於要去天堂追隨自己的另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