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日軍第8艦隊發明了“項鏈運輸”。他們將藥品、糧食裝入鐵桶,但不裝滿,使鐵桶剛好能浮在海麵上,然後進行密封。鐵桶用繩子連接,固定在艦艇甲板上,在指定海域投入水中,利用潮汐浮向瓜島,再由島上的部隊用小艇回收。
自11月25日至30日,日軍每天派出一艘潛艇,進行這種運輸,雖然都取得了成功,但運載量十分有限,仍然不能滿足島上部隊的需要。鑒於這種情況,日軍決定組織一支驅逐艦部隊來執行“項鏈運輸”,這支驅逐艦編隊由6艘驅逐艦擔任運輸任務,共運載了1100個鐵桶和少量部隊,兩艘驅逐艦負責直接掩護,由田中海軍少將指揮。
11月29日22時30分,這支艦隊從肖特蘭島起航。為了避開美軍的空中偵察,田中決定繞道先向爪哇群島航行,再經聖依薩貝爾島以東前往瓜島。
此時,美軍的情況已大大改觀。“亨德森”機場已經擁有兩條戰鬥機跑道和1條轟炸機跑道,“仙人掌航空隊”的實力也上升到120架飛機。
美國海軍盡管在多次海戰中損失較大,但由於修複和新建成的軍艦大量服役而迅速得到補充,因此,哈爾西對其所指揮的艦艇部隊的編製與部署進行了調整。
哈爾西以“企業”號和“薩拉托加”號航母為核心組成了兩個航母特混編隊;以“華盛頓”號、“北卡羅來納”號和“印第安那”號3艘戰列艦為主組成戰列艦編隊;“馬裏蘭”號戰列艦和“科羅拉多”號戰列艦則在斐濟作為後援,待命參戰;新建成的“阿爾塔馬哈”號和“納索”號護航航母,負責向新喀裏多尼亞島和聖埃斯皮裏圖島運送飛機;最後,以5艘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組成第67特混編隊,主要對付日軍可能的增援行動。
當日軍艦艇在肖特蘭島集結時,立即引起了美軍的注意。哈爾西綜合破譯密碼和空中偵察所得到的情報,判斷日軍將很快組織一次大規模的增援行動,因此,他命令剛接替金凱德擔任第67特混編隊司令的賴特少將指揮編隊於11月29日從聖埃斯皮裏圖島出發,前往瓜島阻擊日軍的增援。
為了趕在日軍之前到達瓜島,賴特少將走得是最近的航線。他經聖克裏斯托巴爾島以東向瓜島急速前進。
11月30日黃昏,賴特少將到達瓜島東南,並排成以4艘驅逐艦為先頭艦隻,5艘巡洋艦居中,兩艘驅逐艦殿後的單縱隊。美軍的5艘巡洋艦上都裝備有艦載水上偵察機,但美軍不僅沒有使用這些飛機來進行偵察,反而害怕在海戰時中彈起火,將這5架水上飛機派往圖拉吉島待命。
30日白天,日軍驅逐艦編隊以雙縱隊隊形到達伊薩貝爾島東北。入夜後,他們又改為間隔600米的單縱隊。20時許,日軍艦隊進到薩沃島附近海域,田中派“高波”號先行去進行偵察警戒,其餘各艦以21節航速,到達瓜島的塔薩法隆格附近後,各艦航速減為12節,準備投放鐵桶。
就在這時,“高波”號報告:“發現敵艦!”
接著,其他日艦也相繼發現了目標。田中立即下令停止投放鐵桶,準備戰鬥。日軍的各個艦艇開始迅速清理甲板,將鐵桶搬入船艙,有些來不及清理甲板的日艦,幹脆就把鐵桶扔到海裏。
日艦所發現的,正是美軍第67特混編隊。賴特除了在途中得知有10餘艘日艦正在南下,並未有其他具體情報。21時06分,當他率領編隊沿瓜島北岸航行時,旗艦“明尼阿波利斯”號的雷達在2.3萬米的距離外發現了日艦,賴特僅把這一情況通報給各艦,並沒有進一步的部署。
8分鍾後,美軍艦隊前麵的驅逐艦也發現了目標,立即做好了魚雷攻擊準備。21時16分,在前麵導艦的“弗萊徹”號驅逐艦通過雷達判明日艦在其左前方7000米,艦長科爾中校便立即請求對其實施魚雷攻擊,但賴特認為日艦距離尚遠,沒有馬上批準。
科爾中校和賴特在報話機上進行了長達4分鍾的交換意見,賴特這才相信日艦已經不遠了,便同意其發射魚雷進行攻擊。“弗萊徹”號隨即實施了兩次魚雷齊射,共射出了10條魚雷,“珀金斯”號發射了8條魚雷,“德雷頓”號看不清目標,隻對其中一艘日艦發射了兩條魚雷,而“莫利”號沒有測定出日艦的具體方位和距離,所以它無法發射魚雷。
由於雙方速度較快,位置變換相對迅速,所以美軍發射的20條魚雷無一命中。日艦開始從美軍驅逐艦的左前方疾駛到其左後方,在他們正好位於美軍巡洋艦的左前方時,賴特立即下令開炮,5艘巡洋艦主炮一起開火,4艘前衛的驅逐艦也以尾炮射擊。美艦集中轟擊了距離最近的“高波”號。
由於美軍有兩艘殿後的驅逐艦裝備的是舊雷達無法發現目標,他們就用主炮向左前方發射照明彈,為其它友艦指明目標。直到日艦進入其目視距離才開始射擊。“高波”號遭到美軍的密集轟擊,盡管全力還擊著,但仍然被美艦連連擊中,它中彈70餘發,最終被對方擊沉。
田中在出發前曾有指示,他表示此次行動的任務是運送補給品,不到萬不得以,不要使用艦炮,盡量用魚雷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