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落幕”(3)(2 / 2)

另一支日軍的“振武集團”部隊擁有10.5萬餘人,由橫山靜雄中將指揮,企圖依托馬尼拉以東山嶽地帶長期固守。橫山靜雄原定的作戰方針是:“竭盡奇正攻防之手段,摧毀敵軍戰鬥力,不得已時,則確保長期抗戰所需的重要地區,以策應方麵軍主力作戰。”

為此,橫山靜雄讓河兵團(以第105師第82旅為骨幹)、小林兵團(以馬尼拉防衛隊為骨幹)以及野口兵團(以第105師第81旅為骨幹)占領塔雅巴斯山脈西麓一線,派滕重支隊(以第8師第17團為骨幹)、木暮支隊(以舟船部隊為骨幹)占領內湖南岸的八打雁。

但是,滕重支隊很早就與在納蘇格布登陸的美軍第11空降師遭遇,在塔蓋泰高地的爭奪戰中損失慘重,不得不撤退到內湖南岸的巴納哈歐山區。

不久,馬尼拉戰役打響。橫山為了幫助在市區苦苦支撐的日軍岩淵部突出包圍圈,於2月14日派出6個步兵營向馬尼拉東北方向的美軍部隊背後發動攻擊,掩護一部分市區內的日軍逃出。

菲律賓首都市內的戰火停熄後,美軍乘勝尾追“振武集團”的增援部隊,開始逼近該日軍部隊占據的伊波、安蒂波洛一線陣地。

3月5日,美軍航空兵、坦克兵和炮兵緊密配合,一舉突破了野口兵團守衛的東部高地,嚴重威脅“振武集團”主陣地的安全。橫山困獸猶鬥,於10天後派出7個營從南麵、北麵對楔入日軍陣地的美軍發動反擊,但因缺少空中支援和重炮火力,僅靠步槍、機槍和小口徑火炮的日軍並沒有取得重大戰果。

橫山靜雄節節敗退,不得不收縮兵力,最後龜縮到地形更為險峻的普洛山一帶。這裏森林茂密,道路崎嶇,不利於美軍重型火炮和坦克部隊行動,美軍的進攻行動也因此停頓下來。

5月,橫山耐不住性子,派9個營主動向安蒂波洛、馬裏基納方向出擊。當日軍的突擊隊利用夜暗潛入馬裏基納的美軍陣地,端著刺刀出現在美國大兵麵前時,還真把他們嚇了一大跳。可向安蒂波洛方向反擊的日軍就不那麼走運了,他們在伊波附近同準備發動進攻的美軍遭遇。

一直躲在深山密林中的日軍主動跑出來進入相對平坦的地區,正中美軍下懷。很快,擁有大量坦克和火炮的美軍不僅擊退了隻有輕武器的日軍部隊,而且突破了伊波附近的日軍陣地。

此後,雖然美軍的進攻速度明顯放慢,但另一個更為凶惡的敵人——饑餓,向著日軍接踵而至。

由於日軍極度缺乏食物,他們的士兵無心戀戰,橫山不得不把部隊拆散,分成小股部隊,令其悄悄轉移到盛產糧食的內湖東部地區,自尋糧草,自求生存。

這樣一來,日軍“振武集團”有組織的抵抗也就結束了。

4.“尚武集團”走向終結,日軍的最後抵抗

至1945年5月下旬,整個普洛山陣地已落入美軍之手。

而在整個美軍收拾叢林地區日軍的過程中,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日軍“尚武集團”控製的呂宋島中北部山區。

由山下奉文親自指揮的這支主力部隊人數最多時達17.2萬人,它把根據地設在盛產稻米的卡加延河穀地區,西部據點設立在碧瑤西部的山嶽地帶,東部據點設在巴雷特山隘附近。

“尚武集團”直接威脅著中央平原,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即使不從掃蕩日軍殘部的需要出發,單單從消除其對中央平原威脅的角度,美軍也必須盡快消滅掉這個力量很強的對手。

從2月上旬開始,美軍加強了對日軍重要糧食補給地卡加延河穀的轟炸,隨後派兵從東、西兩個據點之間插入。山下奉文發現美軍的企圖後大吃一驚。

因為,如果美國人這次對“尚武集團”防線的中間突破獲得成功,將會切斷碧瑤與巴雷特山隘之間的聯係,阻塞卡加延河穀的運糧通道,整個“尚武集團”長期抵抗的根據地體係便會土崩瓦解。

山下奉文急忙命令第2坦克師全部出動趕往薩拉克薩克,企圖依靠這支裝甲部隊堵住戰線缺口。插著太陽旗的坦克群出現在日軍防線上,為節節敗退的步兵打了一劑強心針。習慣於在火力和機動力占優勢的條件下與日軍作戰的美國人,一時處於下風,開始向後退去。

然而,美軍很快就得到新的增援,重新發動了攻勢。這樣一來,雙方互有勝負,戰線一時呈現膠著狀態。

與不斷得到後方物資和兵力支援的美軍不同,山下奉文心裏很清楚,他現在已經沒有什麼新的兵力可以補充戰場損失了,甚至連預備隊也用得精光,與力量強大的美軍打這種消耗戰,自己是支撐不了幾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