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投入大自然的懷抱(3 / 3)

幾種主要的社會美 作為社會生活領域裏的美是豐富多彩、五光十色的。對於中小學生來講,至少應對人的外在美、人的內在美、環境美和勞動美這四種主要的社會美有所了解,加強這些方麵的修養,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人的外在美。所謂人的外在美,也叫人體美,是指人的外在形態的美,主要是指人的身材美、相貌美、姿態美、修飾美和風度美。

人的身材美和相貌美帶有很大的天賦成分,和遺傳基因有密切的關係。據統計,男性的身高,有79%取決於遺傳。女性的身高,有92%取決於遺傳。但是,人一方麵是自然的產兒,另一方麵又是社會的產兒。就人的身高來講,與後天的營養水平、生活條件、體育鍛煉等也有密切的關係。如果生活困苦、缺吃少穿,其身高發育一定受到不良影響。

現在,健美運動越來越普及,許多人為了保持健美的體型,積極投身於健美運動。對於青少年來講,身體發育還不定型。健美教育保持體型,最重要的是保持身體的健康,保持身體的正常發育。人體美的第一要素是健康,健康是人體美的基礎。

青少年保持健康的身體,正常的發育,才能顯示出青春美和活力美。當前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絕大部分不再為溫飽發愁。中小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是小太陽、小皇帝,想吃什麼,父母都會買什麼。在這種情況下,要特別注意科學飲食。不注意科學飲食,過胖或過瘦,不僅影響人體美,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健康,妨礙正常發育和成長。

人的姿態美是指動作的協調一致,動作的幅度恰如其分。人的姿態動作的基本要求是自然大方、靈活端莊。人的基本姿態分走姿、坐姿和站姿。對於青少年來講,要從小養成良好優美的姿態,走有走相,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姿態美看上去似乎是個小問題,但是,如果從小不注意,養成了不好的姿態習慣,長大了就難以糾正。

人的修飾美是指人工裝飾打扮的美。俗話說,“人是衣裳馬是鞍”。恰當的裝飾可以揚美遮醜。

在修飾美中,服裝美是很重要的內容。服裝本來是抵禦風寒的。過去,由於人們生活水平不高,服裝上的講究也不多。但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服裝已不再僅僅為了禦寒,而更多地成為人們審美的對象。

著裝是一門藝術。不能瞎模仿,追趕時髦,不能不講場合,隨心所欲。一般來講,要注意簡樸性,切忌線條、款式、裝飾複雜繁多。要注意適度性,從樣式、色彩,到尺寸、花型都要適度。要注意協調性,即體形胖瘦與花色、款式的協調。

我們青少年正處在學文化、長知識的重要階段。因此,對於裝飾美、服裝美,要講究,但不能太講究,不要在這方麵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對於中小學生來講,服裝美就是要樸素、大方。修飾打扮要有利於學習和生活,有利於健康和發育。

人的風度美是指待人接物、言談舉止中所表現的良好精神麵貌。人的風度美不是天生的,而是長期訓練和培養出來的。青少年從小要培養舉止文雅、彬彬有禮的風度。說話辦事,不能忸怩膽怯,不能粗野放肆,也不能裝腔作勢,而要學會落落大方、坦誠自然、謙遜有禮。

二、人的內在美。所謂人的內在美,也叫心靈美,指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和理想、高尚的道德和情操、豐富的知識和修養。語言美、行為美是心靈美的兩種表現形式。心靈美不美是我們看不見的,但是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語言和行為來判斷。人的內在美問題是青少年應特別重視的一個問題。

做到心靈美,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理想。人生觀是指人們對人生價值、人生目的、人生幸福等人生問題的總看法。人生觀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的人生觀具備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目的,以個人對社會進步貢獻的大小作為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最大的人生幸福。什麼是理想呢?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而是對未來美好前景的預示,是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目標。人的理想有遠大和渺小之分。我們把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的共產主義理想,為中華振興的共同理想叫遠大理想。相反,把隻追求個人利益和貪圖享樂的理想叫渺小的“理想”。我們青少年必須從小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一個胸無大誌、貪圖享樂、自私自利的人,他的心靈是不可能美的。

做到心靈美,還必須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道德是指協調人與人關係和行為的規範,高尚的道德和情操是指正直無私、襟懷坦白、謙虛謹慎、忠誠老實、舍己為人、廉潔奉公、堅持真理、實事求是、光明磊落、熱愛祖國,等等。反之,虛偽欺騙、投機鑽營、損人利己、自私自利等,則是不道德的。青少年從小就要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誠實、正直、勤奮、愛國的人,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這樣我們才算是心靈美的新一代。

做到心靈美,離開豐富的知識是不行的。毛澤東同誌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知識和文化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礎,也是我們做到心靈美的重要條件。

在科學文化知識的武裝下,我們才能真正樹立正確的理想和科學的信念,才能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因此,做到心靈美,不僅要注意樹立正確的理想,培養高尚的道德和情操,還要注意豐富自己的知識,使自己的理想和道德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語言美是人的心靈美的一種表現形式。常言道,言為心聲,語言是心靈的窗口。

青少年要做到語言美,首先應當說話和氣。說話和氣是語言美的基礎。和氣的言語,娓娓道來,以理服人,與人為善,入情入理,使人如沐春風,給人以美的享受。反之,言語粗暴,嗓門高大,以勢壓人,隻能使人反感。青少年要從小學會和氣的說話習慣。

要做到語言美,還要注意說話謙虛。謙虛是一種美德,表現在說話上,就是要虛心聽別人講話,自己講話也不能說得太滿,要留有餘地。說話不謙虛的人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總愛打斷別人的講話;二是聽別人的講話時,心不在焉,東張西望;三是口出狂言,愛吹牛皮;四是不講禮貌,從不會講“您”、“請”等禮貌用語。青少年不能學這些壞毛病,要從小養成說話謙虛的好習慣。

另外,要做到語言美,還要注意語言的文雅。在和氣、謙虛的基礎上,學會使用文雅的語言,使自己的語言更美。文雅的語言是指純潔、給人以美感的語言,語言要力求準確、鮮明、優美,掌握好分寸。

在一般情況下,言為心聲,通過一個人的語言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心靈,語言美反映出心靈美,心靈美促進語言美。但是,也不否認有這樣的情況,即有的人口蜜腹劍,口上說一套,行動上是另外一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善於識別,不僅要觀其言,更要觀其行。即不僅僅看他的語言是不是美的,更應該看他的行為是不是美的,把行為美作為衡量心靈美的另一個尺度。

行為美和語言美一樣,也是心靈美的一種表現形式。分析判斷一個人的心靈是否是美的,不僅要看他的語言,更要看他的行為。

行為美是指人的行為舉止的美。判斷一個人行為的美醜,首先要看他的行為是否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其次要看他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的要求。最後還要看他的行為是否符合禮儀的要求。

要做到行為美,首先要學習行為的崇高美。古代蘇武牧羊,堅韌不拔,對祖國忠貞不貳;文天祥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近現代,一大批仁人誌士,為振興中華,為新中國的誕生,拋頭顱、灑熱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劉胡蘭從容麵對敵人的鍘刀,邱少雲為了戰鬥的勝利在烈火中永生,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罪惡的槍眼,他們的英雄壯舉真可謂驚天地、泣鬼神。這種崇高的行為美,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要做到行為美,平時的行為要符合道德和禮儀的要求,做到行為的高尚和文明。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個人的行為必須要符合道德和禮儀,比如:贍養父母、尊敬師長、樂於助人、誠實守信等。再比如: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不大聲喧嘩等。古人雲,莫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為之。要做到行為美,就應當從小事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在平日的生活小事上,養成行為美的習慣。

以上我們對人的外在美和內在美進行了分析和說明。那麼,外在美和內在美有什麼關係呢?一般來說有三種情況:一是外在美與內在美的和諧統一。這種關係是人們追求和向往的,是人之美的最高境界。在這個方麵,我們的周總理是代表。他不僅風度高雅、態度和藹,而且品德高尚、大公無私。周總理永遠是人之美的典範。二是內在美和外在美不一致。這裏既包括外形醜而內心善良,也包括外形美而內心醜惡。《巴黎聖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就是前一種類型的代表,雖然外形醜陋,但心地善良。《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就是後一種類型的代表,雖然她身材苗條,長得美麗,但她兩麵三刀,虛偽詭詐。三是外形醜、內心毒的人。這一類人物形象在電影、戲曲中經常出現。比如《智取威虎山》中的座山雕、《閃閃的紅星》中的胡漢三,等等。

前麵我們已經講過,在社會美的領域,內容美重於形式美。因此,不管人的外在美與內在美的關係有多麼複雜,人的內在美是起決定作用的。青少年朋友們,我們向往美、追求美,不僅要有一個良好的外在形象,更要注意自己心靈深處的美。

三、環境美。所謂環境美,是指我們生活和學習所處的宅院、學校等等的整齊、清潔、綠化和安寧。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客觀條件和物質前提,環境美是社會美的重要部分。

優美的環境,對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美的環境可以使我們精神愉快,心曠神怡,還可以促進我們的學習效率、工作效率。因此要自覺維護環境的優美。

做到環境美,首先要注意保持環境的整潔。青少年從小就要養成講衛生、講清潔的文明習慣,不僅自己做好,還要同破壞環境美的不良現象作鬥爭。

做到環境美,還要注意環境的綠化。綠化的環境,清新宜人,給人一種充滿活力和朝氣的感覺。如果不種樹木花草,必然失去生機,輕風一吹,即塵土飛揚,何談環境美呢?做到環境美,必須同各種汙染環境的現象作鬥爭。噪音的汙染,使我們失去安寧的環境,而且會煩躁不安,產生疲勞。水的汙染,使我們失去綠水和遊魚,而且造成部分地區人畜用水、農業用水的危機。大氣的汙染,使我們看不見晴朗的天空,而且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這一切都表明,維護環境美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讓我們一齊動手,共同創建一個安寧、清潔、綠化的美好生存環境吧!

四、勞動美。我們知道,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人,而且美也是由勞動創造的。同時,勞動過程、勞動產品以及勞動形象也是美的。

那麼什麼是勞動美呢?簡單地說,它是指人們按照美的規律塑造物體,在創造的過程中所呈現的過程美、產品美以及形象美。

勞動過程是美的。人在勞動中要完成各種動作、活動和作業,這便構成勞動過程,而為了使勞動取得成果,提高效率,就必須不斷完善勞動程序,改進更新工藝。改進工藝就需要創造性,工藝體現著人的智慧、勇敢、靈巧和力量。當人們經過這些勞動過程,看到自己的體力、智力在勞動中得到自由、充分和多方麵的展現時就會產生勞動的樂趣,引起一種愉快的美感享受。

勞動產品是美的。勞動產品在勞動過程中的結晶,是美的物化。比如:現代家用電器中的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造型美觀,機件靈巧,結構精確,性能良好。這些勞動產品凝聚了工程技術人員和廣大工人的心血和智慧,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

勞動形象也是美的。勞動形象的美可以從無數為祖國作貢獻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的身上看到。比如:辛勤教育我們成長的中小學教師,他們在灑滿陽光的教室裏,無私地給我們傳授知識,耐心地給我們講解疑問,他們就是紅燭、春蠶、人梯、路石,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托起明天的太陽。從他們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無數勞動者勞動形象的美。

總之,社會美是一種重要的審美領域,它與自然美等相比,有許多自身的特征。青少年學習、了解社會美的目的,不僅僅是知道其產生、特征、分類,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運用這些知識,做到內在美與外在美的和諧統一,保護環境,熱愛勞動,為創造美好的社會生活作出自己的貢獻。

事 例

雷鋒的故事 雷鋒同誌是一名解放軍戰士,他對待同誌像春天般的溫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表現了崇高的共產主義精神。

有一天,他往災區送物資。一到災區,他看到當地人民生活比較困難,就把自己省吃儉用積存下來的錢全部捐獻給了災區。雷鋒同誌走到哪裏,就把為人民服務的好事做到哪裏,就把春風送到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