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常見臨床表現
糖尿病患者神經病變的早期症狀以感覺障礙為主,常見臨床表現為感覺異常和對稱性疼痛,下肢症狀較上肢多見。感覺異常,可包括麻木、蟻走、蟲爬、發熱、觸電樣感覺,往往從肢體的遠端開始,如從腳趾上行達膝上,患者還可有穿襪子與戴手套樣感覺。感覺障礙嚴重的患者可導致下肢關節痛及潰瘍。
3.痛感表現
神經病變患者的痛感可表現為刺痛、灼痛、鑽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時劇痛無法忍受,發作時間常為晝輕夜重。有時患者有觸覺過度敏感,甚至不能忍受棉被的,須把被子支撐起來才行。
主要神經類型病變的主要表現
顱神經
顱神經受害患者的表現包括上眼瞼抬不起來、眼球活動障礙、看東西出現重影、聽力下降、口歪斜等。糖尿病患者的感覺神經病變非常常見,主要表現為末梢神經炎,症狀為肢體疼痛、麻木,有時候會出現感覺異常,如有燒灼感、蟻走感、觸覺過敏,但真正受到高溫、低溫或刺傷等外界刺激時,反而沒有正常的感覺,不能立即采取自我保護措施。
自主神經
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經病變很常見。自主神經分布於內髒、軀幹、四肢,控製和平衡協調人體生理活動。自主神經病變的患者容易出汗,特別是頭麵部和軀幹部,而四肢出汗並不多。還有的患者表現為半身出汗,出現腹脹、大便失常、腹瀉便秘交替出現的情況也不少見。患者還可能有直立性低血壓,主要表現是躺著時血壓高,一站起來血壓就下降,甚至頭暈跌倒。另外,還有人會出現排尿障礙,有尿排不出來,或小便淋漓不盡。
周圍神經
周圍神經病變可雙側,可單側;可對稱,可不對稱,但以雙側對稱性者多見。周圍神經病變在體征方麵有跟腱反射、膝腱反射減弱或消失,震動覺減弱或消失,位置覺減弱或消失,尤以深感覺減退為明顯。
運動神經
運動神經發生病變的情況比較少見,主要表現為血管神經性病變,如全身無力、肌肉萎縮、肢體疼痛等。有的患者會有單神經麻痹引起的肢體癱瘓,多數經治療後症狀可以消失。
三、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的日常保健
在護理上,患者及家屬應注意以下幾點:
1.患者應嚴格控製血糖,將血糖穩定在理想水平,這是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關鍵和基礎。若口服降糖藥不能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必要時可通過注射胰島素來達到目的。
2.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損傷的神經組織修複。
3.可服用一些神經營養藥物,如肌肉注射或口服維生素B12等。
4.如患者有高血壓、高血脂,也要一並加以控製。
5.戒煙、限酒。
知識答疑12
旅遊時糖尿病患者應注意哪些
旅遊是一件很多人都喜歡的休閑活動,領略異地風土人情、放鬆身心,對患者的健康很有幫助。但是,由於糖尿病患者自身的生理特點,在外出旅遊時有一些事項要格外留意。
一、隨身攜帶藥物和保健卡
除了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注射器、消毒棉球、試紙或血糖儀、記錄著患者信息和病情的保健卡也要一同攜帶,以便在外出期間正常用藥與看病。
二、注意及時加餐
旅遊時,患者消耗的能量會比在家時多,因此需要及時加餐,或適當增加主食的攝入,以防低血糖的發生。
三、旅行中需勞逸結合
旅行中應該合理安排行程,注意適當的休息和睡眠。氣溫較高的時候,要避免過多地消耗體力而導致血糖波動。
知識答疑13
四季交替時糖尿病患者應注意哪些事宜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隨著季節的變化,在生活細節上糖尿病患者有一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小小的生活細節決定了健康,多了解一些四季保健知識,有利於預防並發症,提高生活質量。
一、春季要增強免疫力
春季天氣漸暖,是機體陽氣升發的季節,同時也是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繁殖和廣泛傳播的季節,此時不注意容易誘發多種感染。糖尿病患者由於代謝紊亂,機體免疫力較差,因此容易伴發感染。當患者受到病菌或病毒感染,機體的新陳代謝加快,對胰島素的需要量也急劇增加,結果加重了患者的胰島素匱乏,從而加重代謝紊亂,使病情惡化或複發。
冬春交替,是感冒的好發時節。糖尿病患者在感冒時會發現自己的血糖變化很大,平時控製很好的血糖此時會突然上升。而且,由於糖尿病患者的體質較差,感冒症狀比較重,不太容易治愈。更重要的是,起伏不定的血糖會導致一些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如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微血管病變、心血管病變等,將給患者的健康帶來難以逆轉的嚴重不良影響。為此,糖尿病患者在春季應該注意保暖,同時適當增加體育運動,經常呼吸新鮮空氣,避免與感冒患者接觸,減少傳染感冒的機會。
二、夏季要防缺水
夏季天氣炎熱,人容易出汗,而糖尿病患者又比一般人尿多,更增加了水分的流失,患者大量失水容易出現血液濃縮、血液黏稠度增加等情況。如果不及時為身體補充水分,患者容易因為脫水而誘發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還可誘發酮症或非酮症高滲性昏迷。因此,夏季時糖尿病患者的飲水量要比平時多,最好增加到每日
1.500~2000毫升,以飲用溫開水、清茶為宜,不可貪涼而大量飲用冷水或冰水,以免損傷腸胃。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渴感不明顯,更應養成少量、多次、主動飲水的習慣,但不要一次飲水過多,這樣同樣容易造成體內水、電解質的失衡。
三、秋季要防燥
預防秋燥,第一種方法就是要多飲水,可以常喝溫開水、淡茶、鮮榨果汁、豆漿、牛奶等飲品,做到少量多次,可以有效起到養陰、潤燥的作用。
秋季天氣幹燥,最易傷人津液,多吃蔬菜也可以幫助對抗秋燥。這是因為多數蔬菜的性味寒涼,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大部分蔬菜的水分含量豐富,能補充人體的津液;蔬菜是維生素C、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的“倉庫”,這些營養成分可以改善秋燥對人體造成的不良影響。除了蔬菜之外,百合、蓮子等食物同樣具有清補的作用,也是適合秋季食用的滋補食物。
四、冬季要防護
冬季氣溫低,是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且並發症較多的季節。因此,冬季時糖尿病患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有效治療的同時,更應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做好自我保健,平安度過這段時間。
注意事項
情緒穩定
情緒的劇烈波動會對身體造成影響,過度的喜、怒、憂、恐等情緒,會使交感神經興奮,促進肝糖原進入血液,使血糖水平升高。
注意保暖
注意保暖是冬季最重要的事情,因為寒冷的刺激可使患者體內的兒茶酚胺增加,促使血壓升高、冠狀動脈痙攣,因此冬季是腦出血、心肌梗死等嚴重並發症高發的季節。患者應及時增加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節製飲食
冬季氣溫下降,大部分人的運動量減少,因此消耗的能量也會相應減少。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有多食的症狀,在冬天更容易出現攝入能量超標,導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在冬季調整自己的飲食,比如適當減少米、麵等澱粉含量豐富的主食類食物,慎食糖及精製糕點。感到饑餓時,可以適當食用豆製品、乳類、肉類等食物,平時多吃些新鮮蔬菜,以補充機體的營養需要。
適當運動
運動是增強耐寒能力及機體免疫力的好辦法。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年齡、身體狀況,適當安排體育運動項目,慢跑、散步、太極拳等都是很好的選擇。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胰島素分泌,對調節血糖、穩定病情十分有益。
防止感染
冬季患者出汗較少,而且衣服穿得多,因此容易忽視個人衛生。而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呼吸道、皮膚、尿路感染等是常見並發症,有時甚至會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患者冬季應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澡,發現有皮膚破損、癤癰、毛囊炎等應及時治療;保持口腔衛生,堅持早、晚、飯後刷牙漱口;積極治療慢性咽炎、鼻竇炎、支氣管炎等慢性炎症,消除誘發並發症的隱患。