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麥克阿瑟十分激動,他大聲命令跟隨身後的第503傘兵團團長瓊斯上校:“讓你的士兵把軍旗升到頂,再也不要讓敵人把它扯下來!”
麥克阿瑟之所以在進軍馬尼拉的過程中,堅持采用奇襲而不用大兵壓境的強大攻勢,甚至在第6和第8集團軍之間安排一場以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為終點的速度競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趁日本人被打得暈頭轉向之際,讓部隊迅速入城,解救被關押在市內和周邊的數千名盟軍戰俘。他擔心美軍一旦陷入血腥的圍城攻堅戰,會促使日軍狗急跳牆,在戰鬥無望之時大規模屠殺戰俘。
自1942年3月11日晚麥克阿瑟離開科雷希多島以來,菲律賓集中營裏那些度日如年的老部下始終令他牽腸掛肚,他力主發動菲律賓之戰也是為了給這些人一個交代。
在進軍馬尼拉的行動中,麥克阿瑟曾暗示第8集團軍司令艾克爾伯格指揮第11空降師直接降落在尼科爾斯機場的跑道上,那裏距馬尼拉市區中心不足5公裏,具有盡快解救戰俘的條件。可艾克爾伯格沒有勇氣實施這個膽大包天的奇襲計劃。
後來,他指示第6集團軍第1騎兵師的馬奇少將完成這個任務。馬奇不負所望,他組織的“飛虎隊”乘坐吉普車、卡車和輕型坦克不顧一切阻礙瘋狂進軍,最終於1945年2月4日黃昏趕到馬尼拉城外,第二天一早就插入北部郊區並向托馬斯大學進發,日軍在那裏關押著3000名戰俘,其中大部分是美軍官兵。
另外,美軍第37師也不遜色。第37師擁有4000多輛吉普車和卡車,還有一個輕型坦克營,大多數官兵都不用兩條腿在地上步行。靠著這一優勢,其車隊沿著3號公路於25日淩晨趕到馬尼拉,並立即前往比利比德監獄。日軍曾想炸掉通往監獄的一座橋梁,但疾駛的美軍車隊還是比他們快了一步,橋梁被占領了,沒有費一槍一彈便占領了監獄並救出獄中的800名戰俘。
★日軍監獄的戰俘
2月7日,正是馬尼拉城內巷戰最激烈的時候,麥克阿瑟迫不及待地表示要前往被解放的集中營看望當年的老部下。他與參謀人員分乘幾輛吉普車徑直來到比利比德監獄。
這是,一名戰俘走出來迎接他,這名戰俘介紹自己是威爾遜少校、陸軍軍醫,負責獄中戰俘的醫療事務。麥克阿瑟一看,這個人瘦得皮包骨頭,活像一具骷髏,風一吹就會倒在地上,心裏想:其他戰俘的狀況也可想而知了。
果然,麥克阿瑟進入監獄後,發覺大多數戰俘都如同一具具死屍直挺挺地躺在汙穢不堪的床上,除了用無神的大眼睛看看他、裂開嘴向他微笑以外,什麼也做不了。望著這些昔日的部下,麥克阿瑟克努力控製住自己的感情,拍拍他們的肩膀,滿懷歉意地說:“我們來晚了,但是我們終於來了!”
麥克阿瑟的下一個視察目標是聖托馬斯集中營。這個位於大學校園的集中營情況稍好一些,但同樣令人慘不忍睹,隻不過囚犯們還有力氣穿上外衣,用瘦得像木棍一樣的手臂抱住麥克阿瑟。
走出監獄的大門,麥克阿瑟在內心發誓,他要用一切辦法拯救那些仍受日軍刺刀威脅的戰俘。十幾天後,這一誓言真的付諸實施了。
在馬尼拉附近拉古納湖南岸,有一個洛斯巴諾斯拘留營,堅固的建築裏關押著2000多名美國人和菲律賓人,其中大多數是傳教士和修女。
2月24日,第11空降師的200多名滑翔兵向那裏發起進攻。受地形限製,他們不是乘坐滑翔機而是乘船進行了強渡大湖的兩棲作戰。這些士兵操舟橫渡的本事毫不遜色於滑翔機空降,速度之快令拘留營的日本衛兵亂成一團,他們根本來不及屠殺囚犯,拘留營中的戰俘幸運地逃過一劫。
在攻克馬尼拉,救出瀕臨死亡的大多數盟軍戰俘之後,美軍開始回過頭來收拾仍盤踞在山嶽叢林地區的20多萬日軍。
分成三個重兵集團各自為戰的日軍雖然已經喪失了發起正麵進攻的能力,對美國人的進攻也隻有招架之力,卻仍能不時派出小股部隊進行偷襲。美軍要想徹底消滅他們,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謹慎的克魯格決定動用他手下全部力量來完成這項艱巨任務。但麥克阿瑟沒有給他那麼多兵力,而是從中抽走了2個師,幫助艾克爾伯格攻打菲律賓南部的各個島嶼。這樣一來,無疑拖延了美軍最後消滅呂宋島上日軍主力部隊“尚武集團”的時間。
以防守克拉克西側據點為主的“建武集團”是三個重兵集團中兵力最少的一個,也是被美軍最早摧毀的一個。在克拉克機場的爭奪戰中,“建武集團”主力消耗殆盡,小部隊跑進山中,與美軍捉起了謎藏,對美軍來說已經不足為患。從4月上旬開始,那些被美軍驅趕到三描禮士深山之中的日軍士兵就陷入食不果腹的境地,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不是被子彈而是被饑餓奪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