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投入大自然的懷抱(1 / 3)

令人神往的大自然

大自然給我們提供了豐富寬廣的審美領域,一年四季,春去秋來,天南地北,風光無限。無論是雄偉的泰山,秀麗的峨眉,還是清涼的廬山、奇險的華山,無論是桂林的水、西湖的水,還是洞庭的煙波、三峽的白浪,無論是日出雲霞、夕陽西下,還是林海鬆濤、無際原野,無論是鶯歌燕舞、鳥語花香,還是小溪淙淙、青草茵茵,大自然無不給我們以極大的審美享受。青少年一代,培養高雅審美情趣非常重要,而投入到大自然懷抱,了解大自然的美,理解大自然的美,欣賞大自然的美,無論是對培養審美情趣,還是加強審美修養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自然美進行一番研究和探索。

什麼是自然美呢?簡言之,自然美是指客觀世界中自然物的美,比如:日月星辰的美、山川湖泊的美、草木花卉的美,這些無論是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無論是動態的還是自然的,因為它們都能使人浮想聯翩,心曠神怡,產生美的享受,引發美的感慨,所以它們都是自然美的存在形式。

那麼,自然美是怎樣產生的呢?我們知道美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現象,是人類本質力量在對象世界的感性顯現。因此,在沒有人類存在的洪荒年代,自然美是不存在的。在人類出現的早期,由於生產力十分低下,人類完全處在大自然的支配之下,受風霜雨雪等的侵害,對大自然充滿了恐懼、陌生和神秘,因此那時大自然對於人類是無美可言的。隨著曆史的發展,人類社會的進化,生產力的提高,人與自然的關係也得到了改善。大自然不再是具有威脅性和可怕的大自然,而逐步變成人類的勞動對象、工具和材料。人類在認識、改造、征服大自然的進程中,逐步認識到了自然美。

人類最初的社會實踐是漁獵活動,因此最早向人類呈現美的是動物的美。在我國舊石器時代裝飾在陶器上的圖案都是一些動物的圖像或變形,如魚紋、蛇紋、人麵魚紋,等等。隨著農牧生活的開始,植物也成為人們的審美對象。

自然美千姿百態,豐富多彩,那麼,如何將其分類呢?一般來說,自然美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人類直接實踐和改造過的自然事物的美,例如綠色的稻田、金色的麥浪、無邊的荷塘、層疊的梯田,等等。另一類是沒有經過人們直接改造的自然物的美,比如巍峨的泰山、浩瀚的大海、燦爛的星空、似火的紅霞等等。當然,這兩種美有時也不是截然分開的。比如,長江、黃河的美,既有三峽工程、葛洲壩工程、三門峽工程、小浪底工程等人類改造過的自然的美,又有其從天而降、奔流東去的未經人類改造過的自然美。

在多姿多彩的自然美之中,風光美是最瑰麗、最吸引人的一種。所謂風光美,是指山川原野上的自然景色的美,這種風光美,既存在於未被人類改造過的自然景色之中,也包括人造景觀,如水庫大壩,還包括人文景觀遺址、古跡等。風光美是由大自然的光、色、聲、形以及特有的生命運動改造成的和諧美。比如:張家界風景區、堯山風景區等大大小小的風景區,無不以其迷人的風光吸引著人們。在這裏,山是美的,造型奇美巧奪天工;聲音是美的,小溪淙淙,鳥鳴唧唧;色彩是美的,青山綠水,紅花綠樹。一切生機盎然,景色宜人。觀賞風光,遊覽名勝,使人賞心悅目,受益無窮。

因此,談自然美,談風光美,不能不使人聯想旅遊美學。隨著改革開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遊越來越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審美活動。對於青少年來講,旅遊既可以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加深對祖國大好河山和優秀文化傳統的了解和熱愛,又能培養我們高雅的審美情趣,加強審美修養,獲得美的享受。

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自然風光豐富多彩,旅遊資源異常豐富。山景之美,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峨眉之秀、黃山之奇。水景之美,有萬裏長江,煙波浩渺;有滔滔黃河,九曲連環;有八百裏洞庭,靜影沉璧;有西湖美景,水光瀲灩;有黃果樹大瀑布,如銀河落九天。有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等大都市風光;有西安、洛陽、蘇州、杭州等古城新姿;還有濱海城市大連、廈門、青島等美景。在人文景區中,有萬裏長成,盤桓於環山之中,氣勢宏偉,堪稱世界奇跡;有頤和園,宮殿,廊榭,亭台樓閣,宏偉壯觀,豪華瑰麗。中華之美景,真可謂數不勝數。

但是,我們也應當想到,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隨著人類征服自然的勝利進軍,在有的地方,環境惡化,森林濫伐,水土流失,河流汙染,自然美正在被人們所破壞。青少年必須從小就樹立起環境意識,保護環境,美化環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自然美的特征

了解自然美的知識,不僅要掌握自然美的含義,還應當了解自然美的特征。隻有了解其特征,才能更全麵地把握自然美。自然美有哪些特征呢?

第一,重在形式的美。鳥美在羽毛,以形式美取勝是自然美的最顯著的特征。大自然生機勃勃,以其鮮豔的色彩、悅耳的聲響、萬象的姿態,給人以美的享受。

我們知道,形式美是形狀、色彩、線條、聲響等形式因素構成的美。在長期的審美活動中,人們反複接觸美的形式,逐漸就形成了一種審美習慣,那就是一接觸美的形式就能引起美感。

從色彩上講,大自然的青山綠水、似火朝霞、朗朗明月、碧海藍天、姹紫嫣紅的百花、絢麗多彩的彩虹,無不是以迷人的色彩引起人的美感。

從聲響上講,大自然中小溪淙淙、山泉叮咚、黃鶯鳴唱、秋蟲唧唧、江河滔滔、海浪滾滾,無不給人以悅耳動聽的美感、享受。

從形狀上講,大自然中高聳入雲的山峰、曲折蜿蜒的河川、挺拔剛健的蒼鬆、婀娜多姿的楊柳,無不顯示出形狀、線條、姿態的美。

因此,對自然美的感受和領悟,形式美是最直接、最突出的。大自然以其光、色、聲、形的形式的美組成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美,使人們為之讚歎、為之動容。

第二,自然美在內容上的不確定性。大自然的美在內容上往往表現出不確定的特征。同一自然景觀,人與人在對其內容的感受上是不確定的。

同是夕陽西下,唐朝詩人李商隱認為“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在艱難跋涉,流血犧牲的長征途中,毛澤東同誌的感受是“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在粉碎“四人幫”之後,祖國大地撥亂反正,萬象更新,由年邁的葉劍英元帥看來則是“老夫喜作黃昏暗,滿目青山夕照明”。

同是竹子,在鄭板橋的眼中,是堅韌不拔的象征,虛心有節的代表。他愛之、畫之,寄托情思,並在一幅竹畫中寫到:“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但是,在詩聖杜甫的筆下,卻有“新竹恨不高千尺,惡性應須斬萬竿”的詩句。顯然,這時的竹子已變成了多餘並令人嫌惡的對象。更有人認為竹子是投機鑽營、無德無行的勢利小人,說它是“根細善鑽穴,腰柔慣鞠躬。成群能蔽日,獨立不禁風。頭重根底淺,皮厚腹中空”。為什麼自然美在內容上會出現不確定性呢?這裏的原因是多方麵的。首先,感受自然美的人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心情下,感受也是不同的。同是鳥語花香,但在心情悲憤的杜甫眼中卻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另外,同一自然事物往往有多種自然特征。人們在欣賞自然美的過程中,各有所好,各有所重,總是以不同的審美習慣,感受不同的審美特征。由於對同一自然物的不同特征做出不同的審美選擇,自然美在內容上就是不確定的了。

第三,自然美的變易性。我們從未看到過相同的朝霞,也從未見到兩片相同的樹葉。自然美的變動發展,使其美的姿態變幻無窮、豐富多彩。因此展現在人們麵前的自然美都是不斷變易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描寫琅琊之美,就說明了自然美的變易性。“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瞑。”朝暮之景不同。“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宋代畫家郭熙對自然美的變易性也做了生動的描寫:“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第四,自然美的聯想性。自然美之所以給人以美的享受,不僅僅是其美麗的形狀、色彩、線條、聲響,而且往往與它給人以事實的聯想相聯係。自古以來,無數仁人誌士讚美鬆、柏、梅、竹,不僅僅是因為它們在自然特征上是美的,而且還因為這些植物都有不畏嚴寒的品質,竹子還象征著虛心有節的性格,等等。

自然美的功用

自然美是人類審美領域的重要方麵,欣賞自然美在青少年全麵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欣賞自然美,對於中小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麵的健康發展都將具有明顯的作用。

欣賞自然美,可以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情感。我們偉大的祖國無比遼闊,風光無限。從書本上了解祖國壯麗隻是一個方麵,若通過實地感受,親身體驗,則更能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

無論是雄奇險峻的山川,還是纖麗嫵媚的水鄉,無論是浩瀚無垠的沙漠,還是富饒迷人的草原,無論是碧波連天的南海,還是白雪飄飄的北國,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遊覽勝地,比比皆是,景色瑰麗,造化奧妙,這多嬌的江山,美好的風光,會使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感到自豪。

當我們登上廬山,麵對“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美景,聯想到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名句,一定會激發我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當我們來到西湖,瞻仰嶽王廟,在讚歎西湖美景的同時,還會對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嶽飛頓生崇敬之情。當我們欣賞八百裏井岡那起伏的群山,那迷人的翠竹,必然會聯想到當年紅軍戰士為建立新中國不惜流血犧牲、英勇戰鬥的雄姿。觀賞風光,遊覽名勝,必然會使我們更加熱愛故土,更加敬仰先烈,更加了解祖國燦爛的曆史文化,更加堅定興我中華的雄心壯誌。

欣賞自然美,可以冶煉青少年的性格。我們青少年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時期,青少年的性格取向也正在形成。欣賞自然美,對於錘煉青少年的性格、氣質、意誌等都有重大作用。

比如:鬆柏不畏風雪、永葆青翠偉岸的身軀,這對於青少年養成頑強、堅定的性格有巨大的激勵作用。再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對於青少年提高修養,陶冶情操,砥礪品行,都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另外,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對於青少年氣質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潛在作用。曆史上許多傑出人物來自於山清水秀之鄉,而窮山惡水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古人常說的“地靈人傑,鍾靈毓秀”就是這個道理。

欣賞自然美,可以豐富青少年的知識寶庫。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對於青少年來講,讀書是學習,欣賞自然美、認識大自然同樣也是學習,可以擴大我們的知識麵。

比如:“峨眉佛光”、“海市蜃樓”是自然美中的奇觀,我們在欣賞它的同時,可以激發一種認識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意願和決心。再比如:參觀龍門石窟,可以使我們了解古代勞動人民在藝術上的成就。總之,在旅遊觀光的途中,到處都是知識,處處皆是學問。通過對自然美的欣賞,可以豐富我們的天文、地理、曆史、文學等知識。

欣賞自然美,可以開發智慧,啟迪靈感。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一個故事中得到說明。有一次,羅曼·羅蘭在羅馬城郭遠眺夕陽。在夕陽美景的啟迪下,未來小說的主人公突然浮現在地平線上。在這一靈感的促使下他立即開始構思情節,最終完成了世界名著《約翰·克裏斯朵夫》。從自然美中,尋找智慧和靈感,創作出美好的藝術作品,還可以從許多事例中得到說明。如貝多芬,如果沒有大自然的靈感啟示,著名的《田園交響樂》是很難誕生的。

欣賞自然美,可以調節中小學生的業餘生活。青少年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時期,除了上課、讀書以外,還需要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需要大自然的撫愛。

假日裏,我們到大自然中呼吸呼吸新鮮的空氣,躺在草地上,仰望藍天和白雲,頓時會使我們神清氣爽,疲勞得到解除。夏日裏,在大樹下乘涼,清風拂麵,會使我們忘記夏日的炎熱。冬天裏,麵對怒放的蠟梅,品味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和傲霜鬥雪的品格,會使我們忘記冬天的寒冷。欣賞自然美,能使我們單調、枯燥的業餘生活,立刻豐富多彩,樂趣無窮。在大自然勃勃生機的感染下,我們會得到精神上的放鬆和享受,從而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和讀書之中。

欣賞自然美,可以促進我們的身心健康。

上麵已經談到,欣賞自然美,能使我們生活豐富,精神愉悅。在自然美麵前,我們不安的情緒得以平靜,煩惱和鬱悶得以擺脫,這一切都有益於我們的身心健康。

另外,欣賞自然美,一般需要我們到室外遠足。遠足本身就是一種健身的運動,再加上呼吸新鮮空氣,欣賞迷人的景色,對身心健康都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